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融合下的休闲农业发展

日期: 2023-05-12 07:01:56|浏览: 416|编号: 14417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产业融合下的休闲农业发展

我国休闲农业发展正处于黄金时期,对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乡村产业整合的角度分析了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我国当前的发展规划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

【关键词】休闲农业; 乡下地方; 产业整合

1 简介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整合理论逐渐兴起,并逐渐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一大方向。 产业整合一词最早由西方学者提出。 当时西方国家发展迅速,服务业、农业、工业不断交融,分界线逐渐模糊,形成了一种新的产业模式,称为产业融合。 我国产业整合理论研究起步较晚,经济进入转型期后,国家开始逐步加大对产业整合的引导和投入,带动了我国产业整合的快速发展。 乡村产业融合是指以农业为基础,纵向延伸,发展与农业相关的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 2014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关于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农业创新发展新模式探索不断涌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进程取得了长足进步。 2021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将“乡村振兴”列入我国“十四五”发展的重要规划。 . 乡村产业融合打破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借鉴先进科学技术,以农林渔牧生产为第一环节,农产品加工为第二环节,农产品销售和旅游为一体发展作为第三个环节,环环相扣,形成了规模化、高科技化的种植、养殖、加工、服务产业链,农业功能不断延伸,农村产业融合成为有效途径。解决“三农”问题。

休闲农业是农村产业融合的典型模式。 休闲农业以传统农业生产为核心,以乡村文化为依托,以休闲旅游为特色,吸引城镇居民节假日外出旅游。 在 1930 和 40 年代,休闲农业在意大利兴起。 起初,是瓜果种植园扩大的采摘观光业务。 经过不断发展,形成了集看、吃、住、种、玩、购、教于一体的业态。 多层次、综合性、大型休闲娱乐场所。 70、80年代,欧美、日本休闲农业蓬勃发展。 各农业观光园结合自身特点推出度假游、亲子游、怀旧游,成为当时人们度假的最佳选择。 这种新型农业发展模式被引入我国,成为农业发展的新方向。 我国休闲农业从最初的“丰收节”“美食节”庆典模式,到农业采摘园、休闲农场模式,再到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区、生态种植等高科技种植经营园区模式公园。 休闲融合现代农业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打破传统第一产业的局限,拓展传统农业的发展空间,通过二、三产业的发展带动第一产业的进步,带来繁荣整个农产品生产加工业实现了生产要素和利益在三大产业之间的合理配置和流动,增加了农民收入,满足了城镇居民的文化生活需求,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2 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的主要模式

经过近40年的发展,我国休闲农业逐渐呈现出科技化、规模化趋势,走出了“政府、企业、集体、农户”多维度发展道路。 近年来,借助线上销售的便利,我国休闲农业实现了线上线下的联动推广,宣传、销售甚至虚拟旅游成为当下流行的形式。

2.1 农业子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休闲农业的产生和不断发展,始终围绕着农业与旅游不断渗透融合的核心。 我国目前的休闲农业多以农业生产与采摘观光相结合为主休闲农业市场分析,包括小型家庭农场、农家乐、中型农业示范区、大型农业园区等。 伴随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休闲农业从最初的简单种植业,逐步融合了更多的农业子产业,形成了集农、林、牧、渔业于一体的多方位、全覆盖的聚集体。 创新的农业生产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乐趣,也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深化动力。

2.2 高新技术融合发展模式

休闲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分支。 现代农业离不开高科技的支撑,我国的休闲农业也衍生出以高科技为主要“卖点”的高科技种植园经营园区。 高科技种植管理园区大多以“高效、清洁、无污染”的现代农业种植管理技术为切入点。 在实现科学管理、集约化生产、高效产出的同时,还建立开放式生产示范基地,吸引游客。 观光、体验,使游客在游玩中获得现代农业生产管理技术知识,开阔眼界。 因此,这门休闲农科成为了很多年轻人和有孩子的家庭的首选。

2.3 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模式

随着我国电子商务行业的不断发展,休闲农业也呈现出“实体+网络”的发展趋势。 2020年我国疫情防控政策影响下,旅游业受到明显冲击,休闲农业实体经营受到严重影响。 因此,借助我国发达的电子商务和直播产业,不少经营者将农业休闲旅游“搬”到互联网上,通过VR全景技术实现在线观光旅游,通过“直播”开发在线旅游新模式。广播”等方式。

3 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的优势

发展休闲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趋势,是实现现代农业的途径之一。 我国发展休闲农业具有极其显着的优势。

3.1 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早在2006年提出的“十一五”规划中,就提出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2014年,政府提出在土地、金融等多方面鼓励乡村旅游发展,各省市相继出台相关政策;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农村产业融合; 2020年“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在政府工作报告和视察中提出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这也为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2 强劲的市场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方式逐渐改变,旅游休闲需求不断增加。 久居城市的居民,对乡村的简朴生活充满向往。 再加上融入乡村休闲旅游的文化背景和民俗传统,乡村休闲旅游已成为休闲娱乐的最佳方式。 物质生活的丰富和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增长,使得城镇居民对乡村休闲旅游的需求一再扩大,成为休闲农业发展的最强劲动力。

3.3 农业产业一体化趋势明显

长期以来,传统农业生产效率低、产值低、发展缓慢休闲农业市场分析,导致我国农业、工业、服务业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突出。 以休闲农业为代表的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已成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发展的主要途径。 农旅融合发展延伸了产业链条,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提高了产业附加值。 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趋势,逐渐被更多的农业生产者所接受,为休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确保。

4 休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休闲农业在发展良好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

4.1 设施落后

休闲农业的发展立足于农村传统农业,但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农村配套设施有待完善。 许多中小型休闲农业项目以家庭为单位,由农家院落和周边农田组成。 经营者可以改造自己的房屋和土地,但对村集体的道路、环卫等配套设施和环境却无能为力。 同时,在一些地区,道路铺设和停车场由经营者自行设置。 由于缺乏政府组织的统筹规划和勘察设计,许多自建设施工程质量差,存在安全隐患,严重影响当地交通和统筹规划。 总体而言,休闲旅游所需的住宿、医疗、网络等配套公共设施不完善,项目数量少,安全得不到保障,严重影响中小休闲农业主体发展.

