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台湾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调查报告

日期: 2023-04-24 23:03:50|浏览: 330|编号: 11176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第四部分:台湾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调查报告

第一部分:台湾休闲农业调查报告

台湾休闲农业调查报告

(市工业办)

为深入贯彻落实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旅游和乡村服务业,拓展农村非农就业空间的精神,借鉴优秀发展思路和模式为发展我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市政府批准,昆明市农业局牵头组织22名负责人我市主要从事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企业赴台湾进行为期8天的休闲农业考察。 此次来台考察休闲农业,采取的是实地观摩和听取汇报的形式。 期间,我们也有幸邀请到台湾休闲农业学会会长、屏东科技大学农业企业管理系主任段昭林教授,为我们进行专业培训。

一、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基本情况

在台湾,休闲农业被定义为: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和环境资源,结合农、林、牧、渔生产、农业经营活动、乡村文化和农家生活,提供全民休闲,提升国家农业农村经验。 操作。

(一)发展现状 台湾休闲农业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萌芽,大多以农场的形式为游客提供各种体验活动。 80年代后,台湾农业走下坡路,寻找农业新出路,几乎成了农民和农业部门想方设法突破的难题。 为此,1980年,台北市政府率先在木栅实施“观光茶园”计划,标志着政府部门正式开始引导休闲农业。 1990年台湾“农委会”在“改善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方案”中制定了“休闲农业发展计划”,从技术、资金、宣传等方面加大对休闲农业的扶持力度. 1992年,“农委会”颁布了《休闲农业区建设管理办法》,规定了休闲农业区的一些基本条件。 随着各项条件的不断成熟,台湾农业部门修订了《休闲农业区设立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重新界定了休闲农业区和休闲农场,编印了指导材料,并成立了相关小组。 从此,台湾休闲农业开始蓬勃发展。 2001年,台湾宣布新的旅游发展战略,乡村旅游和生态旅游的发展受到重视。 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台湾休闲农业在亚洲发展较为成熟。

根据台湾休闲农业协会的《休闲农综合调查报告》,台湾目前有超过1100个休闲农场,平均每个乡镇或市区有3.3个。 其中,台湾北部地区有492家,占总数的44.7%; 中部地区315家,占总数的28.7%; 南部地区179个,占总数的16.2%; 东部地区110家,占总数的9.9%; 金马地区有6个,占总数的0.5%。 其中以宜兰县最多(128个,占总数的11.6%)。 可见,休闲农业已成为台湾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发展模式

台湾休闲农业是生产、生活、生态相结合的农业。 是集农业产销、体验游乐服务等第三产业于一体的农业企业。 它是一种具有经济、社会、教育、环境保护、休闲娱乐、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的新型农业经营方式。 可概括为:生产功能、生态功能、生活功能、示范教育功能。

目前,台湾的休闲农业种类繁多。 各种形式的休闲农业,从发展水平、成熟度和政府扶持措施等方面各不相同,但大致可分为休闲农场、观光农场和教育农场四类。 和公共花园。 其中,休闲农场根据所体验农产品的不同性质分为休闲农场、休闲林场、休闲鱼场、休闲牧场; 观光农场按作物种类分为单一作物型观光农场(观光果园、观光园、观光菜园、观光农场等(观光农场等)、茶园)和综合作物型观光农场,又分为采摘型观光农场、采摘加工型观光农场、采摘餐饮服务型观光农场、采摘餐饮服务型观光农场、采摘教育服务型观光农场五种类型; 教育农场按照自然教育体验内容的性质分为四类:农耕主题教育园、森林主题教育园、渔业主题教育园、畜牧业主题教育园。

二、台湾休闲农业的经营效益及成功经验

此次考察,我们参观了飞牛牧场、大湖农会草莓文化博物馆酒庄、华露香草能量园、初鹿牧场和头城农场。 其中,飞牛牧场和初鹿牧场为休闲牧场。 两个牧场均以饲养奶牛为主,在不破坏生态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飞牛牧场主要提供各类牧场体验活动,楚鹿牧场主要以休闲观光、奶制品生产、延伸牛奶产业链为主。 头城农场是典型的DIY创意农场。 购票入园后,游客将在园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进行垂钓、将捕获的鱼加工成美食、制作天灯等一系列体验活动。 并让它们飞翔,观察萤火虫等; 露香草能量园主要从事香料植物的教育认知和精油制作过程的现场教学; 地方特产草莓酒展销。 在本次调研中,五个调研点开展的农业休闲经营活动,对我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启示作用。

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到今天的水平,是不断学习、探索和总结经验的结果。 综上所述,今天的台湾休闲农业主要为我们提供了以下成功经验: 第一,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 台湾休闲农业由“农会”监管,并由“观光局”与“经济发展局”共同管理,并形成一系列法规规范发展与经营。 经“农委”批准的休闲农场在经营中享受优惠政策,“农委”拨专项资金支持休闲农场持续发展。 这些资金一般用于修建从主干道到农场的道路。 支路、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教育农场、组织、文化推广等补助。

二是布局规划合理。 台湾休闲农业充分利用占台湾总面积50%以上的森林资源进行规划布局,整合当地自然、人文、历史资源,独特的乡村生产与景观,结合旅游、餐饮等产业,因地制宜,突破了传统农业的范畴。 是综合利用本地资源,从农业向农业服务业延伸,进一步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的新兴产业。

