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托佩克:奥运长跑之神
奥运史上最伟大的长跑运动员非扎托佩克莫属:在赫尔辛基奥运会上,他包揽了5000米、10000米和马拉松的金牌,同时打破了这三个项目的奥运纪录。
8月21日星期日上午,里约奥运会压轴赛事男子马拉松将盛大开幕。
女子组比赛之前,我们回顾了奥运马拉松的传奇少将罗莎·莫塔,这次我们来说说当日风云人物。
空前的
在奥运会男子马拉松120年的历史中,只有6名选手获得过多枚奖牌——仅比32岁的女子项目多两名,而且也各获得两枚奖牌。
其中两人获得金牌奥运会5000米跑步视频,他们是:
埃塞俄比亚的 (Abebe) - 罗马 1960(赤脚跑),东京 1964;
谢尔宾斯基在东德 ( ) - 1976 年蒙特利尔,1980 年莫斯科。
必须指出,后者的成绩是有污点的——基于一个众所周知的历史事实:从1968年到1988年,东德政府允许多达数万名田径运动员使用兴奋剂。 这种“体育强国”基本上是用兴奋剂打出来的。
此外,1990年代末在莱比锡东德秘密警察斯塔西总部发现的国家田径研究档案显示,谢尔宾斯基也在毒品名单上。 国际奥委会和国际田联并没有取消他的成绩,真是令人费解。
如果这个人的成绩被取消,美国运动员弗兰克(Frank)将取代他并获得两枚金牌: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慕尼黑奥运会马拉松冠军不敌谢尔宾斯基,获得马拉松第二名。
但即使肖特获得了 1976 年奥运会金牌,比基拉在成就方面无疑仍然是奥运历史上最杰出的马拉松运动员:
他在两次奥运会上都打破了世界纪录:2:15:16和2:12:11,前者是在罗马的鹅卵石路上赤脚跑的(Short也很好,两次2:12:19和2:分别为 10:45,但均未创下新纪录)。
但如果我们看的是“奥林匹克历史上最伟大的长跑运动员”,答案就很明显了:埃米尔·扎托佩克 (Emil Zátopek)。
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上,这位与佐拉齐名的捷克斯洛伐克运动员,真正做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他一个人——
获得5000米、10000米、马拉松三项冠军;
同时打破了这三个项目的奥运纪录;
那场马拉松是他的第一次;
前后的时间跨度只有8天。
除了扎托佩克之外,唯一有能力入围同一届奥运会三大长跑项目并有出色表现的,只有比他晚一代的“芬兰飞人”拉瑟·维伦。
后者在1972年慕尼黑和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上获得5000米和10000米双料冠军。 1976年,他还跑过奥运会马拉松,“只获得”第五名。
现在的长跑运动员不可能再这样比赛了。 他们只能选择跑5000米和10000米,比如英国巨星莫法拉(Mo Farah); 鲁普)。
原因是三大项目中有两项距离太近,恢复时间不够:马拉松是里约奥运会男子5000米决赛后的第二天; 女子10000米决赛距离马拉松只有一天——8月12日1日至14日。
奇迹的诞生
1952年的赫尔辛基奥运会上,扎托佩克不顾医生的反对参赛——两个月前,他刚刚患上扁桃体发炎。
他的第一场比赛是7月20日的10000米决赛,在追上领先者后,他没有让任何人超越,一个接一个地甩开对手,以100米近16秒的巨大优势获胜领先第二名,创造了29分17秒的奥运纪录。
接下来是7月22日的5000米预赛,扎托佩克不予理会,只想出线。 比赛中,他其实时不时和其他选手聊天,但他还是以14分26秒的成绩,以小组第三的成绩进入了决赛。
顺便说一句:精通9种语言(一个人说6种语言),平时喜欢和人聊天和应酬。 据说他在游戏中交到的朋友比大多数同龄人在聚会中结交的朋友还多。
两天后的决赛,扎托佩克全力以赴,志在必得。 他领先进入最后一圈,但中途跌至第四位。 他的对手之一是英国人 (Chris,下图中最左边的失败者),两年后当他打破 4 分英里大关时,他是 (Roger)的兔子。
在全场“Za-to-pek!Za-to-pek!”的齐声呼喊中,这辆“捷克火车头”痛苦的表情变得狰狞起来,他疯狂地冲刺,不到一秒的时间就以微弱优势险胜,设定另一项奥运纪录(14分06秒)。
7月27日举行的马拉松是扎托佩克人生中的第一匹马——进入是他最后一刻的临时决定。 不过对于这个走投无路的三郎来说,经验不足并不是什么大问题。
他的解决办法是在起跑线上找到最有前途的英国人吉姆·彼得斯(Jim),从此一直和他一起跑步。
这位英国眼科医生是当时跑得最快的马拉松选手,就在一个月前,他将世界纪录从 2 小时 25 分 39 秒打破到 2 小时 20 分 42 秒。 在赫尔辛基,他从一开始就跑得很快,要跟上他并不容易。
扎托佩克毫无压力地一路跑到15公里左右,然后问彼得斯:“吉姆,这个配速是不是太快了?”
