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跑步才不会伤到膝盖?
任何材料在长期压力下都会磨损。 铝合金、钢筋、混凝土,包括构成膝盖的骨头、半月板、韧带和肌肉也不例外。 如果静态地看,膝关节长期使用会产生磨损跑步如何不损害膝盖,就像所有的材料和装备都会磨损和老化一样。 但是我们的身体不是一个静态的装置,它从出来的那一刻起就是固定的。 对外部刺激的反应发生变化。
例如,脆弱的皮肤会生老茧。 骨骼和肌肉也不例外。 长期锻炼会使骨骼更致密,肌肉更结实。 也就是说,膝盖锻炼得越多,耐磨性就越高。
但是当跑步过程中的磨损和冲击力超过了骨骼肌的承受能力,或者增加的力量超过了骨骼肌的增长速度,就会出现损伤。 如果肌肉和骨骼的力量超过了磨损和冲击力,就不会有疼痛。 因此,每次膝盖受伤后,医生的建议是休息并保持不动; 虽然一些有经验的跑步者建议继续跑步,但也有所谓的“慢跑治膝伤”。 其实,这两种说法都有道理,也都是片面的。 关键在于如何控制磨损和冲击力以及骨骼和肌肉生长和恢复的程度。
了解了这个基本原理后,避免跑步损伤膝盖的方法就是减少磨损和冲击,提高骨骼和肌肉的强度。 与其不跑步,长期缺乏运动、肌肉骨骼退化、骨质疏松或轻微撞击都会造成各种伤害。 同时,缺乏有效的有氧训练,心肺能力、抵抗力、血压等生理功能也会出现各种问题。 因此,千万不能因为跑步会导致膝关节磨损而完全放弃跑步。 任何一项运动过度或不合理的训练都会造成身体伤害。 选择科学的训练方法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1.控制跑量
对于跑步的增量有不同的看法,比如每周不超过10%或5%。 但是,每个人的个体差异很大,跑量的基数也不一样。 单纯用百分比来控制只是一个统计结果,不是很合理。 所以你每次跑步的感觉是非常重要的。 这种感觉就是你的肌肉和身体有多累。
跑了一段时间后,我能比以前更准确地感觉到累了。 日常温度、身体状况、饮食等多种因素都会使身体产生不同程度的疲劳感。 腿部肌肉会疲劳,除了减慢速度外,减少对步幅和着地的控制也很重要。 肌肉越疲劳,对半月板的冲击就越大,超过它的缓冲范围,就会损伤股骨头。 许多半月板和股骨头的损伤是无法修复的。
对于有经验的跑者来说,在跑量增加的赛前阶段,需要感知跑完与上周相同的跑量是否更容易。 如果是这样,感觉在任何时候都无法控制,跑量超标应随时停止。 如果你感觉没有比上周轻松,就不要选择增加你的里程数。 在持续增加跑步量或高强度训练3-4周后,需要设计一个一周的间歇周,将跑步量减少到峰值的70%左右,进行充分的恢复和休息。 然后继续增加跑步量和训练强度。
对于新手来说,每两周增加一次跑步量比较合理。 相当于一周提高,一周巩固成绩。 且增加量不必限制刻意比例。 专注于您的身体,一旦您感到地面变重或感到膝盖有压力时立即停止。
2.减少速度训练
在跑量相同的情况下,更高的速度意味着更大的冲击力,可能对膝盖造成更大的伤害。 同时,在较高的速度下,跑姿会发生变形,以加快步伐,提高速度。 不自主的腿在落地时没有任何弯曲跑步如何不损害膝盖,通过关节弯曲时失去肌肉缓冲能力,直接将冲击力传递给膝盖。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初跑者跑的很少,前2个月就受伤的原因。 虽然跑步量每天只有2、3公里。 但他拼命奔跑,在肌肉保护不够强壮的情况下,巨大的冲击伤到了膝盖。
对于长跑和耐力跑,即使是经验丰富的跑者,速度训练量一般也不会超过总训练量的10%。 而且每周通常只有一次间歇速度训练。 而且初学者根本不需要安排速度训练。 甚至可以开玩笑说,马拉松成绩3小时30分的跑者是不需要速度训练的。 只要积累合理的训练量,安排好休息,成绩就会稳步提升。
3.调整跑步姿势
跑步姿势对膝盖的影响在NHK纪录片《马拉松军团》中有详细描述。 合理控制跑姿,可以让澳门帕特里克与日本顶级马拉松选手相比,膝盖冲击减少25%以上。 马考那协调惊人的跑姿,普通人虽然做不到。 然而,对普通跑者膝盖伤害最大的姿势有以下几种:
首先,脚落地的位置在膝盖前方,导致膝关节伸直甚至锁死(每次站起来都能发现膝关节好像卡在了最后阶段。这个是一种自然机制。为了增加站立稳定性)。 这时,相当大的前向力通过地面反馈回来,冲击膝关节。
因此,落地时脚踝的位置尽量控制在膝盖正下方,或者稍微靠后。 膝盖处的弯曲将提供出色的缓冲。
其次,脚的落地位置尽量控制在前脚掌上,尤其是重心最好落在大脚趾和第二脚趾之间的前脚掌上。 这个重心位置就是腿部合理布置的受力点。 无论发力点多在足外侧、足内侧还是足背,都会对膝关节造成横向冲击而造成伤害。 还有就是要控制好身体的稳定性,不要左右晃动。 因为左右晃动会导致重心不断横向变化,给膝盖带来横向冲击。 膝盖前部承受的重量最大。
因此,跑步时不要过度摆动手臂,过度向前迈步,这些都会增加身体的不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