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全运会田径冠军多布杰:跑累了就想家乡

日期: 2023-05-03 12:01:08|浏览: 462|编号: 13472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西藏全运会田径冠军多布杰:跑累了就想家乡

不到28分半钟,多布杰在天津“水滴”体育场跑完25圈,成为西藏首位全国田径冠军。 52岁的格桑次仁为弟子们戴上哈达,这是一种习俗的奖励和庆祝仪式。

多杰的母亲曲阳在西藏的家中

在拉萨达孜县塔杰乡竹溪村,49岁的霍普用手机观看儿子十余次短跑的视频,看得忍不住笑了。 妻子曲阳只是看了一眼,眼里就涌出泪来。

成长在拉萨河流域的放牛童子,八年的奔跑改写了历史,孕育了梦想。

多布杰的父母在门前

Dobje 出生于 1994 年,大约在 10 月底,冬天之前。 在霍普和曲阳的记忆中,他们的儿子从小就喜欢跑步。

“我小时候不太喜欢跑步。” 多布杰笑着说:“那是我挖冬虫夏草放牦牛的时候,跟着表哥在山上跑来跑去的。”

达孜海拔4000米左右,拉萨河贯穿县境。 多布杰家开门见山。 高原假期漫长,两个孩子赶着牛上山,呆了整整一天。 学校离家6公里,操场是一片土场,画了一个200米的圆圈。 除了踢足球和跑步,体育课还包括浇树和在厨房帮忙等活动。 多布杰是体育委员,因为每次运动会他都是冠军。

“或许真的有点天赋吧。” 他自己总结的。

但直到2009年,西藏自治区体校来到达孜选拔人才,他才知道这个人才的用处。 多布杰的3000米成绩名列第一。 他的父母有点担心他的身体,因为他在一次运动会后断断续续地流了一个晚上的鼻血,但他还是坚持去了。

“听说体校毕业可以安排打工,本来初三毕业就回家种地,亲戚都没打工,能去就好了出去工作。”

体校位于拉萨市北郊色拉寺下。 15岁的多布杰第一次看到有400米跑道的大操场,才发现学校操场原来这么小。 红色的塑胶跑道他只在电视上见过,中间的草坪更是让他心痒痒。 其实他很喜欢踢球,但是老师告诉他不能再选择了,那就跑吧。

他和在学校时一样懒惰。 有时他和一队在操场上训练,他和二队的几个小伙伴躲在一棵树后面休息,看着长相凶悍的格桑教练如何训练一队。 第二年,他被格桑教练选进了一线队,但他很高兴。 “进了一线队之后,就不用练臂力了吧?”

多布杰(左)与教练格桑次仁在里约奥运会盛大巡回赛上合影

2011年夏天,多布杰第一次离开西藏,前往济南参加全国青少年锦标赛。 他们先坐火车去了北京两天两夜。 格桑教练带孩子们去天安门,多布杰说,“感觉就像做梦一样……”

在北京呆了两天,他们就去了济南。 天气很热,多布杰喝醉了。 虽然很困,但是1500米他还是跑了第七名。 他顿时兴奋起来,没怎么跑的5000米他也获得了第七名。

格桑是西藏第一批国家一级马拉松运动员。 他在多布杰身上看到了实现自己未完成梦想的希望。 他出门总是带上哈达,弟子在全国比赛中进入前八名时,他会为弟子戴上哈达。 当时资金紧张,他曾硬着头皮带着多布杰去云南参加比赛。 后来为了积蓄体力,他咬咬牙买了张机票送多布杰一个人去太原参赛。

2012年4月,在贵州清镇举行的第十届全国越野锦标赛上,多布杰获得男子8公里青年组金牌。 第一次拿到全国冠军后,这小子终于开始有些期待了。

“之前没有什么目标,有比赛我就好好练,没有比赛我就按照自己的心情练,以后希望能进全国前十。”比赛。”

全运会前,多布杰(右一)在林芝参加西藏中长跑队集训

他是幸运的。 国家体育总局田径管理中心于2011年启动了“田径高原人才发展计划”,多布杰的潜力、格桑教练的雄心与中国田径的发展战略齐头并进。

2012年底开始,格桑教练和他的8名徒弟被场管中心纳入保障体系。 虽然高原长大的孩子耐力极佳,但拉萨的高海拔并不适合训练和恢复,频繁往返于高原和平原只会增加心脏的压力。 得到国家支持后,他们长期在内陆亚高原集训,参赛机会也大大增加。

