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跑得快不受伤:步频每分钟180以上

日期: 2023-05-20 08:01:29|浏览: 457|编号: 15425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如何跑得快不受伤:步频每分钟180以上

资料图。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跑步,但是在很多人看来,跑步是一项非常累人的运动。

那么怎样才能跑得轻松不累呢? 这需要通过合理的跑步技巧来实现,比如提高跑步节奏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对于很多高手来说,除了配速之外,他们可能更关注另外两个数据:跑步配速和心率。 心率的重要性当然毋庸置疑,但配速同样重要。 因为高步频可以减少身体重心的波动,从而避免身体因克服重量而消耗过多的能量。 如果你的平均步频是每分钟180步,你基本上就是一个成熟的跑者。

如果你是技术党,你一定听过这样一句话:步伐越快,跑步受伤的概率越低。 如果您曾经伤过膝盖或脚踝,那么一定有人告诉过您应该缩短步幅并增加步频。

(156步频和172步频落地重心的区别)

专家从力学角度给出的理由是:跑步时,同样的速度,如果步频慢,说明步幅大,也就是跨步,跨步必然导致距离重心。 投影点很远。 此时小腿与地面呈锐角(受向后方向的摩擦力)。 步频越慢,步幅越大,小腿与地面的锐角越小,水平剪切力越大。

因此,无论你是初学者还是高手,都应该对跑步节奏有深刻的了解。

1、小步快频减少伤害

步频(Beat Per)是指步行或跑步时每分钟的步数。 例如:1分钟内,左右脚各走150步,那么你的步频就是150步/分钟。 走180步,则步频为每分钟180步。

跑步速度可以用一个简单粗暴的公式来计算,速度=步频X步幅。 因此,如果您想提高步速,可以增加步频,增加步幅,或两者兼而有之。

在给定的速度下,您的步幅频率由您的步幅长度决定。 原因很简单。 同样的速度,你的步幅越大,需要的步数就越少。 因此,慢步频是步幅过长的一个指标。 其实对于初学者来说,两者必有其一弱,更多时候两者都弱,没有高步频和大步幅。

跑步是一项双脚在地面上不断切换的运动。 一旦开始跑步,身体向前的冲力会使身体的重心超出原来的重心,所以另一只脚必须向前迈一步,以防止身体摔倒。 因此,向前运动是通过双脚的连续交替运动来实现的,而双脚开关频率的快慢,即步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跑步的效率。

对于初学者,建议从小步高频率稳步加大步伐,增加着地次数,可以减轻每次着地的压力,然后逐渐增加步幅,越跑越快。 步幅不要太大,因为步幅过大的缺点很明显:制动效果明显,支撑时间长,振动传递明显增加(容易伤膝、伤腰,甚至伤背部)。

所以,同样的速度,高步频更安全,受伤的概率也更低。

很多跑者为了提高速度会本能地加大步幅,但步幅的增大很容易给肌肉和膝关节造成负担。 步频的增加可以减轻膝盖的紧张和压力,减少膝关节和肌肉受伤的机会。

同样的速度,高频率意味着小步幅。 小步幅缩短了飞行时间和改变落地角度,关节的压力会比大步幅小很多。 并且高频增加着地次数,更容易在跑步过程中调整和保持稳定的跑姿。

因此,初学者如果想提高速度,提高步频是比较容易和安全的方法。 从小步高频率开始,增加着地次数,可以减轻每次着地的压力,然后逐渐增加步幅,你会跑得越来越快。 初学者可以直接大步前进,大步幅冲击大,容易造成伤害,得不偿失。

2、步频在180以上,跑步效率更高

每分钟180步的步频被认为是跑步的最佳步频。 这个数据的原始来源是科学家在研究1984年奥运会时发现,那些精英运动员的步频在每分钟180次左右。

事实上,在步频这件事上,亚洲运动员的步频普遍高于非洲精英运动员。 比如中国长跑名将孙英杰的步频在200以上,甚至220以上。很多跑者为了追求180的踏频,还专门找了踏频节拍器进行练习。

为什么是 180 步/分钟? 因为很多研究认为,当步频在每分钟180步以上时,脚的效率会更接近车轮的效率,着地点也会更接近重心,跑步的效率和经济性会更高。大大改善。