三是创新经营管理方式。 首先,建设相关网站,方便游客获取信息。 二是重视分工协作,强调同一区域的团结。 相当一部分台湾休闲农业已商品化,或不同服务领域合作分工,实现观光、住宿、餐饮、娱乐、体验一体化。 显然,这与所谓旅游农业中许多小而全的农家乐,每家每户都开展同样的服务活动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可以大大降低成本,增加效益。 三是产品经营多元化,有形产品与无形产品相结合,全面拓展农产品产业链。 台湾休闲农业所能提供的产品,不仅包括实体产品,还包括景观、氛围、景物、主题体验等“情境消费”产品。 这也是台湾休闲农业吸引众多游客关注的地方。

四是农业产业链的创造性延伸。 以大湖农会草莓文化馆酒厂为例。 苗栗县大湖地区原本主要种植草莓,但产品附加值很低。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研究,他们开发了草莓酒、草莓酵母、草莓冰淇淋、草莓巧克力等系列产品,并以此为平台打造区域休闲农业旅游项目。 也就是说,农业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延伸,大大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有力地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三、台湾休闲农业对昆明休闲农业发展的启示

(一)把握发展休闲农业的基本原则

发展休闲农业应注意以下五个基本原则:一是有利于区域农业的发展。 有利于全区农业转型升级,有利于农村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农民增收; 二是坚持高起点、高标准。 引进台湾及世界最新休闲农业概念,规划设计休闲农业产业,运用各学科指导休闲农业发展; 三是发展休闲农业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避免破坏当地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保障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用好当地资源条件。 农村的各种资源是休闲农业的基础条件,在发展中应因地制宜; 第五,要注重休闲农业的特色和创新,避免雷同,避免出现休闲农业经营不能形成个性的特点。 六是将发展休闲农业与城市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相结合,建设花园城市,把休闲农业作为城市的缓冲和有效补充。

(二)充分发挥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作用

发展休闲农业,既顺应了“4210”工程对我市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基本要求,顺应了现代新昆明建设中城市居民休闲旅游需求的形势,符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国策,符合新农村建设的具体要求。 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在休闲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积极推动休闲农业发展。 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政府的主导作用体现在:一是积极引导,二是统筹规划,三是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如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为休闲农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合理布局解决品牌定位衔接问题

休闲农业旅游的品牌应该是一个持久、稳定、可靠的品牌形象。 在旅游消费者心目中,树立他们的认知,进而形成差异化。 正是这种差异,才能吸引游客的兴趣,增加他们的消费欲望,最终凝结成休闲农业品牌的无形资产。 因此,休闲农业项目布局应注重与客源市场的衔接,考虑项目所在区域的交通区位,还要考虑与周边其他休闲项目及名胜古迹的关系. 我市农耕文化悠久,民族众多,自然资源丰富。 不同县(市)的农业生产方式和习俗存在明显差异。 因此,各地要结合当地资源特点,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休闲农业项目,避免区域间雷同,力求与周边其他休闲项目协调、互补、相互促进; 同时,同区休闲农业也应自主找准定位,突出主题,避免刻板印象。

(四)完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管理服务体系

休闲农业是观光、游览、度假、体验与农业旅游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形式。 游客以体验农业生产、乡村风情、农民生活的特殊方式消费,而不是一般的下乡。 观光或“学农”; 尤其是“农家乐”,游客直达农家,吃住农家,面对面体验乡村文化、农民文化。 因此,一方面,不能简单地将城市里的宾馆、标间“克隆”到农民家庭之外的农村; 如整洁的环境、整洁的生活、卫生的餐饮、安全便捷、基础设施保障等,以及接待人员自身的健康、礼仪和素质,让游客不仅能在农家享受到规范化的服务,同时也感受到酒店和旅社所没有的温馨和惬意,让您可以充分的放松,尽情的休息。 休闲农业需要在服务上下功夫,提升休闲农业水平,这也是一个地区休闲农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

休闲农业主管部门要把休闲农业纳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促进农业转型的范围,统一规划,在项目建设和资金安排上给予支持。 对休闲农业企业给予支持和奖励。 进一步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鼓励农民以租赁、参股等方式将自有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给休闲农业企业,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基础条件,进一步加大农村公共服务投入力度,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项目、乡镇改造项目、生态农业开发项目等应向休闲农业开发区倾斜。 将加快发展休闲农业纳入各级政府议事日程,纳入农业产业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考核指标。 全面协调旅游、金融、工商、税务、环保、城管、国土、卫生、规划、物价、公安、科技等相关部门,积极为休闲农业发展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五)加强体验经济和休闲农产品发展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对体验经济研究的深入,体验经济时代旅游产品开发的新动向引起了旅游学术界的关注。 休闲农业具有让旅游者深入体验乡村风情和田园生活的功能,是体验经济的重要形式。 与一般旅游产品相比,休闲农业具有参与度高的特点。 游客可以在农场或休闲农业区参与农业生产过程,亲手制作食品、礼品、艺术品,租用农场经营管理,并根据爱好进行个性化设计。 这是休闲农业旅游产品和客源市场开发的优势之一。 因此,休闲农业必须围绕消费领域的新特点,加强互动参与,创造性地开发更具个性化、人性化、绿色化、高附加值的体验式旅游产品,满足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消费需求。

(六)加强两岸休闲农业合作交流

台湾休闲农业积累了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现任台湾休闲农业学会理事长、台湾屏东科技大学农业企业管理系主任段昭林教授在休闲农业研究方面颇有造诣。 此次赴台考察,有幸聆听其专业讲座,受益匪浅。 昆明休闲农业正处于提质增效发展阶段,有条件的企业可邀请其进行专业指导。

