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胶跑道跑步 何时停止与生命奔跑 “毒跑道门”引发舆论风暴
“毒跑道”何时休
【中国环保在线一周要闻】随着夏季的到来,室外温度升高,疑似塑胶跑道“放毒”伤人事件不断见诸媒体。 近年来,“毒跑道”一再刺激着公众的神经。 什么是“毒跑道”,如何通过检测确定“毒跑道”?
何时停止与生命奔跑 “毒跑道门”引发舆论风暴
“毒跑道”,死亡校园。 从开始的常州“毒跑道”,到最近北京白云路支行发生的“毒跑道”事件。自家孩子着陆,谁都不知道一旦遇到“毒跑道”该如何面对。
江苏“毒跑道”事件爆发后,江苏省教育厅给出的调查结果显示,“毒跑道”出现的原因是部分学校的塑胶跑道存在冒用检验报告、使用劣质原料。 一句话,假冒伪劣,偷工减料。
按理说,既然江苏方面查明了原因,也应该及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遗憾的是,直到现在,公众也没有看到相关问责,被曝光已久的“毒跑道”问题似乎也烟消云散了。
而且,教育部也不是无动于衷。 2015年11月,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立即停止使用涉事跑道,并根据专业机构检测结果采取相应措施。 不过,北京“毒跑道”的爆发路径与以往几乎没有区别。 依旧走的是家长反思——媒体曝光,舆论一步步推动相关部门的路径。
缺乏标准后对人性的折磨
继5月21日温州市瑞安市第一小学橡胶跑道有毒、多名学生反复流鼻血、发热症状后,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白云路校区多名学生家长近日表示据报道,他们的孩子有流鼻血、头晕、恶心等症状,在医院检查血象后,多项超标。 家长怀疑孩子的身体异常与学校的塑胶跑道有关,已经要求学校和北京市西城区教委拆除跑道。
据不完全统计,“毒跑道”至少蔓延至江苏、广东、上海、浙江、江西、河南、北京等地。 事发学校多名学生出现流鼻血、咳嗽、头晕、反复发烧等症状。
有人将原因归咎于国家尚无统一的检验标准,导致产品质量混乱,甚至导致检验不当。 因此,吸取近年来塑胶跑道夏季“放毒”的教训,尽快完善塑胶跑道材料、铺设工艺、挥发气体等方面的标准制定,势在必行。
抛开技术原因,我们不禁要问:施工方为何选择“有气味”的建筑材料? 为什么“毒气伤人”后监管又出来了? 学校为何在正常教学期间安排建设操场跑道? 这些声音质疑着无数人的良知。
因为校园应该是世界上最清新的空气流通的地方,是活泼可爱、朝气蓬勃的孩子们聚集、成长、成才的地方。 不让他们天天“拼命奔跑”是我们的职责。
“毒跑道”的毒在哪里?
有毒塑胶跑道问题并不是最近才开始接二连三地爆发的。 查询过往事件发现,相关报道早在2003年就开始关注毒跑道问题,这还是一个新鲜事物。 不少学校在招生简章中都会强调“拥有一条标准的400米塑胶跑道”的硬件条件塑胶跑道跑步,可见其先进性。
按理说,高级的东西应该毒性小一些,结果却适得其反。 大多数塑料的主要成分是聚氨酯,它需要一类叫做二异氰酸酯的原料。 据市场调查,几乎所有用于塑胶跑道的聚氨酯都是由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制成的——与前面提到的甲醛和苯相比,这种物质虽然名不见经传,但对人体完全没有危害。 贬低。
TDI也是一种具有明显吸入毒性的VOC,可引起哮喘、胸闷等呼吸道症状和皮炎、皮疹等皮肤过敏。 20% 的哮喘是由 TDI 引起的。 另外,TDI具有明显的致畸作用,所以早在塑胶跑道刚刚普及的时候,业内专家就已经建议我们需要关注残留TDI的危害。
但这些还不是最糟糕的问题。 跑道中使用的聚氨酯和粘合剂可能不是非常耐光的原材料。 在这种情况下,它们在强光下更容易老化和降解,生成的小分子会非常复杂,毒性也很低。 更难估计。 同时,强光还会带来高温,加剧挥发,两种效应导致VOC大幅增加。
九龙治水责任不明确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塑胶跑道的监管涉及多个部门。 但在实际监管操作中,住建部门、质监部门、环保部门都无能为力。
在我国,塑胶跑道的建设作为建设项目进行审批,中标的大多是建筑企业。 2015年,最新版《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取消了体育设施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等级标准等19项专业承包资质。 需要严格监管的塑胶跑道建设迎来“零门槛”时代。 随着专业承包资质的取消,优质企业在投标中失去优势。
现实中,一些建筑公司在中标后层层转包,而监理施工过程的监理公司大多缺乏化工专业知识,无法辨别原材料的好坏。 机会。
在监管职责方面,不同部门意见不一。 江苏省无锡市住建局质量安全监察处负责人表示,跑道铺装监理业务不属于建设工程,属于成品安装,不受监管的建设部门。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表示,塑胶跑道建设属于现场铺装施工项目,不属于质监部门监管范围。
环保部门也有困难。 江苏省常州市环保局办公室主任王荣军表示,问题塑胶跑道的接连出现已经引起了环保部门的重视,但环保部门必须根据监测室外空气质量符合国家颁布的标准。 但是,我国目前缺乏室外塑胶跑道对空气影响的检测标准。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体育教学中心副主任王哲光指出:“目前,我国还没有针对体育场馆运动场地面材料的环保法规和环保检测标准。经过场地铺设,只检测场地表层材料的物理指标,没有办法检测。限制体育场地层施工,目前一般检测部门很难做到开展异氰酸酯类检测。”
谁该为“毒跑道”买单?
公开资料显示,有厂家表示,跑道施工方采购材料准备好后,从产品生产到交付,没有相关检验部门进行全程监督,更多的是靠企业良心。 因此,即使是具备相关资质的企业,也存在一定的漏洞和差距。 不排除部分厂家为了谋取更多的利润,在产品的合成制造过程中进行一些操作。
此外,由于施工方和监理人员对塑胶运动场馆建设缺乏专业知识,也导致了监管不到位的问题。 家长王女士曾表示,自己带着儿子去美国交流学习了整整一年。 美国学校遇到装修问题,学校会提前准备好所有材料,然后邀请所有家长到学校参加协商会议,并签字是否同意施工。 “如果有人不同意,学校将设计新的建设方案。” “对于校园内疑似‘毒品游乐场’事件,我们的家长完全不知情。” 王女士说。
更有人指出,教委作为直接监管部门,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住建部门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公立学校不允许自行寻找施工单位。 一般由教委基建司委托招标公司进行招标,由中标单位负责具体建设。 城建司、教委基建司、学校三方监督。 虽然各相关方都可能有责任,但从公开报道来看,各地处理“毒跑道”事件的具体细节尚无定论。
6月3日下午,北京市西城区教委召开情况通报会塑胶跑道跑步,表示将启动责任追究机制,西城区督导部门将对该项目进行全面督导,绝不姑息任何找到问题了。
但如何处理仍不清楚。
(本文综合新华网、新浪新闻、国科网、人民网、腾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