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休闲农业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看,当前休闲农业发展势头良好,总体健康。 但是,由于休闲农业是一个比较新的产业,没有过去的经验可以借鉴; 市场需求总是处于发展变化的过程中,表现出动态性和多元化; 农民作为市场主体,受多种因素影响,跟不上时代步伐,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一些矛盾和问题。
1.从乡村旅游产业本身来看,存在建设水平低、同质化强的问题
从产业结构看,休闲农产品小、散、价低,同质化强,互补性差,特色不明显; 从服务看,少数民俗旅游户短期行为严重,旅游服务不够规范。 与2009年相比,民俗旅游户由8705户减少到7979户,减少726户。
2.从政策层面看,政策研究和政策整合力度不够
休闲农业产业发展历史短,起点低,民俗村分布广泛,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需要大量资金。 市有关部门和区县虽然研究制定了扶持政策,但力度还不够,对经营主体的动员作用有限。 此外,由于北京市金融体制改革,大部分支农资金已下调至区县财政,导致北京市休闲农业产业调控力度明显下降,经营困难重重。发挥整体作用。
3.在制约方面,土地问题影响最大
由于休闲农业园没有建设用地指标,停车场、接待服务、住宿、餐饮、娱乐等建筑的建设受到很大限制。 为完善功能支撑,一些运营商在未取得正式审批手续的情况下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甚至形成违章建筑。 从民俗旅游村的角度来看,该村需要停车场、接待站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以及建设用地指标的支持。 从民间户口来看,目前只能在自己的宅基地上经营,无法扩大规模。
(二)发展原则
一、产业富民原则
休闲农业作为一种新型农业,对农村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世界休闲农业发展的经验表明,休闲农业对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民就业、改善农村经济具有重要作用。 一般认为,旅游业每创造1个直接就业职位,就会另外创造3个相关就业机会。 北京民俗旅游的经验表明,每一个新的民俗旅游,平均可以增加2.5-2.8个就业岗位,从而促进农业闲散劳动力的充分就业。 根据上述测算,如果城镇居民每季度度过一个绿色周末北京市休闲农业,全市将再吸纳10万-15万农民直接从事休闲农业,相应创造15万-25万个相关就业机会。 同时改造传统农业,延伸农业产业链,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经济。
二、城乡联动、和谐进步的原则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是根本要求,坚持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多给少取,活跃生活。 地方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北京市休闲农业,积极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
休闲农业作为沟通城乡、市民与农民、农业与旅游共同发展的新兴产业,顺应城乡生活一体化要求,促进城乡互动。 ,以及市民和农民之间的交流。 大量城市工商资本投入休闲农业,将改变和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环境; 大量城市居民参与乡村旅游,将为农村消费市场注入活力,也将先进的理念、城市文明、市场意识和新的生活方式在农村传递给农民,加速发展城乡之间的社会融合。 休闲农业通过城市居民参与农业生产过程,深入农村,拉近城乡距离,促进各种农业服务功能和价值市场化的实现,可以拉近城乡差距。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
3.低碳、高效、可持续发展原则
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刻不容缓。 发展休闲农业,要注意维护和改善自然生态环境,使用太阳能、风能、沼气等清洁能源,不得破坏和污染农业生态环境。 结合乡村文化生活,充分挖掘当地传统文化资源,尊重当地文化习俗,保持传统文化特色,提高当地居民文化素质,为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要牢固树立节约资源、珍惜资源、合理利用和开发的观念。 要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保护与开发并重; 要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消费或消耗产生的无害、可回收、可重复利用的废弃物,使有限的农业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 要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着力解决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 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促进人、自然、环境协调发展,建设天蓝、水绿、山绿的绿色家园。
4.造福市民,促进民生
长期居住在城市的居民,迫于城市环境、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迫切需要在郊外乡村寻找新的休闲空间,领略田园风光,品味田园情趣,回归自然,陶冶情操。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膨胀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市场空间。 发展休闲农业,可为市民提供多种调节生活、舒缓压力的休闲场所,为了解乡村、学习三农知识、体验乡村情趣提供载体。 同时,发展休闲农业可以加快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稳定农产品市场,实现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的跨越,促进农业农村跨越式发展。经济; 可以改善村庄面貌、面貌和生态环境,使乡村走上生态环境保护、文化传承等内涵式发展之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就地创业、就业、增收; 可以提高农民素质,增进城乡交流互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5.土地节约与科学利用原则
