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跑步是用大腿还是小腿?
播放动图
根据中国田径协会的预期目标,到2017年底,全国马拉松和路跑赛事将超过400个,到2020年将超过800个,参赛人数超过1000万人。
但是,你真的跑对了吗?
慢跑是最容易改善心肺功能的有氧运动,对肌肉群的参与最少,技术含量最低。 但是,如果跑步前核心、臀部、小腿肌肉力量不够,跑步时的发力点、脚着地位置不正确,就有可能让你跑得短、距离短,甚至容易受伤。
如何跑步才不会成为膝伤运动? 跑步时应该前脚先着地还是后跟先着地? 跑步时应该大步还是小步? 如果跑步的声音是砰砰的,是不是说明跑步姿势不正确? 下面5个概念,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
概念 1
别急着跑!
要想跑得远、跑得远、跑得不受伤,跑前加强全身的肌肉是非常重要的。
每跑一步,膝关节和踝关节都会承受3倍于身体的重量。 许多人在开始跑步后仅两三个月就出现膝关节疼痛。 多半是由于下肢肌肉力量不足,或短时间内跑步过度,导致过度疲劳所致。
跑步前,首先要锻炼人体最基本的核心肌群,以及跑步时需要用到的臀部、大腿、小腿肌肉。 只有加强了这些肌肉群,才能在跑步过程中保持身体重心和跑姿正确,身体不会以代偿的方式使其他肌肉群超负荷,关节也能保持正确的姿势。 不易受伤。
概念 2
跑步的姿势要正确!
跑步是步行的延伸。 正确的跑步方式是上半身保持直立姿势,不要前倾或后倾,以免身体重心转移,造成背部肌肉负担,给脚踝带来更大的压力和膝关节。 震惊。
跑步时,上半身保持挺直,肩颈尽量放松,手肘弯曲成90度,双手空拳置于胸前,随着步伐来回摆动。 除了平衡身体,还能锻炼肩部和腰部肌肉。
跑步时,着地的脚后跟先着地,迅速转移到脚尖向后推。 脚底的力量带动小腿、大腿,再到腰部,带动摆腿。
摆腿向前迈步的力量以腰部髋关节为中心,带动大腿和小腿。 向后推,并重复此方式以完成平稳的跑步动作。
注意跑步时腰、膝、脚踝一定要放松,落地时膝盖要微微弯曲,避免因过度僵硬直接撞击身体。
概念 3
先脚后跟还是前脚掌?
当臀部开始带动大小腿向前奔跑,前脚落下的瞬间,到底是脚后跟先着地还是脚底先着地是困扰很多人的问题。
脚后跟先着地还是前脚掌先着地,取决于跑步时重心转移的快慢。
——慢跑时,身体重心转移缓慢,需要长时间支撑,所以往往是脚后跟先着地,大约20-30%的重心迅速转移到中足,最后由前脚掌推离地面,换脚掌着地。
——重心转移得越快,脚底的重量就越容易前移。 即使在最快的速度下,也只是用脚掌着地,发挥踝关节的力量推动和推动身体,使身体位移速度达到最佳状态。
好的跑者在脚底着地时,能灵活地调整脚底的比例和步幅的大小。 对于速度较慢、持续时间较长的慢跑,建议快速从脚后跟着地(20-30%)转变为前脚掌推动,反复跑更长的距离。 当需要加速穿越或最后的冲刺时,改变脚底的比重位置,产生更快的速度,争取最佳的成功机会。
概念 4
我们应该迈出大步还是小步?
除了跑步时重心在脚底的比例,跑步时要积蓄体力,跑得更远更远跑步 大腿,步幅也是迈步时的一大要点。
步幅的大小取决于脚在地面上的力量。 推力越大跑步 大腿,身体重心的位移速度越大,摆动腿保持重心和减少冲击力所需的步幅也越大,因此步幅也会越大。
——步子太大,并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么省力。 因为当重心转移时,向前摆腿需要更多的力量; 另外,如果步幅过大,会使身体重心与脚在地面上形成斜角,产生制动,阻碍身体重心向前移动。 速度慢,会冲击膝盖和脊柱,容易造成运动损伤。
——如果步幅太小,脚踩踏的力量就不能充分发挥,既浪费了体能,又不能发挥脚踩踏的最大效益,使身体向前移动。
如果想知道自己跑步时步幅是不是太大或者太小,可以给自己拍个视频,让教练在旁边观察,看看每次向前推进时身体的重心在哪里用一只脚。 习惯步幅过大或步幅过小,然后有针对性地逐步改正。
概念 5
跑步声音太大,跑步姿势不正确?
相信很多跑友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当他们自己跑步时,他们会听到其他跑步者的脚步声。
事实上,跑步时不应该有太大的噪音。 如果跑步声音太大,说明身体不够强壮或重心前倾过多,这是由于重心负荷在脚底造成的。
当身体肌肉不够强壮,无法在跑步时支撑全身的重量时,每向前迈出一步,身体的重量就完全压在脚掌上,跑步的声音就会很大。 另外,当身体的重心前倾时,整个身体的重量也会被重心带动,将整个身体释放到脚底,并发出触地声也要大声。
因此,跑步前要锻炼全身肌肉的力量,保持上半身垂直,重心不要前倾,跑步噪音不要太大,跑步时省力。 .
增强核心肌肉的3个练习
1个
单臂侧提臀
2个
板
3个
俯卧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