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打造品牌:乡村游乡土有品位

日期: 2023-05-07 16:02:12|浏览: 405|编号: 13903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中国旅游打造品牌:乡村游乡土有品位

乡村旅游更有土味更有味道(中国旅游创品牌⑥)

河南三门峡陕州地坑园特色民居文化助力乡村旅游。

新华社记者 朱翔 摄

游客在浙江安吉民宿享受田园生活。

新华社记者黄宗智摄

机器人在江西省南丰县的橘园里担任导游。

石宇摄(人民图片)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寻一处村落,享受慢生活,成为很多人的选择。 去年中国乡村旅游接待人次超过30亿人次,占国内旅游的半壁江山。 乡村旅游不再是简单的农家乐,精品民宿、休闲营地、乡村度假中心、乡村体育旅游俱乐部、乡村主题博物馆等新业态层出不穷。 过去单纯依靠好山好水好资源吸引游客的乡村旅游,如今正在快速提升品质、提升品位、打造品牌。

年轻人爱上乡村旅游

暂时远离繁忙的工作中国休闲农业绿皮书,在乡间寻一处安身之所,享受舒适的慢生活,成为越来越多城市居民缓解压力、放松身心的选择。 具有自然古朴、风土人情、生活体验独特等优势的乡村旅游恰恰提供了这种可能。

城市年轻人正在成为乡村旅游的主力军。 途牛旅游网近日发布的《2018年乡村旅游分析报告》显示,“80后”和“90后”游客占比最高。 他们普遍具有较高的消费能力,更追求旅游的体验感和参与感。 去年,“10后”群体出游人数比2017年增长了12%,其中大部分都是在父母的陪同下外出郊游。 在欣赏田园美景的同时,还能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

目前,家庭、情侣、团队是乡村旅游的主流客群。 从旅游目的来看,73%的游客更注重亲近自然、放松身心; 45%的游客注重体验乡村美食; 一些游客对参与乡村项目和活动有浓厚的兴趣; 还有一些游客是为了摄影、写生、集体活动等。亲近自然、放松心情是乡村游客的共鸣。 相较于城市的繁华,游客更喜欢沉浸在诗意的田园世界中,感受彼此聆听的和谐与宁静。

多元的当地氛围

乡村旅游不再是单纯的“摘农家菜、看农家景、吃农家饭、看农家戏”。 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发布的《旅游绿皮书:2018-2019年中国旅游业发展分析与预测》中提到,一批民宿、乡村度假酒店、乡村度假中心、乡村体育旅游俱乐部等产品成为乡村旅游的亮点。 乡村绿道、徒步步道、户外运动公园、休闲露营地、房车自驾营地、马术俱乐部等新产品,乡村主题博物馆、乡村非遗展馆、乡村艺术公社、乡村等新业态音乐部落、乡村动漫基地层出不穷。

乡村旅游已占国内旅游的半壁江山。 据农业农村部测算,2018年,我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次超过30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8000亿元。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已成为城镇居民休闲、旅游、居住的重要目的地和乡村产业新亮点。 截至目前,中国已创建国家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市)388个,引进中国美丽休闲乡村710个。

去年12月,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改委等1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优化乡村旅游环境,丰富乡村旅游产品。 到2022年,实现乡村旅游服务。 水平全面提升中国休闲农业绿皮书,布局合理、类型多样、特色突出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从城市到乡村,人们向往的是乡村特有的气质。 不同于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城市风光等,如今的乡村旅游融合了乡土气息、人文气息、人情味等多重韵味。 优美的田园风光,风吹麦浪的惬意,“稻花香说年景”的喜悦,让游客感受到浓浓的乡土气息; 展馆展示、民俗活动体验、山水小品展示等活动让游客了解乡村文化,村民天真烂漫的笑容、朴实的话语、热情的款待构成了村庄特有的人情味。 途牛网数据显示,乡村旅游内容更加丰富,采摘、流浪、野游、诗意栖居等新兴游玩方式受到游客欢迎。

提升品味,创造品牌

乡村旅游作为我国旅游消费中增长最快、最具潜力、最具带动性的领域,其发展空间和增长潜力被看好。 乡村旅游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

随着游客对旅游品质要求的提高,仅靠好山、好水、好资源吸引游客的乡村旅游时代已经结束。 农村游走、小众、无序竞争的状态正在迅速向内容化、质量化、品牌化方向转变。

北京社科院全球文化与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吴若山告诉记者,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内容要突出品牌的独特性。 通过深入挖掘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和农耕文化,打造突出当地自然和人文特色的旅游体验项目,让游客对差异化、特色化的旅游品牌项目印象深刻。 不可忽视的是,在内容竞争时代,品牌建设者需要加强版权保护意识,防止市场追随者抄袭模仿,切实保护品牌的版权利益。

打造乡村旅游品牌,需要认清“自我”。 中青旅傲游网首席品牌官徐小蕾认为,要综合考虑所在村落的资源禀赋和人文环境特点; 乡村旅游在核心产品的选择上要着重一点,宁可走一条路,在全球范围内招揽生鲜,不要大而全,没有特色; 在服务质量上,乡村旅游既要有乡村的粗犷感,又要有城市的精致感。 持之以恒,乡村旅游的品牌自然会形成。

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冯玲建议,乡村旅游要与文化、旅游相融合,打造特色品牌,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宝贵资源,推动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旅游。 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示、学习场所,开展特色文化娱乐活动,培育乡村夜间休闲项目,创新发展地方特色食品和传统手工艺,打造特色鲜明的优质乡村旅游文化品牌。 此外,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必须依托“乡村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培育乡村旅游网红产品,打造适合乡村现实、大众化的乡村旅游新热点、新热点。与游客,形成新的消费点。 建设美好乡村新生活。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101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