“不行,还不够快。” 英国人开玩笑说,但他已经累了。 扎托佩克居然相信了,立刻开始加速! 彼得斯只能看着他离开。
最后10公里,扎托佩克一马当先,他还有力气和车上跟拍的记者、一路上的观众和警察聊几句。 当他冲进奥林匹克主体育场时,人群有节奏地高呼:“Za-to-pek!Za-to-pek!”
最终,他比第二名提前两分半钟冲线,以2小时23分03秒的成绩打破了另一项奥运会纪录。
观众欢呼雀跃; 牙买加 4x400 米接力队将他抬到肩上,绕着场地转了一圈。 “Za-to-pek!” 口号充满了体育场,成为奥运会的非官方口号。
“比赛结束后我整整一个星期都不能走路,这就是那场比赛让我付出的代价。但这是我所知道的最愉快的一种疲惫,”他后来回忆道。
扎托佩克在上一届伦敦奥运会上获得了 5,000 米的银牌和 10,000 米的金牌。 从1948年到1954年,他史无前例地连续38次夺得10000米比赛冠军,仅1949年就达到11次。
在他17年的赛车生涯中,他创造了18项世界纪录,从5000米到30公里不等。 他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获得10000米29分和20公里1小时成绩的人。 班尼斯特曾评价扎托佩克是“战后世界最伟大的运动员”。
传奇人生
于 1922 年 9 月 19 日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北部城市科普日夫尼采,父亲是木匠; 他是家里八个孩子中的第七个。
16 岁那年,扎托佩克进入位于兹林的巴塔鞋厂工作。 1940年,厂里主办了一场1500米的比赛,厂里严格的体育教练指派他和另外三个男孩子参加。
“我抗议说我太虚弱无法跑步。但教练让我去做体检,医生说我很好,所以我就去跑步。一旦开始,我觉得我想赢,但我只有第一名。第二名。这就是它的开始,”他后来回忆道。
从此,他对跑步产生了兴趣,加入了当地的田径俱乐部,并按照从书本上学到的芬兰奥运长跑名将帕沃·努尔米(Paavo Nurmi)的方法进行训练。
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时,他被征召入伍,继续刻苦训练,经常在晚上穿着军靴,拿着手电筒。
有时他会在浴缸里原地练习跑步,有时他会每只脚扛两公斤重的东西,练习长距离骑行。 他锻炼肺活量的方式就是屏住呼吸跑的越远越好,有一次还因此晕倒。
1944年在2000米、3000米和5000米比赛中打破捷克纪录,入选国家队参加1946年欧洲锦标赛。 虽然他在5000米的比赛中只获得第五名,但他以14:25.8的成绩将自己的全国纪录缩短了近25秒。
同年,盟军在柏林举行运动会。 骑行了364公里的长距离参赛,获得了第一名。
第二年,他两次打破10000米世界纪录,开始跻身世界顶尖选手之列。
扎托佩克是一名优秀的赛跑运动员,但他的跑步姿势非常笨拙难看:身体上下起伏,脑袋左右摇摆,摇摇晃晃,总是一副痛苦的样子。
有人形容他的奔跑就像脖子上套着绳子,或者胸口插着刀,一分钟之内就会倒地而死; 《体育》杂志称他为“没有跑步风格的狂人”(a)。 美国田径教练拉里指出:“他的跑法全错了,但他能赢。”
扎托佩克对此的回应是:“我的才能有限,我不会边跑边笑。”
扎托佩克对跑步训练也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发明了间歇跑,这可能是他技术如此强大的秘诀。
他曾说:“我年轻的时候跑得很慢,我想我必须跑得快才能学会跑得快,所以我跑了 20 次百米短跑,然后慢慢回来。人们说:‘埃米尔,你疯了,你跑得像个短跑运动员。
“我为什么要练习慢跑?我已经知道怎么跑慢了,我只想学怎么跑快。每个人都说:‘Emil,你是个傻瓜!’ 但当我赢得第一届欧洲冠军时,他们说:‘埃米尔,你是个天才!’”
他最残忍的间歇训练方式就是全速跑100米400米——接近马拉松的距离!