第二部分:台湾休闲农业调查报告

第 34 卷第 21 期

农业现代化研究 Vol.34 No.2 March 2013

2013年3月

台湾休闲农业专业调查总结报告

经验与启示

中国*长沙

2016 年 4 月 28 日

第 34 卷第 21 期

农业现代化研究 Vol.34 No.2 March 2013

2013年3月

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的经验及对大陆的启示

(1.北京大学,a.马克思主义学院,b.新闻与传播学院,北京,)

摘要: 台湾休闲农业从观光果园发展到休闲农场、休闲农业园区已有30多年的历史。 始终坚持保护环境生态、充分利用农业资源、传承乡村文化的发展战略。 同时,基于资源整合的需要,依托地域关系、社区意识和社区建设的整体理念,建立休闲农业园区,通过多种地方特色体验方式,引导农户转型经营,推广休闲农业。 ,并强化其田园、生态、体验等产业特色,实现台湾可持续农业经营与乡村再生发展。 依托完善的制度、理念和规划,加强农民组织合作和战略联盟,推进资源整合和整体社区建设等具体措施,发展休闲农业,改善农产品产销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收入和释放经济、社会、教育、休闲、文化、环保等多种功能,为未来内地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许多有益启示。

关键词:台湾; 中国大陆; 休闲农业; 休闲农业园; 农民协会; 园区规划

在和

DU Xing-jun1a, CHEN Xi1b(1. Pekin , a. Sc hoo lo , b. Schoo lo fJ m&, 1, China): I nt h et hirt yy ear sd me nt, Tai wa n ' sl eisur ea eh a sc hange df go rchar dt ol eisur ef arm, then . I tal way y sa dhere st othe fe le m nt, fa , kee prura ei ea and do the rd me n ts 战略。

出席会议,基本没有考虑到如此自由的资源整合、地缘政治关系、社区建设、农业生态环境问题EE 稳定了。 休闲农业公园很少有不同的地方特色体验,例如 ef arm r me dt oma nage me n ta n dp romo te dl ea , ni重视自然、生态和体验工业的特点,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未来一代的发展。

Re l yo nas oun ds , idea and dp , nt h eo no fp ' na n ds ca , promo t er ei na n dc o mmu nit yo veral lc na n确保可持续发展发展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结构,增加农业市场收入意味着释放经济、社会、教育、休闲、文化等 menta lp na n 执行 rf 功能,提供小的 le me n tt ot hema dl eisur ea ed nt。

关键词:台湾;马内陆;休闲农业;休闲农业公园;农业协会;par kp

第 34 卷第 21 期

农业现代化研究 Vol.34 No.2 March 2013

Mar.2013 1 台湾休闲农业发展背景与历史沿革 1.1 台湾休闲农业发展背景

“休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和现象,随着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休闲现在被视为一种态度或一种自由感,是从工作和家庭中扣除的非强制性或可自由支配的时间。 休闲农业是指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和环境资源,结合农、林、牧、渔生产、农业经营活动、乡村文化和农家生活,为公众提供休闲服务,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农村经验为目的的农业经营活动[1]。

休闲农业是台湾农业转型的重要策略。 它以农业和农村资源为基础,为城市居民和农民自身提供休闲或旅游功能。 台湾休闲农业的发展最早始于 20 世纪 70 年代后期。 人均年收入达到小康水平后,人们的生活和消费方式逐渐转向休闲。 许多农户开始尝试开成熟果园进行推广,然后逐渐发展成旅游果园。 “休闲农业”一词最早出现于1989年行政院农委委托台湾大学农技推广学系举办的“休闲农业发展研讨会”。 本次会议综合分析世界各国休闲农业发展经验及台湾休闲农业经营模式后,确立了台湾休闲农业在农闲时期提供大众体验及娱乐的农业经营模式。 .

1.2 台湾休闲农业的发展历程。 1983年,台湾农业部门颁布《发展观光农业示范计划》,规定兴办观光农场,必须先向乡镇农会、县政府、省农林厅及区政府提出申请。农业改良场将联合开展田间工作。 调查合格后,纳入辅导对象,由“农林厅”审核制定方案,由“农委会”拨付补助资金。 1986年后,以彰化县农会东石林场、彰化县农会走马来农场等以各级农会为主导的多种经营形式的休闲农场、林场牧场、自助养殖场相继出现。台南县农会. 同时,还有以“行政院会”为主营办的公营农场,以及土地银行经营的农场。 1990年,农委会颁布实施“休闲农业发展计划”,正式开辟了台湾农业发展的新经营方向。 1992年农业委员会颁布了《休闲农业区设置管理办法》,规定休闲农业区面积必须在50h m2以上。 1996年,为了区分休闲农业区和休闲农场的概念,采取不同的引导方式,该办法修订为《第一部休闲农业条例——第二期产业指导办法》。 1998年,台湾实行隔周休息两天的新政策后,人们的闲暇时间进一步增加。 就农业整体内外环境而言,休闲农业环境变化的重构和个体回归自然的价值将具有重要意义。 它将成为未来农业管理的主要类型,也是提高农业管理质量的最佳途径。 由于农业转型发展的迫切需要,以及公众对生态旅游和农业体验的真实需求,全社会积极投入休闲农业。 从1989年到2000年,台湾休闲农场的数量增加到610个[2]。