在休闲农业用地方面,要坚持保护耕地的基本原则,牢固树立合法用地观念,发展休闲农业不占用、不破坏耕地。 一些以种植、养殖为主的大型休闲农业项目,确需建设临时建筑的,在不破坏农用地耕作层和种植条件的前提下,经农业主管部门批准和农村事务,报国土资源部门批准临时建设用地,并签订临时用地合同。 经营者必须缴纳一定数额的临时用地恢复保证金。
严格土地使用审批制度,不得以发展休闲农业为由,擅自破坏耕地层、改变土地性质,在农用地上进行非农建设。 要认真落实土地督察制度,充分利用土地监管网络,加强动态巡查和静态监管,切实将休闲农业建设用地纳入日常土地监管范围。 、要及时严肃查处,坚决制止任何形式的违法用地行为。
(三)政策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首先,要认识到休闲农业是推进农业转型、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建设新农村的有效途径。 其次,要认识到发展多功能农业的必要性。 在发展农业生产功能的同时,还要发展农业生活功能和生态功能。 三要注重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农家文化的挖掘和保护。 四是要认识到,发展休闲农业可以带动住宿、交通、餐饮、商贸等服务业发展,扩大当地农民就业。 五是要认识发展休闲农业对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 六是要认识发展休闲农业对改善生态环境、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意义。 提高认识,自觉积极引导和支持休闲农业发展。
二、做好科学规划,突出农业特色
规划是发展的先导,是指导发展的科学依据。 发展休闲农业,首先要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 制定休闲农业发展规划,一是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发展与保护相结合,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短期与长期相结合,因地制宜”的原则。条件、合理布局、突出特色”。 二是认真调查分析区域区位条件、资源优势、市场来源和周边环境条件,明确区域功能定位,制定发展方向和目标,打造主导产业,树立旅游品牌。 三是重视乡村文化资源开发,突出乡村特色,提升旅游产品文化内涵。 四是注重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防止生态环境和景观破坏性开发,加强原始环境保护。 五是紧密结合当前新农村建设要求,做好新农村建设规划,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3.加强规范管理,提高服务水平
首先,要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充分发挥旅游、农业、国土、文化、交通等部门作用,分工负责,协调管理。 二是制定休闲农业发展标准,从资源、环境、市场、服务、交通、效益等方面规范管理。 三是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在立项、人员任用、安全卫生保障、价格制定、运营管理、接待服务等方面按规定办事。 四是加强人员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五是按照规范标准,定期考核,实行奖优扶持制度。
4.拓宽投资渠道,完善基础设施
发展休闲农业应采取多元化的投资方式。 首先,政府要加大投入,特别是区域基础设施建设要成为投资的重点。 各银行、农村信用社也要将支持休闲农业发展作为信贷支农的重点。 同时,还可以吸引国内外企业或公司的资金,以合资或合资的形式发展。 改善基础设施,主要改善交通、通讯、供水、排水、供电、环境治理、安全保障等,规范住宿设施、餐饮设施、环卫设施、安全设施等建设标准,使设施齐全,标准规范。 ,健康成长。
5.加大宣传力度,促进营销
为扩大旅游市场,有必要加大营销投入。 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各种宣传媒体进行宣传推广。 利用农村节假日组织旅游观光、举办展览和科普培训等宣传活动。 加强与旅行社的合作,结合周边景区景点,拓展旅游市场,吸引更多游客。
参考
[1] 郭焕成,孙一辉,等. 北京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研究[J]. 地理信息科学,2008。
[2] 张浩吉. 创造性思维在休闲农业中的应用与实践[J]. 北京农业, 2008.
[3] 郭焕成,刘俊平,王运才. 旅游农业发展研究[J]. 经济地理,2000。
[4] 闫立交. 我国休闲农业模式与发展对策[J]. 新农村,2007。
[5] 金小青. 我国观光休闲农业发展空间布局与发展模式研究[D]. 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1.
[6]何东升,冯建国,等.京郊农村民俗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研究[R]. 北京,2008。
[7]北京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年度报告[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编剧:冯建国 陈奕杰 乔彤
(本文为北京农村经济研究中心2011年项目成果)
【笔记】
[1] 根据北京市最新行政区划调整,北京市撤销县,部分区划撤改制。 由于本书各章研究时北京市行政区划尚未更新,故本书以旧行政区划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