可能有人会问,每分钟练190多步不是更快吗? 如果刻意提高步频(190以上),缩短步幅(1m左右),速度更快,虽然可以获得更小的垂直振幅和更好的机械效率。 但是,可能会有更高的心率爬升。

因为脚转得越快,下半身肌肉的参与就越多。 下肢肌肉受累越多,对血液的要求就越高,对心脏的压力就越大,心跳越快,心率就会越高。 跑步不会持续很长时间。

精英运动员可以轻松达到每分钟 180 步,但初学者可能已经在每分钟 160 步上挣扎,因此优化您合理的步频非常重要。 如果你的步频达到每分钟180步甚至更高,速度自然会提高。

对于初学者来说,刚开始跑步时,不要盲目追求每分钟180步的步频,而是先找到跑步的节奏:心跳的节奏、呼吸的节奏、摆臂的节奏、迈腿的节奏等。

限制步频提升的主要问题是呼吸,因为过快的步频会扰乱呼吸,打乱自己的节奏。 当你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适应能力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后,就可以逐步提高步频。

当你的步频和呼吸完美结合时,你跑步就不会感到疲倦。

3.步频很重要,如何提高?

1.了解你的节奏

要想训练自己的步频,首先要了解自己的现状。 使用手机跑步应用程序或运动手表进行低强度有氧慢跑。 跑步后,你基本上就会有关于你的步频的数据。

2.每周提高5步/分钟

每周尝试增加每分钟5步,直到达到满意的步频并稳定下来。 在调整步频的初始阶段,很多跑者会觉得节奏被打乱了。 这个时候,没必要郁闷。 请记住,跑步是在寻找平衡。 步频、步长和呼吸相互配合。 在此前提下,慢慢增加步频,找到自己的节奏。

3.关注步伐和呼吸

提高步频属于变换动作的训练。 刚开始跑步时,我们习惯于以自己喜欢的步频和步幅跑步。 很随意,往往由天生的肌肉力量决定。

提高步幅频率,需要有意识地关注步幅,增加换腿频率,而不是整体速度。 另一个重要的点是你的呼吸。 呼吸分几步根据强度不同而不同,但是高频往往会让你的呼吸更紧凑,锻炼更多的心肺功能,而高频呼吸也需要锻炼。 一段时间后,你习惯了高频率的跑步,稍微加大步幅就可以轻松提高速度。

4.要提高步频,离不开摆臂的加速

不少跑者在跑步时“摆臂换摆”,并不能为跑步提供更多的帮助。 提高步频离不开摆臂的加速。 一旦摆臂加速,步频也会增加。 也有跑者跑到某一点手臂下垂,或者与步频不匹配,最终导致步频难以提升。

肘部弯曲90度,手臂在更高的位置摆动,会带动肩胛骨的运动,传递到骨盆,从而带动腿部。 踏频快的时候,摆臂位置比较高,踏频慢的时候,摆臂位置比较低。

5、借助外力:节拍器和主控器

在手机上下载一个节拍器软件,调到你需要达到的步频,按照节奏跑步。 在心里默默喊口号:“121、121、121……”可以看看手表,用30秒内喊的次数计算频率,不断调整到理想的静音频率。

如果你身边有专家,可以请专家带领你跑步,调整你的步频和步长。 尤其是刚开始调整步频的时候,建议找高手和你一起练习,帮你找到最佳节奏。

6.选择适合自己节奏的歌曲

有的歌曲适合配速180,有的适合160,有的适合120,跟着音乐的节奏跑步也是一种锻炼方式。 当然,不能像京剧一样敲锣慢走,只能跟上节奏来锻炼身体。

7.加强力量训练

因为步频加快,脚着地的时间缩短,所以对相关部位的强度要求增加。 在进行一般的跑步力量训练时,要加强下半身的力量,使脚步落地的声音越来越轻柔; 加强你的脚踝力量和脚趾抓地力训练,使落地的瞬间稳定有力。

推荐给大家一个非常好的锻炼下半身力量和节奏的运动——弓步跳:

(马拉松帮手)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101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