2017年奥运会5000米跑步视频,多布杰参加乌干达世界越野锦标赛时合影

2014年,多布杰在江苏昆山举行的全国田径大奖赛中获得5000米和10000米冠军。 不到两个月后,他又在全国田径锦标赛和大奖赛总决赛中再夺5000米金牌,改写个人最好成绩。

多布杰不再踢球了,因为他怕受伤。 他拍了拍自己的肩膀说:“现在我是队里最大的,很多人的希望都寄托在我身上,所以我要在前面开路,让后面的孩子们,很多也是种地出身的。”和牧区,都能看到我。”

2017年9月5日晚,多布杰站在男子10000米全运会的起跑线上。 他感到必须赢得冠军的责任,但他并不紧张。 在他率先冲过终点线后,他的两个后辈米若尼玛和天木辛泽旺分列第三和第七。 他们三人跑进前八,已经是明显的群体优势了。

赴全运会前,西藏中长跑队三位主力队员在林芝高原训练基地合影留念。

格桑为三位弟子披上哈达奥运会5000米跑步视频,四人并肩相见,共同庆祝这一历史性的胜利。

“当时我们(藏族运动员)从后往前划,现在是从前往后划。” 格桑教练摆摆手说道。

多布杰(左一)参加印度亚锦赛

多布杰不喜欢远行。 拿到全运会冠军后,他气喘吁吁,汗水还在往下滴,就想回家了。

他根本不需要数。 过去两年,他一共在家住了6天。 他从手机里找到了妈妈在家拍的照片。 他指着五颜六色的藏族壁画笑着说:“都是我哥画的,我也有点贡献!”

他已经逐渐适应了在中国训练和比赛的生活,但每年去非洲的时间还是很艰难。 ”他按着心口道:“离家远,心里不踏实。 但为了更大的目标,他不得不走出去。

2014年以来,得益于中国田协与埃塞俄比亚的合作,格桑每年都会带部分球员前往东非进行冬训。 那里海拔2400-2700米,更重要的是世界顶级长跑选手云集。

格桑和多布杰都记得很清楚,第一次是22天,第二次是47天,第三次是55天。 今年,往返总计100天。 格桑和远行的牧民一样,为四名队员准备了半只牦牛的风干肉,还有糌粑、酥油、奶渣。 起初,他甚至在箱子上系上哈达。

格桑既是教练又是厨师。 为了天一亮就赶到训练场,他们不得不在4点30分出发,于是格桑每天早上3点30分就起床给孩子们煮面。 酒店的饭菜几乎只有鸡肉和土豆,他会时不时地换成家乡的味道。 胃舒畅了,心再多也能舒畅。

身着中国队队服的多布杰在埃塞俄比亚集训

埃塞俄比亚的训练场不是操场,而是土路、马路、草地和林间小道。 他们与非洲或非洲后裔的运动员一起训练,其中包括 和 Farah 这样的名字。

多布杰知道法拉赫在男子5000米和10000米项目中的统治级水平,却不知道他传奇般的成长经历。 格桑教练在业余时间会看视频研究法拉赫的节奏和战术,有时还会叫徒弟们一起看。

在非洲集训期间,最触动多布杰的不是技术和能力,而是动力。

“非洲人靠跑步为生,靠比赛奖金养家糊口,我们有工资,不用愁吃穿,拿个冠军可能就心满意足了,不想练了。”

多布杰看到了自己的惰性,他坦言自己的动力很多时候都来自于教练。 “他一直鼓励我为我的国家和父母争光。”

第十三届全运会田径男子10000米决赛,多布杰以28:26.86的成绩获得冠军

2016年3月,多布杰首次跑完全程马拉松。 他在重庆以2小时13分16秒的成绩跑出了42.195公里,在中国排名第二,获得了奥运会参赛资格和比赛资格。 他成为西藏第一位参加奥运会的田径运动员。

他从里约带回了两面小旗,一面是中国的,一面是巴西的。 霍普和曲阳把它们放在客厅的电视上。

虽然多布杰已经是中国顶尖的10000米运动员,但格桑坦言,非洲运动员在5000米和10000米方面实力太强。 他们要想在奥运会上创造奇迹,只能向马拉松发起冲击。 马拉松跑者的黄金年龄在26-30岁之间。 多布杰有潜力,有时间。

“以前我是一个活得发呆的人,现在我有梦想,有责任。” 多布杰说,“过去的目标都已经完成了,下一个目标就是进军奥运会八强。”

“你跑累了吗?”

“累了就想家乡的样子,累的感觉就没有了。”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101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