4.2 项目融合

尽管我国不断发展出独具特色的休闲农业经营模式,但总体而言,目前的休闲旅游项目仍存在形式单一、项目趋同的问题。 由于休闲旅游的经营主体多为家庭或村集体,项目立项缺乏科学规划和现代化管理。 普遍采用“农家乐”或“采摘园”等传统农业体验模式,缺乏高科技种植技术和现代化展示,甚至更加薄弱。 建设配套的种植基地、教育基地和销售基地。 这些项目只是嫁接传统农业和旅游业,无法衍生出完整的产业链,同质化严重,缺乏市场竞争力,容易被模仿和淘汰。

4.3 要素投入有限

农业休闲项目的长期可持续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没有专业的指导和设计,项目融资难度很大。 经营休闲农业项目的普通农村居民缺乏雄厚的人才和技术支持,不能将现代种植技术融入自己的项目,严重阻碍了农产品的深加工和销售; 同时,由于缺乏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和长期发展规划能力,个体休闲农业项目往往缺乏行业竞争力和长期发展潜力。

4.4 缺乏产业整合

我国的农业开发项目多为农家乐等单一体验项目。 农业与旅游的结合比较生硬,只是简单的拼接组合。 同时,农产品加工业和销售业发展相对滞后,科技含量低,不能发挥农业科技引领作用。 事实上,这种模式无法发挥二、三产业带动农业发展、实现产业联动的作用。

五、休闲农业发展问题分析

造成休闲农业发展瓶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综上所述,政策、布局、管理等方面仍存在不足。

5.1 配套政策不完善

尽管中央不断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农业产业融合发展,但各地发展休闲农业仍处于试点阶段。 有关部门对休闲农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尚未形成完整体系,致使休闲农业主体仍面临“用地难”、“生产难”、“招商难”等问题。资本”和“用人难”。 同时,由于当前经济发展水平等原因,多数地方政府对休闲农业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尚无明确的指导意见或相关实施细则。

5.2 政府规划不足

地方政府对区域内休闲农业发展缺乏系统的产业发展规划,导致休闲农业发展与地方特色、区域优势结合不明显,产业发展与地方发展、城市规划不匹配,最终导致休闲农业的发展。 竞争力不强,地方特色不明显,学科分布不均衡,发展格局不清晰。 由于政府没有统一的规划,很多休闲农业主体跟风经营,模式单一,没有长远的发展目标和远景规划,无法扩大经营范围和扩大经营范围。业务规模因地制宜。

5.3 管理标准不规范

由于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包括农村家庭、村集体和企业,业务横跨农业、旅游、服务业,涉及多个管理部门。 各部门的管理标准并不统一,甚至可能存在一定的管理冲突。 各部门尚未对休闲农业发展相关的管理规定进行区分和整合,导致休闲农业发展在用地、规划、政策支持等问题上缺乏统一标准,难以有效管理和管理。提供服务。

6 发展休闲农业的政策建议

6.1 加强地方政府政策支持

休闲农业的发展必须得到地方政府的全力支持。 无论是完善的基础设施,还是强有力的人才引进政策,都需要政府的支持和推动。 政府部门对农村基本道路、停车场、给排水、医疗、购物、互联网等公共设施进行改造维护,将基础设施建设融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为乡村振兴和乡村振兴奠定基础。城乡一体化建设,使当地休闲农业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相得益彰、相互促进。 同时,休闲农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人才匮乏的制约,地方政府部门应加大引进相关专业人才的力度。 同时,政府部门可以参与休闲农业项目的建设和管理,实现区域内人才、资金、资源和劳动力的联动,构建完整的要素投入流动和配置体系,使休闲农业的发展成为可能。休闲农业项目可以融入区域农业发展大局,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成为当地经济腾飞的主要推动力。

6.2 进行全面发展布局

各地要结合当地文化、产业、自然风光等优势,对休闲农业的发展作出全面、长远、可持续的发展规划。 通过分层、区域、重点详细布局,结合地方文化特色、自然景观资源和居民生活特点,大力支持文化和博物馆产品的推广和发展,自然景观深度体验、文化展示等。民俗文化、农产品深加工。 销售等延伸产业链也可依此发展,形成产业协同发展、产学研共同进步的新格局。 最终形成区域一体化、分散分布、特色鲜明、内涵丰富、产业融合的发展新格局,形成别于其他地方、独具特色、引人入胜的休闲农业。

6.3 优化政府管理协调机制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和要求下,需要政府各部门进一步协调配合,以农业为基础,进一步推行加工业、销售业、旅游业的综合联动管理。 政府要建立标准统一、权责细化、程序简化、服务高效的管理办法,为休闲农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101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