进入新世纪,台湾受全球经济不景气影响,经济衰退严重,失业率上升。 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公园、绿地等休闲活动空间和设施更加不足。 国民收入的增加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带动了消费结构的不断变化。 人们对观光旅游的需求逐年增加,发展休闲农业更加紧迫。 2000年,台湾当局修订《农业发展条例》,正式将休闲农业列入台湾重要的农业发展政策,并统一定义休闲农业:指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业,林、渔、牧生产、农业 旨在通过商业活动、乡村文化和农家生活,提供全民休闲、提升人们对农业和乡村体验的农业经营模式[3]。 同年,《休闲农业指导办法》修改为《休闲农业指导管理办法》,休闲农场面积放宽为0.5h m2。 2000年12月颁布实施的《新世纪国家建设规划》也是推动旅游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随后,有关部门颁布了《国内旅游发展规划》和《台湾21世纪旅游发展新战略》,决定发展生态健康旅游,将休闲农业与观光旅游相结合,推动传统旅游发展。农业产业,带动农业发展。 转型与乡村振兴再造。 Since 2001, in view of the fact that in the past, in and lack of , the began to the plan of one and one park, which was later the " park plan", to parks. with , the of rural , ' , and drive local . In 2002, the the " for ", which into the scope of , the and space of . this , the total of farms in 1,021 [2], and these farms have the of in and the of . In 2004 and 2006, the " and " three , the focus of to the of , and to the of and . After 2006, it began to guide the of farms, the grade and of and farms, and the of farms.At the same time, , in and , and drive , 34, Issue 21

Vol.34 No.2 March 2013

Mar.2013 the and of areas with level, and the and of .

the 30 years from 1981 to 2011, ' at all in and the of , , grape, pear, , , peach, plum, lotus mist, and guava. , fruit, , tea and , etc., a of . At , has 71 areas and 274 farms [4]. At the same time, at all are also and urban . Since 1995, they have set up farms, parks, farms, etc., and have built and signs, , road signs, lots, etc. Farms, , and other have been , and water and soil , and have been , great to the to and and then . in is a of , ' life and rural , a of and , and has the most local and . It on the vast rural areas , make full use of and rural to , , , and , and , so as to and unity of and human [5]. The of in the five .

2.1 is to use the and in rural areas, with such as and rural to form a good model to the of to visit and play. The and that rely on and use when , and rural life and are into two : and . in on and , the use of , and for the , so that they can fully the of and . , and parks play a very role in .

2.2 of are an and of , and they are also a and a vast space to meet 's needs for , , and vivid , as well as needs for and life . not only have , rich and , which can 's for , let get the of and , but also bring a and local and life to . , to the 's to to and .

2.3 Rural As an part of , 's rural has and . In 's vast rural areas, such as ; such as car and drum ; sky and shows are in 's vast rural areas. and other ; rap such as folk song duets, such as ; such as tea art; 's such as tops and ; rural , food, , , , and and such as and such as , , , , , folk , , , art, , and are not only the and of the life of the , but also the past of the . . These folk and , as well as the of and can not only make look back on the past and think about the , high- , but also make rural take root and .

2.4 of the In 2001, began to the plan of one and one park, which was later the " and Park Plan", in order to its and on , ' life and rural , and avoid waste of and poor , the and of on the rural , " man and ", and farms, , and all spots in the park to form a belt-like and parks drive the of rural and local . The main of the " and Park Plan" : ① from point to line and then to area; ② and ; ③ of in the park; ④Focus on and in the park; ⑤ ; ⑥ the of parks, Du et al.: the ; ⑦ eco- and .

2.5 the of parks and parks are based on the needs of in the park, on the of and of , and the and of , in order to guide to and and for the "". The park is a that the local and in the , and its and in the and space , , and folk , and . and .By its such as , , and , tap its value and , and to the of in , the of rural areas, and the of . 34 Issue 21

Vol.34 No.2 March 2013

Mar.2013 . of Park in

3.1 The and of parks With the and of , the of and -type farms have waste of and to . , since 2001, the have , the and park plan, and hope to the into a with value the means of under the of the , and . three of , and , which is also the of .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of the park has long been into the of the and the and for park . The plan the of local and local , which also to the of in . , the of farms to the park and the of the , so as to the of 's the park, the use of a more and mode of for . added ​​to meet 's for a of is the that 's has .

's Park has gone three since 2001. The first stage was one , one and park in 2001. Since 2001, the plan of one , one and park has been by to each and ' ; the stage has been since 2002. By 2004, to the of the One One and Park Plan, each needs to set up a park. , not every has the for up. On the , some have a vast and rich , and can set up parks. , since 2002, the plan has been to the " and park plan"; the third stage since 2005, in order to exert the of and the of , the of has areas to law and funds At the same time, them in the of , carry out and , and the of the park.

3.2 The and of the park The park is on the basis of the two of and , with the goal of rid of the scale and . , it has dual of and . As far as is , parks, like , , and . The is that the and sales of , while parks more on and of .就社会性而言,休闲农业园区与一般工业休闲产业具有本质不同,这种不同恰恰蕴含在其特殊的社会性上。休闲农业园区首先所具备的社会特性是乡村性,即亲族情味的关怀氛围、群我序位的公共特性以及永续定居的人文生态特性[ 6 ]。农业的休闲价值和潜力来源于其乡村性,即人们对于休闲农业的需求更多来源于对农业所在地乡村生活的向往及其乡村性的感动,而不仅仅是农产品的消费和乡村自然景观。休闲农业园区的另一产业特性是其地方属性,“地方”作为一个重要的休闲消费目标不同于一般休闲工业强调的个别休闲产品。因此,休闲农业园区必须努力发掘当地的物、景、地和风土人情等特色,来彰显其独特的地方性格和存在价值。休闲农业作为与环境生态关系密切的产业形式,还必须要回馈自然和生态体系,建设、维护并提升属于农业产业本质的园区生态性,使园区能够健康、高效和永续运营。农业之所以具有休闲产业化的价值和潜力,除了它具有呼唤自然人性的乡村性、地方性和生态性魅力以外,还在于它具有一种直接结合了人力、物力和地力而能直接创造产品的独特生产过程,正是这种独特的生产过程成为吸引都市居民参与生活体验,提高休闲农业价值和吸引力的重要因素。

