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吸氧量 跑步 70岁打破马拉松世界纪录,为什么?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最近发表了一项对一位打破马拉松纪录的老年跑者的研究,为了解这一非凡表现提供了一些关键的生理数据。
(资料图/图)
2018年12月,美国70岁老人吉恩·戴克斯在佛罗里达州杰克逊维尔马拉松赛上以2小时54分23秒的成绩打破了70-74岁年龄组的世界纪录。 ,这个成绩比2004年加拿大老人保持的世界纪录快了25秒,在比他小30岁的年龄组中仍能排在第二位,虽然这场比赛的成绩没有被美国官方记录,但这并不影响他受到全世界跑步爱好者的推崇。
不仅因为70岁还跑马拉松实属难得,更重要的是他是一名业余跑者。 退休前,他是一名经常坐在电脑前的程序员。 马拉松青年们把跑完3小时以内作为自己的最高目标,努力拼搏。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要在70岁时打破马拉松世界纪录呢? 2019年4月,《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发表了一项关于跑者跑步时生理数据的研究最大吸氧量 跑步,为理解这一出色表现提供了一些科学数据。
优秀的身体素质
作为一项典型的考验耐力的体育活动,马拉松超过42公里。 从肯尼·戴克斯2小时54分23秒的成绩来看,他平均可以在4分钟左右跑完一公里。
特拉华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重点研究了他的三个数据:最大摄氧量、跑步经济性和乳酸阈值。 这通常是决定一个人在耐力方面表现如何的最重要因素。
氧气是人体进行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 高强度运动会加快血液流动,增加耗氧量。 能力的极限。 跑步经济性是指在给定的跑步速度下对氧气的利用。 当一个人的摄氧量比较稳定时,这些氧气的利用效率也会影响运动成绩,所以跑步经济性也叫跑步效率。
乳酸阈值是一个临界值。 当运动增加时,血液中乳酸的浓度会增加。 到了一定程度,氧气供应跟不上,乳酸就会急剧上升,造成肌肉酸痛。 乳酸阈值代表一个人体内乳酸水平急剧上升的临界点,是机体由有氧代谢转为无氧代谢的转折点。 一般来说最大吸氧量 跑步,当一个人的运动强度达到最大摄氧量的70%~80%时,就会达到乳酸阈值。
这些生理指标与耐力水平呈正相关,耐力水平同时受遗传因素和后天运动条件的影响,但各指标受两者影响的程度并不一致。
数据显示,这位70岁的老人身高176.5厘米,体重64.2公斤,体脂19.1%,血压122/75毫米汞柱,心血管代谢极佳。 三项数据指标也显得与年龄不符。 最大摄氧量达到46.9ml/kg/min,而他这个年龄段的老年人一般只有26ml/kg/min。 另一方面,如果一个人想在3小时以内跑完马拉松,46.9ml/kg/min显然是不够的,所以他在这方面很特别。
他的跑步经济性也接近于年轻跑步者,乳酸阈值为 14 公里/小时,达到他最大摄氧量的 93%。 结果,他能够比具有相同乳酸阈值的竞争对手更快地打破记录。 综上所述,研究人员认为,他在跑步过程中保持相当高百分比的最大摄氧量的能力,对他在 70 岁时跑出 2 小时 54 分 23 秒的成绩起到了重要作用。
跑得更快
“这位70岁的球员绝对是个例外。” 国际田联高水平训练中心常任教练、北京体育大学教授王林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觉得70岁的吉尼·戴克斯一定非常自律,要求很高,为人处事长期保持系统训练的人,身体健康,心理强壮。 通过常年坚持不懈的锻炼,他们的心肺功能已经达到了46ml/kg/min的最大摄氧量以上。 同时,他的腿部肌肉和核心肌肉也能保持相对的力量。
事实上,它是。 肯尼戴克斯的运动训练量可能达到每周70到100公里左右。 平时,我一年能在赛道上跑2000多公里,总训练量能达到近5000公里。 整个2018年,他在40周内参加了43场比赛,曾在一周内跑过300多公里。
面对问他是否有什么特别的秘诀,他曾公开表示,他从不做其他交叉训练、伸展运动,或任何特别的饮食计划。 他总是告诉人们他只是在跑步,并且在他大约 65 岁时聘请了一位教练。 还有一个比较特别的地方就是我在训练跑步的时候注意看手表,保持节奏。
像他这样的球员,随着年龄的增长,同龄的对手会越来越少。 只要他能继续跑下去,他就会创造一个记录。 而随着他坚持训练,这几年他的速度越来越快,2018年更是多次打破个人纪录。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是他多年前从未想过的,他追求的是“运行哲学”。
跑步是一项健康又经济的运动。 大量研究表明,经常进行有氧运动可以改善人的健康状况,例如有助于保持心脏和血管的弹性。 Kenny Dykes 56岁才开始专注跑步,从尝试半程马拉松到全程马拉松,他的成绩不断提升,直到2018年打破世界纪录。虽然他的表现很特别,但有一些普遍适用的原则在他的进步中有借鉴意义。
如何训练提高成绩
现在全世界跑马拉松的人越来越多,很多城市都在举办马拉松比赛。 据中国田径协会所属中国马拉松官方网站统计,2019年,通过中国认证的赛事超过100项。 仅6月份就有13个项目,其中近一半是全程马拉松。 如何科学锻炼,提高马拉松跑水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这种情况下,70 岁的业余爱好者肯尼戴克斯独自跑出 2 小时 54 分 23 秒的故事看起来更鼓舞人心。
但是70岁跑马拉松会不会太危险了? 长期从事马拉松训练和研究的王林教授认为,如果排除潜在疾病或隐患,只是想通过参加马拉松来锻炼身体,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危险。 5公里、10公里、15公里、20公里,一步步训练参加比赛。
对于非职业运动员的训练,他建议,跑步能力的评估是制定个人训练计划的重要依据。 评价内容可以包括身体成分检测,比如用身体成分仪测量体脂、体重、体重指数(BMI)、非脂肪量等指标,判断体重是否正常; 使用电动跑步机、最大摄氧量和乳酸分析仪测试跑步能力、最大摄氧量和无氧乳酸阈值,了解您的力量、速度、耐力和柔韧性、灵敏度和协调性等,评估您的身体素质水平.
如果没有专业的器材,也可以通过简单的12分钟跑步最大摄氧量计算公式了解自己的身体素质。 公式为:最大摄氧量=22.35×距离(公里)-11.29。
比如12分钟能跑完2.85公里,那么最大摄氧量=22.35×2.85-11.29,也就是52ml/kg/min左右。 有节奏的跑完一公里大概需要4分钟,这个级别几乎刚好够跑3小时以内。
就具体训练而言,首先应加强体能训练,增强下肢肌肉力量,掌握正确的跑步技术和姿势,确保跑步安全。 运行效率。 在实践中,可以通过心率来判断身体是否疲劳等,从而调整运动强度,安全和身体恢复非常重要。 70岁打破马拉松世界纪录的故事虽然励志,但在不让自己受伤的前提下,结合自身情况,通过科学安排自己的训练计划,提升自己的能力,才是更可取的励志。
! 加小编微信交流跑步知识!
↓↓↓【低价跑步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