1956年,扎托佩克第三次前往墨尔本参加奥运会。 这次他只是跑马拉松,尽管他在赫尔辛基夺金后说:“马拉松是一场很枯燥的比赛。”
第二场马拉松,他的成绩大不如前:2:29:34,第六。 一方面,这是因为他6周前刚做过疝气手术; 此外,其他同事也学习和改进了他的训练技巧,并开始超越蓝色的。
1958年,36岁的扎托佩克正式退役。
金牌婚姻
1948年伦敦奥运会,扎托佩克不仅获得了一金一银,还收获了一生挚爱:奥运会结束后不久,他与捷克标枪运动员达娜·因格瓦(Dana)结婚。
巧合的是,这对夫妻同月同日出生。 据妻子后来向CNN透露,他是这样向她求婚的:“既然我们都是同一天出生,那有没有可能我们也同一天结婚呢?”
因此,大日子定在了他们共同的 26 岁生日——1948 年 9 月 19 日。
四年后,就在扎托佩克在赫尔辛基奥运会上夺得5000米的同一天,达娜也夺得了女子标枪金牌,奠定了捷克在这项赛事中称霸的基础。
在那届奥运会上,美国获得了15枚田径金牌,而扎托佩克夫妇获得了四枚。 1960年,达纳在罗马奥运会上再次获得标枪银牌。
“当我遇到他时,所有这些奖项都消失了。 他总是说我们结婚了,因为他在结婚后赢得了这些奖牌,”达娜回忆道。
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扎托佩克差点无缘。
在得知这位捷克接力选手因父亲是政治犯而未入选奥运国家队后,扎托佩克宣布:“他不能去,我就不去!” 捷克共产党当局不为所动,他真的留下来了。 在布拉格。
据捷克记者介绍,当他一行抵达赫尔辛基时,发现数万名芬兰人在机场等候迎接扎托佩克。 两天后,当局态度软化,扎托佩克和他的同伴离开了。 “当时全捷克只有扎托佩克能做到这一点,就连我们的总统也做不到。” 记者感慨地说。
1968年苏军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时,扎托佩克因在“布拉格之春”中批评苏联、支持杜布切克政府(下图左二)而遭到镇压。 他还被派去扫街。
令当局尴尬的是,人们一旦认出他,就会出来帮他扫路倒垃圾,政府只好让他恢复原来的工作。 他上一份工作是在体育部阅读国外报刊杂志,为捷克教练搜集资料。
1968年,澳大利亚长跑选手克拉克(罗恩)来到捷克看望这位比自己大15岁的学长。
克拉克是 1960 年代最好的长跑运动员之一,创造了 17 项世界纪录。 不幸的是,他在比赛中运气不佳,从未获胜。 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会,他因不适应高原而跑摔摔,仅获得5000米第五名和10000米第六名。
当扎托佩克在布拉格机场为克拉克送行时,他递给他一个用礼品包装的小盒子并说:“这不是出于友谊,而是因为你应得的。”
飞机起飞后,克拉克走进浴室,不动声色地打开了箱子。 “里面是埃米尔的奥运会10000米金牌,上面刻着我的名字和那天的日期!我坐在马桶上哭了。” 后来他回忆起来解释。
扎托佩克愿意赠送如此珍贵的纪念品。 事实上,据好朋友安娜说,他家里什么奖杯奖牌都没有,全都送人了,包括朋友、粉丝,甚至只见过一面的路人。
到 20 世纪 70 年代,扎托佩克很少跑步,每天只是和妻子一起慢跑上班。
“有时候我想跑步,但我的身体告诉我它已经 50 岁了,所以我轻装上阵。我们欧洲人认为我们没有时间到处徒步旅行了。我们的孩子只需要如果你去 1 公里外的地方,你会坐公共汽车。” 据《纽约时报》报道,他曾感慨地说。
尽管如此,在1994年首次举办布拉格马拉松时,扎托佩克亲自设计了路线奥运会5000米跑步视频,确保赛道通过了城市的所有主要景点,充分展示了这座中欧名城的精美建筑和悠久历史。
1975 年,扎托佩克因促进公平竞争而成为第一个获得联合国顾拜旦奖章的捷克人。
1998年被捷克总统哈维尔授予“白狮”国家荣誉勋章。 1999年,他被高票被选为该国的“世纪奥运会冠军”。
或许是因为年轻时练得太刻苦,扎托佩克晚年身体欠佳。 2000年10月30日,扎托佩克因中风住进布拉格军事医院,并于11月22日逝世,享年78岁。
他的妻子至今还健在(下图为她出席“扎托佩克”号列车命名仪式),膝下无子。
2002年10月,扎托佩克的铜像竖立在瑞士洛桑国际奥委会总部的花园里。 只有四人享受过这一荣誉,另外三人分别是:顾拜旦、努米和克罗地亚篮球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