休闲农业园区是具有教育、经济、社会、游憩、医疗、文化和环保等多目标功能的产业形态,它综合运用农业资源的永续经营,推动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生态多面向永续发展,不但具有塑造乡村风貌、永续管理自然资源、环境及生态保护等环保功能,而且还具有发展乡村文化及维护地方认同的社会文化功能。休闲农业园区可以促进农村产业和经济转型,使传统农业从生产初级产品的一级产业,到加工农产品的二级加工业,再进一步提升到三级的休闲服务产业,使农业得以持续发展。除产业级别的转变外,农业经营型态也会发生改变,农业从初级农产品进行分级包装并赋予品牌后变为商品出售,再从商品提升为礼品或艺术品,最后提升至休闲体验品,农产品的附加价值逐次提高,产品利润也就随之增加。休闲农业发展还可以促进乡村社会转型和价值转变,提升社区环境质量和居民社区意识。休闲农业通过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与体验服务扩大了居民参与休闲农场、民宿及休闲农业园区的经营、政治和社会参与度,促进了城乡交流,使乡村休闲产业经营者摆脱了传统依赖,逐步建立起独立自主的社会价值。休闲农业园区还可以增加社第34 卷第21期

农业现代化研究Vol.34 No.2 2013年3月

Mar.2013 区居民表达需求、执行发展计划等合作与联盟的机会,扩大社会关系的幅度[ 7 ]。促使园区居民、农场和民宿业者保护自然生态景观,改善社区环境质量,吸引更多游客观光旅游。这一功能不但成为加速社区分化转型的促进剂,形成休闲农业新的乡村社会价值观,而且在无形中还塑造了乡村社会团结互助,互利共赢的社区意识。

3.3 休闲农业园区的规划及营造

休闲农业园区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地方文化认同、生态环境属性及整合发展的园区营造理念来确立园区总体定位,以实现其乡村性、地方性、生态性和体验性等的产业特性与休闲价值。

休闲农业园区通过与本地社区联合而获得更多自然生态环境和文化景观等潜在资源,再与当地产业活动、人文景观等多种资源进行整合而开创经济发展的新局面,提高竞争力,促进休闲农业永续经营。在推动园区内社区营造时,不仅200 第2 期从各种休闲设施的规划着手,更重要的是唤醒了民众对于当地休闲农业发展的共同体意识。共同体意识的建立是一个复杂过程,它需要用心去重建与积累本地居民对休闲农业的集体记忆,并将这一记忆映射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使整个园区的休闲过程处处蕴含着社区集体记忆的丰富痕迹,给游客提供终生难忘的体验,最终形成具有乡村性和地方性特色的休闲农业园区。

休闲农业园区的规划与营造还需要建立独具特色的地方产业文化的主体性格,通过塑造休闲农业园区的地方魅力,固守自身的产业文化主题性格,发展休闲农业园区人文与自然的独特内涵与性格,确立休闲农业发展的市场定位,发掘农产业文化主体性格所蕴含的经济价值,从而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在休闲农业园区发展过程中,必须通过推动参与式行动来引导园区居民参与休闲农业发展,成为社区营造的参与者,才会让属于园区居民的集体记忆逐渐深厚而难忘。同时,还应让专业人士参与地方共同谋划并思考建设方案,把园区产业发展的主导权力重新还给居民。这种参与式的规划有助于唤醒社区居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也唤醒社区居民、政府部门以及地方利益集团对园区社会、文化、空间和生态环境的共同价值认同和责任心,把社区建设成为具有乡村性,重视生态环境并给广大居民和游客带来幸福快乐和完美体验的魅力园区。

2001年开始推行的“休闲农渔园区计划”,以改变过去平均分配资源的方式,集中力量发展农渔园区,增加园区内软、硬件建设,充分整合园区内农场、农园、牧场等景点和民宿等设施,逐步形成休闲农场、农业及民俗等产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尤其是2002年修订后的“发展观光条例”正式将民宿纳入辅导观光范畴,使偏远地区及休闲农业园区内农舍及休闲农场可以转型经营民宿,确立了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的基本框架。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对大陆的启示

台湾地区的休闲农业在“行政院农委会”大力推动下得到快速发展,根据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的主要经验并结合大陆休闲农业发展的现状,可以得到如下启示。

4.1 政府主导和政策配套是休闲农业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台湾休闲农业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农业主管部门的大力推动和相关政策措施的保障。“行政院农委会”和各县市都设立相应的管理及辅导机构,形成休闲农业的管理和辅导体系。同时,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和法规,保证休闲产业有序发展和依法按经营。现阶段大陆休闲农业正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必须加大政府对休闲农业的主导力度,尽快制定农业休闲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休闲农业发展的行政手段和法律依据。

4.2 具有齐全功能和健全网络的农会组织是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台湾“三农”(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之所以解决得好,主要得益于对“三生”(生产、生活和生态)概念的持续关注。不论是发展农业、农村和农民,还是改善生产、生态和生活都离不开遍布台湾乡村的各级农会组织。目前,必须加强大陆农民组织建设,使其承担有效管理农村、发展农业和提升农民的重担,协助政府推行休闲农业发展策略。

