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有病就跑”?想跑步又不伤身体,就做“六点钟”跑步健康
跑,跑去医院……
按理说,跑步是一项全身运动,每天适当的跑步对身体健康是有好处的。 但也有人因为跑步跑进了医院。
邻居王大爷一个月前去体检,医生说老王超重了。 于是在体检之后,老王就坚持每天跑步,从最初的3公里,发展到现在的5公里。
减了一个月的肥,王大爷发现自己的体重变化不大,但是膝盖经常疼……
去医院检查了,医生告诉王大爷,跑错了不仅达不到锻炼的效果,还会造成你的这种情况。 建议大家停止跑步,回去让膝盖休息一下再看!
回家后跑步之后的拉伸运动,我和王大爷抱怨为什么跑步会生病。 经过我和王叔的一番分析,王叔似乎什么都明白了,问题就出在鞋子上了。
跑步时哪些因素会影响您的健康?
01 鞋子不舒服
不舒服的鞋子是王大爷膝盖疼的主要原因。 为什么穿着不舒服的鞋子跑步会影响您的健康? 我们的脚需要支撑整个身体。 当脚不舒服的时候,我们全身都会不舒服,久而久之就会影响我们的健康。
02 错误的跑步姿势
大家不要以为跑步很简单,随便跑就行了,其实不然。 错误的跑步姿势只会给身体带来“负担”。
比如:驼背跑步,肩胛骨和臀部会处于僵硬状态,影响颈椎健康; 此外,跑步摆幅过大、足跟受力点不对、跑步时身体倾斜等因素都会影响人体骨骼的健康,尤其是膝关节。
03 长期高强度运动
根据王大爷的自述,发现王大爷在跑步过程中不仅鞋子有问题,而且运动强度也比较大。 对于一个没跑过的人来说,第一次跑3公里还是有难度的。 而在短短的时间内,王大爷已经从3公里增加到了5公里。 研究发现,长期高强度运动会对人体细胞造成严重障碍,从而导致人体健康出现问题。
所以我建议大家在刚刚跑步的时候不需要追求自己能跑多远,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决定。 如果在跑步过程中出现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的情况,需要立即停止跑步。 例如:
王大爷刚开始跑步时跑步之后的拉伸运动,跑完1000米就出现气短等不适。 王大爷一开始的“极限”是1000米。 这个时候,他需要立刻停下来休息一下。
跑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如果能轻松跑到1000米,就可以慢慢增加跑的长度。 反正不管跑多远,尽量不要“透支”身体的能量消耗。
错误的跑步有哪些危害?
跑错了,膝盖受的伤最大。 相信大家都听过“跑步伤膝盖”这句话吧。 如果长期跑步不正确,膝盖可能会出现半月板损伤、关节炎等疾病。
· 半月板受伤
长期剧烈运动或受到外力冲击是造成半月板损伤的主要原因。 半月板在膝盖处充当“隔板”,减少大腿和小腿骨骼之间的摩擦。 半月板损伤不同于其他损伤。 当半月板受损时,它无法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如果损伤较轻,可以保守治疗; 如果损伤更严重,可能需要手术。
·关节炎
关节炎是跑步时最常见的膝关节疾病。 据《骨科与运动物理治疗杂志》报道,非职业跑者患关节炎的几率为3.5%,职业跑者患关节炎的几率为14%。
虽然说跑步会对膝关节造成一定的损伤,但也不是绝对的。
提醒大家:想要跑步不受伤,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不要空腹跑步:喜欢晨跑的朋友要注意了! 尽量不要空腹跑步。 如果您选择在身体疲惫时跑步,您可能会出现低血糖症状;
②穿专业跑鞋:跑步时需要穿专用跑鞋。 专业的跑鞋不仅能让我们的脚保持舒适的状态,还能降低发生意外的风险。 另外,跑步时尽量选择比较平坦的路面,避免因路面不平而摔倒扭伤脚的风险;
③跑前热身:跑步时适当活动膝关节、脚踝等部位,让身体提前进入运动状态,减少跑步过程中肌肉损伤的概率;
④注意跑姿标准:跑步时需要注意跑姿。 身体微微前倾,身体重心置于两脚之间。 跑步过程中,全脚不要同时着地。 养成脚后跟先着地,脚尖向上的习惯;
⑤控制跑步速度:跑步时尽量选择慢跑,控制好速度。 比如跑5公里,尽量把时间控制在40分钟以内。 不要跑得太快,跑得太快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当然,如果跑得太慢,短时间内很难看出身体的变化;
⑥跑步后做伸展运动:切记跑步后不要直接休息。 如果是长跑,建议跑完后步行3到5分钟,给身体一个缓冲时间。 步行后可适当进行伸展运动,不仅可以促进肌肉生长,还可以缓解跑步带来的肌肉酸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