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智库| 休闲农业旅游:发展困境与发展模式解读
休闲农业,又称观光农业、旅游农业,为城市游客提供观光、休闲、体验、教育、娱乐等农业经营活动。
从乡村产业角度看休闲农业观光报告,休闲农业是农业与旅游相结合、第一产业(农业)与第三产业(旅游与服务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 综合多功能现代农业。
一
休闲农业发展会遇到哪些问题
当前,休闲农业发展受阻,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对休闲农业认识不足、管理滞后、服务不到位。
1、规划缺失(休闲农业要有明确的规划)
不少休闲农业项目没有意识到规划咨询和规划设计的价值,不愿付出代价聘请专业机构编制具有指导价值的规划咨询和规划设计方案,导致整体开发水平较低。
2、同质化竞争(创意和创新是现在消费者喜欢的)
看别人怎么赚钱,我就做什么。 简单的模仿最终导致同质化的激烈竞争,已成为休闲农业领域的通病。
3、人才匮乏(人才匮乏阻碍了,培养人才是关键)
无论是进入休闲农业领域的大型企业,还是从事农家乐经营的农户,都缺乏开发和管理人才。 如何依托政府支持,与相关院校对接,培养和引导高素质专业人才进入休闲农业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是一个重要课题。
4、资金不足(休闲农业必须考虑的问题)
完全依赖政府政策性资金(或者干脆骗取政策性资金)的休闲农业项目很难生存,更谈不上规模化发展。 盈利模式和融资模式的创新是休闲农业基金的难点。 出路。
休闲农业贯穿农村一、二、三产业,集生产、生活和生态服务功能为一体,将农业、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紧密联系起来,使农业从单一的农产品生产功能向原料供应型转变、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人文创意等多功能拓展,实现大农业与大旅游的有机结合。
根据区位、资源、人文背景等条件,我国休闲农业区域空间布局主要包括:大中城市及风景名胜区周边、依山傍水、草草环绕的自然生态区、民族地区和传统特色农业区。 当然,不同发展时期的休闲农业发展模式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和不同的分类标准。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一批设施齐全、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公园、森林家园、康养基地、乡村民宿、特色小镇。” 而特色小镇是当前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模式。
二
休闲农业的主要发展模式
1、都市农业与景区周边连片发展
为满足城市多种需求而发展起来的都市农业,位于市区周边(或嵌入市区)的郊区和旅游资源丰富的风景名胜区周边。 两者都是休闲农业布局发展的重要区域,适合政府以提供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带动农户集中连片发展。
该模式结合周边乡村景观和民俗文化,建设一些休闲娱乐设施,为游客提供休息、度假、娱乐、餐饮、健身等服务。 主要业态包括相对集中的休闲度假村、休闲农场、农业嘉年华等。 、市民农场、农耕体验园、民宿、乡村酒店在北京、上海、成都、海南、云南等地区较为普遍。
2、自然生态区的观光养生
山区、滨水区和草原区具有独特的气候、植被、生态和人文资源,是特色休闲农业的重要功能区。
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发展了以特色农牧渔业为主的农业生态游、农业景观游、民俗风情游、休闲农家乐。
同时,结合特色村镇建设,以新农村格局和古村镇民居建筑为旅游地标,发展观光旅游,涵盖古民居古宅、民族村落、新村落、古镇建筑。
三、民族地区的民俗风情
通过保护特色村落和田园风光,以特色风情和民俗文化为旅游地标,突出农耕文化、乡土文化和民俗文化,开展农事展示、民俗技艺、时令民俗、节庆、民俗歌舞等休闲旅游活动,丰富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 主要类型有农耕文化、民俗文化、乡土文化和民族文化。
4、形式多样的农家乐、观光采摘、民宿等。
传统特色农业区以农产品生产为主。 同时,立足当地农业资源、农耕文化、生产条件和自然景观休闲农业观光报告,通过拓展农业的多功能性,强化农业生产的创造性过程和产品功能,提升文化内涵,发展景观农业、农耕节日庆典、观光采摘、特种动植物观赏、各类农业园区、主题公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