4.3 转变观念,重视科技支农,加快农业转型升级

台湾正是在上世纪60年代末面临农业发展困境时,通过转变观念,强化科技支农力度,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才实现休闲农业快速发展的。现阶段大陆也面临着农业科技支持力度不够、农业面临转型升级、农业生产效率较低等诸多困境,因此,必须学习台湾经验,加大农业科技支持力度,第34 卷第21期

农业现代化研究Vol.34 No.2 2013年3月

Mar.2013 转变农民观念,加快农业的转型升级,实现休闲农业稳步健康发展。

4.4 合理规划布局,整合资源,强化合作经营和策略联盟,实现优势互补,避免恶性竞争大陆和台湾具有相似的农业资源特征,人多地少,属于典型的小农经济,因此,发展休闲农业,必须从当地主要或特色的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及农村生态这些农业资源着手,发挥地方特色,充分利用展示、解说、观赏、参与、摄影和采摘等多样化的活动或手段,来活化农业资源,使休闲农业得到永续经营与发展。

4.5 重视宣传推介,培养农民驾驭市场能力

宣传推介是推动台湾休闲农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台湾各休闲农业企业普遍重视自身品牌和形象宣传,形成全方位宣传推介网络,使广大游客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并享受休闲农业的许多快捷服务。大陆改革开放以来,信息和科技日新月异,人们的素质和市场认同也逐步提高。必须加强推广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开拓产品市场才能提升休闲农业的市场竞争力。4.6 完善休闲农业服务体系,加强体验经济与休闲农业产品研发

休闲农业是集观光、游览和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产业形态,旅游者通过深入农村和农家体验农村生活,感受农村文化。因此,必须完善休闲农业体系,对农业环境、接待服务等提出相应要求,提高休闲农业层次,这也是休闲农业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随着对休闲农业和体验经济研究的逐步深入,人们对旅游休闲产品需求和服务质量均直线上升,给休闲农业从业者和相关部门提出更高要求。必须更加适应休闲农业的高度参与性和互动性,创造性地开发出具有人性化、绿色化和高附加价值的休闲旅游产品,提供优质服务,才能满足大众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推动我国休闲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政宗.休闲农业行销策略分析[ J ].农业推广文汇,19 9 8(4 3):181-182.[ 2]段兆麟.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的回顾与未来发展策略[ J ].农政与农情,2007(17 7):64.[ 3]邱涌忠.农金岁月三十八[ M].台北:东莹国际文化有限公司,2008 :127.[ 4 ] “台湾休闲农业旅游网”网站[ EB/ OL ]. ai wa nfar mo r gt w/ com/inde xp hp / tw/ far mg ps / 2012-01,2012-07.[ 5]郑健雄,陈昭郎.台湾休闲农场市场区隔化之探讨[ A ].造园学会编:休闲理论与游憩行为[ M].台北:田园城市文化出版社,19 9 6 :19 1-203.[ 6]黄昭瑾.合院空间形式与日常生活之研究---台湾乡村性的展演与变迁[ D].台湾大学农业推广学研究所博士论文,2001.[ 7 ]邱涌忠.休闲农业在乡村发展的社会意义[ R].推动农村振兴创造农业生命力研讨会资料,台湾中国农村发展规划学会,2003:7 2.杜兴军等:台湾地区休闲农业发展的经验及对大陆的启示201

第三篇:台湾休闲农业考察报告

台湾休闲农业考察报告

2月14日至2月21日,金巴登实业有限公司、小古城村委会一行10人赴台湾开展了为期8天的休闲农业考察活动。在台期间,考察组拜访了台湾屏东科技大学及台湾休闲农业学会的段兆麟教授和相关业内人士,参观了嘉义县独角仙休闲农场、台南市大内区走马濑农场等休闲农业园区及“掌生谷粒”等特色高端农产品商贸企业。通过考察,获得了大量有关台湾休闲农业行业信息、法规、管理模式及市场操作等方面的第一手资料,了解了台湾休闲农业行业的现状与动向。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台湾休闲农业发展概况

台湾休闲农业在上世纪60年代开始萌芽,多为农场开放供游客采果及采草莓的活动。1980年,台北市政府在木栅推行“观光茶园”计划,政府部门正式开始推行休闲农业。1992年,订立法规,发展休闲农业有法可循。此后,台湾休闲农业获得了蓬勃发展。1996年,休闲农业法规区分了休闲农场与休闲农业区的概念,乡村旅游开始有了发展的平台。2011年台湾政府公布了促进旅游发展的新战略,使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发展得到重视;同年,制订了“民宿管理办法”,规范了民宿经营活动,同时弥补了休闲农场经营住宿业务的不足。依据台湾休闲农业学会撰写的“休闲农业场家全面性调查计划”的分析报告,2004年全台休闲农业场有1102家,2007年为1244家,呈现出休闲农业发展一片繁荣。2012年7月经官方认定的休闲农业区达

74处。可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在不断扩大,吸引大量业主竞相投入,俨然成为台湾农业从一产向三产转型发展的主要业态。

二、农场典型案例情况报告

(一)嘉义县独角仙休闲农场。

独角仙休闲农场,是由一座大规模乳牛牧场转型而来,其中休闲农业区块面积不大,是小而美的典型。园区集合知识、生态与育乐性,达到寓教于乐的功能。除了丰富的自然生态之外,还有最为著名的独角仙生态馆。

