经济学人智库(EIU)每半年会进行一次“全球生活成本排行榜”的调查,该调查采用的方法是以纽约为参照城市,将其生活成本指数定为100,随后对其他城市的成本进行统计与对比。此次调查涵盖了50000多个价格指数,以及超过150项的价格指标。2012年的调查涉及了131座城市,而今年的排行榜中,共有133座城市被纳入了研究视野。
经济学人开展此次调研的核心目标是协助外籍工作者估算生活开销,故在确立经济参考指标时,特意将“住房成本”排除在外。在经济学人智库的调查团队看来,对于本地居民而言,居住开销构成了较大的一笔支出,而对于外籍工作者而言,这部分开销则可能相对较低。在中国,这种状况截然不同。特别是在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房租占据了外籍人士收入的很大一部分。这也就解释了为何北京在排行榜上位列第54位,而大连却能排在第43位。
在香港的这次排行榜上,成功跻身前十,位列第四,而上海和深圳则位于二十名左右,紧随其后的是大连和北京。相较之前,台北和广州的排名均有下滑,而青岛和天津的排名则呈现上升趋势。
在榜单的前列,亚洲和欧洲共同占据了大部分席位。以最近的榜单为例,前十名中,欧洲城市占据了五席,亚洲城市则占据了三席。新加坡更是连续第五次登顶榜首。在过去,东京、大阪、苏黎世等城市曾位居前列,尤其是东京和大阪,但受日本通货膨胀影响,它们已先后跌出前十。去年,随着日元汇率的反弹,这两个城市的排名有所回升,但辉煌已不再。纽约虽然作为基准点,其排名也在逐渐下滑;与此同时,除了波士顿之外,其他16个美国城市的排名也呈现下降趋势;这一现象与美元的走弱密切相关。
这份排行榜可能会让人误以为,排名靠后就意味着生活成本较低,而高排名则意味着生活费用最为高昂吗?
调查报告涵盖了基础、中级以及高端三个生活层次,通常情况下,经济较为繁荣的城市居民往往具备较强的消费实力,并倾向于追求高品质的生活,因此这些城市往往位列榜单前列。然而,即便是在排名前十的城市中,也依然存在某些价格区间内,它们能够提供性价比高的商品,例如个人护理和家庭用品,新加坡在这方面便是如此。而在汽车购置、服装购买等其他类别上,这些城市的价格则相对较高。
正因为如此,当新加坡在2014年首次荣登榜首之际,当时负责财政的副总理尚曼达便指出,该指数未能准确反映新加坡的实际生活成本,它更多地展现了外国人的奢华生活方式。毕竟,新加坡人并不热衷于购买进口奶酪、昂贵的费列牛排、雨衣、电影院最佳座位以及高档餐厅等物品。因此,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的学者们自主编制了一个指数,用以区分外国人与本国人的差异。他们研究发现,对于外国人而言,新加坡在高成本国家中位列第四,然而对于本地居民来说,其生活成本实际上位于第48位,介于里斯本与匹茨堡之间。在新加坡,购置一辆汽车对于当地居民而言成本颇高,以7万美元的预算,仅能入手一辆配置较低的铃木雨燕。然而,鉴于该城市公共交通系统高度发达,驾驶私家车似乎显得有些奢侈。
针对这些限制,EIU的员工们早已有所预见。报告的首要撰写者乔恩·考普斯泰克坦承,该榜单存在“高端化”的倾向,并无任何法律法规强制要求人们购买榜单上所列的商品,诸如红酒、牛排、棉衣等,“实际上,全球各大城市几乎都能觅得价格更低的商品,同时也能找到住宿费用更低的地方”。
经济学人之外,全球最大的价格信息汇总平台亦于今年一月发布了2018年度全球最高消费城市榜单。榜单之冠的汉密尔顿出乎意料地成为了焦点,这座价格高昂的城市中,单间卧室的月租高达16023元人民币,一瓶容量为1.5升的瓶装水售价更是达到了12元。与此同时,我们熟知的东京、京都、纽约等城市则位列榜单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