目前经营团队与相关单位运营的区域和项目,有大型停车场、休闲步道、儿童游戏体验区、DIY教室、生态烧烤、园区自产农产品售卖、模拟生态馆、昆虫复育饲养等。现正规划的项目有大自然露营区。

(二)台南市大内区走马濑农场

走马濑农场占地1800亩,是由台南县农会于1988年开发,是台湾第一个休闲农业主题游乐园。当初农场是以专业种草起家,再转型升级为观光休闲农场,园区规划有多种多样的项目服务及硬件设施,满足全年龄层的大众消费群体的需求,是大而全的典型。

农场经营项目包括有适合农场体验的大草园、苗圃、放牧区、农业馆、农业推广中心等;适合亲子同游的亲子广场、碰碰船、脚踏船、滑草区、跑马场、动物园区、古农具动动手等。还有乡村剧场,戏水世界、烤肉区、露营区、射箭场、高尔夫球场、情侣自行车道、游园车、特色餐饮、住宿(民俗、兰花会馆)等项目。农产品包括自制果酒、牧草产品等。农场全年营业,天天客流丰富,盈利不断。

三、可借鉴的经验

我们从台湾休闲农业考察中可以获得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部分也是我们目前正在逐步探索的方向:

首先,休闲农场要营造特殊的风格,坚定一、二、三产相结合的正确方向。我们要充分利用好现有农耕环境资源和产品资源,加大休闲观光农业资源、田园生态资源景观、小古城村人文资源的开发力度,把农业生产、农产品营销、农艺展示、休闲活动、餐饮、民俗等与旅游观光融为一体,让消费者者实现体验农耕、休憩健身、回归自然、休生养性的乐趣,实现农业产业发展与人居优美环境和谐共存,养生休闲与经济效益共赢的目标。

其次,目前世界经济潮流已进入体验经济时代,因此休闲农场经营须以“体验”为核心进行活动设计。让消费者体验自己动手做的乐趣,体验亲身经历的感受,把“体验”、“感觉”变成可以销售的经济商品,说服消费者为体验付费。人类是向往自然、回归原乡的,而农业拥有最多的自然资源,乡村是人类孕育文化的摇篮,所以农业是提供体验最适当的产业,乡村是体验最纯朴的地方。我们应充分把握体验经济的精神,以农场为舞台,以山林田园景观为布景,以游客为主角,以农产品为道具,设计体验活动的剧本,创造出值得游客回忆的活动项目。

第四篇:台湾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考察报告

台湾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考察报告

(海南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联合考察组2013年9月29日)

一、基本情况

应台湾有关方面邀请,2013年9月12日至19日,省农业厅组织我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管理人员、休闲农业企业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共19人赴台湾考察学习培训。在台期间,考察团分别参观了台北农产品运销公司(中原食品工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台北台一教育休闲农园、阿里山有机茶叶农场、台南走马濑休闲农场、台南莲花生物科技公司、台南兰花生物科技休闲园区、立康生物科技健康养生有限公司等,听取了台湾企业负责人介绍,并进行意见交换;拜会了台湾休闲农业学会段兆麟博士,参加了段兆麟博士关于“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的思路与实践”的培训。活动期间,还与台湾农会、休闲农业协会有关人员、高雄市议会议员等相关人士就休闲农业发展模式、休闲农业用地、休闲农业资金筹措、休闲农业等级评定等问题进行座谈交流,深入了解台湾休闲农业的发展过程、农产品产销体系、台湾农会的作用与地位、农民合作组织发展情况等。

培训考察期间,全体人员不仅认真参加有关培训,虚心学习台方经验,而且不断探讨新问题,提出发展新思路。同时,我们与台湾有关企业进行对接,磋商加强琼台农业合作的有关事宜,台湾有关方面建议在海南“冬交会”上增设台湾休闲农业专馆和农产品加工品专馆,展示台湾农业发展经验和成果,并洽谈投资海南休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相关项目,进一步推动琼台农业交流合作。通过培训考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更新了观念,达到了学习交流、借鉴经验及寻找差距的目的。同时,广交朋友洽谈合作,达成了许多共识。在与台湾农业界、休闲农场人士和朋友的接触和交流中,也感受到了台湾接待人员的热情,增进了双方的了解。

二、主要收获

1、了解了台湾休闲农业的发展历史

80年代初,台湾开始推广以观光、休闲、采摘为主要内容的观光农园。台北市政府率先在木栅推行“观光茶园”计划,标志着政府部门正式开始辅导休闲农业。到了80年代后期,政府又着力推行“农业+旅游业”性质的休闲农业。1990年台湾农委会设立了《发展休闲农业计划》,从技术、经费、宣传等方面加大了对休闲农业支持力度。1992年台湾农委会颁发了《休闲农业区设置管理办法》,规定面积50公顷以上为设置休闲农业区的条件,并编印指导教材,成立相关团体,此后,台湾休闲农业开始蓬勃发展。短短20年时间,台湾农业逐步从传统的种植农业到种植加观光农业,再发展到现代的种植加观光加休闲度假的农业结构,使农业的功能进一步得到了拓展。

休闲农业是台湾近二十年才涌现的一种新兴的农业经营发展形态,它对突破农业发展瓶颈、提高农民收入及繁荣农村社会,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的主要思路,是利用农业及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将乡村变成具有教育、游息、文化等多种功能的生活空间,满足现代人对休闲生活日益扩大的需求。历经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台湾休闲观光农业呈现出了多元化发展模式,主要有乡村花园、农家民宿、观光农园、休闲农场和牧场以及市民农园、教育农园等,范围广泛,内容丰富,不仅有上规模的农耕田园、渔业风情、森林旅游、乡野畜牧活动,还有别具特色的农耕教育、生态保育、民宿体验、乡土民俗等休闲活动项目。

其中台南走马濑、台一等规模比较大的休闲农场是最具代表性的类型。台湾休闲农业是由有一定规模的农场主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坚实的第一产业和发达的农产品加工业基础上,农业生产需要拓展和发展之际,由农场主和农业生产者自然转向而成,即顺其自然,水到渠成。如台南走马濑农场,经过被台南农会称之为走过“五级农业之综效经营”才达到如今的规模的,即一级农业:牧草苗圃;二级农业:牧草加工品;三级农业:农业休闲及农场游憩;四级农业:农业体验为主题和农业科教;五级农业:创意性产业及文化展演。依据2007年台湾休闲农业学会进行全面性调查统计的结果,台湾休闲农业的产业规模为1244家,平均每个乡镇市区约有3.8家,提供了近20万个就业岗位,休闲农业年产值达到18亿元人民币,已成为台湾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农业的主题代表。

2、总结了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的基本特点

(1)管理机构完善,政府支持力度大。

台湾休闲农业由“农委会”主管,“观光局”和“经建会”协同管理,在“农委会”下设立休闲农业管理及辅导处,各县市也相应设立休闲农业管理及辅导机构,从上到下形成了休闲农业管理和辅导体系。行政部门主要负责制定政策法规,编制和审批规划,安排资金补助和贷款,支持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制定评价标准,定期检查和评估,加强与旅游部门的联系等。经“农委会”核准的休闲农场,在经营上享受优惠政策,并由“农委会”拨出专项经费,经费一般用于修建从主路到农场的支路、水电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教育农园、科研、展示厅、科普教育以及组织文化宣传等方面的补贴。

(2)法规制度完善,保证有序发展。

为保证休闲农业有序发展,台湾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90年代初由“农委会”颁发的《休闲农业区设置管理办法》,主要法规内容包括:休闲农业区设立的基本条件(如实施主体、面积、经营内容等)、休闲农业辅导办法、休闲农业标章核发使用要点、休闲农场设置管理要点等。观光局出台了检查评证许可,对休闲农业开创开办实行验证许可制度。台湾经过土地改革后,农民的土地大多都是私有化,农场主在自己的土地上经营休闲农场,经营项目经过台湾农委会的严格审批后,休闲农业的硬件设施建设允许占项目建设总面积:一般来说一些小规模的采摘、休闲型的占5%左右,综合休闲类型的占10%左右,农委会认定的大型示范企业占20%左右。2001年又出台了“国民旅游卡”消费政策,设立国民休闲消费特约店,鼓励和支持把政府公务活动安排到休闲观光农业点,同时把公务员的年休假制度与到休闲观光农业消费结合起来,一方面能够保护游客的合法权益,使游客享受法规赋予他们的优惠,拉动民众的旅游消费,另一方面又能够使休闲观光农业吸引更多的游客,促进休闲农业快速发展。政策还规定把休闲农场作为中小学生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教育的基地,有计划安排中小学生到休闲农场学习和体验生活。

(3)充分发挥休闲农业发展协会的作用。

为了加强对休闲农业的指导、服务和管理,台湾于1998年成立了“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协会”。协会是由休闲农业经营业主组成的人民团体,是联结产、官、学界的桥梁,兼负着休闲农业发展的使命。协会接受“农委会”委托,致力于休闲农业的法规制定、资源整合、资讯传递、产业辅导、行销推广、环境保护及农村文化的传承、发扬等工作,促进休闲农业产业化,提升休闲农业竞争力,扩大农村就业机会。在开展具体工作中,协会制订出各种辅导策略及执行方案,协助辅导从事休闲农业管理及服务人员,提升经营企业的服务品质、解决人力资源问题、推动整合营销等,同时肩负起社会教育的责任,对整个休闲农业产业的规范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高度重视休闲农业规划和检查评证。

台湾对休闲农业进入门坎要求非常严格,2007年台湾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已达到1244家,但经过农委会、观光局准设许可的只有456家。“农委会”与协会合作推动休闲农业的检查和评证,并颁发认证标志。“农委会”规定,对准备发展休闲农业的景点,需聘请专家进行实地考察与评估,通过详细的规划设计,并由乡村社会、社会心理、民俗文化、景观生态、水土保持、森林、园艺环境工程、旅游观光、农村建设、地政等各个方面有关专家学者及单位代表组成“休闲农业咨询小组”,执行休闲农业规划设计的决策咨询。台湾休闲农业检查评证分别以核心特色、园区规划、创意运用、解说与行销、组织与人力管理、环境与景观管理、社区参与、观光资源等八项进行评证。对获得评审核定的休闲农业区,均由“农委会”认定挂牌经营,并提供资助经费,用于相关设施的配套建设。台湾对休闲农业发展既持鼓励支持态度,又强调法制管理,使企业依法经营,既保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又限制和制约了一部分人利用休闲农业的名义,进行超范围建设和经营,有力地保证了休闲农业的健康发展。

(5)系统开展休闲农业宣传促销活动。

台湾较重视对休闲农业旅游目的地形象宣传和品牌打造,各旅游景区企业则密切配合,形成高效率的旅游营销网络。通过网络信息,游客可以做到“足不出户,了如指掌”。台湾休闲农业网站内容主要有:新闻发布、景点介绍、游区地图、旅游路线推荐、住宿餐饮服务、留言系统,乃至网上定房、定门票服务等。促销手段也较为多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高奢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