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30-50岁高发:符合五点者,先行保守治疗
曾几何时,腰椎间盘突出症总是针对重体力劳动者,但现在很多坐办公室的脑力劳动者也成了受害者,尤其是上班族。 很多人不知道,20岁左右椎间盘就已经开始退化了。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骨科副主任、脊柱外科及脊柱微创中心主任何世生教授表示,过去,腰椎间盘突出症被认为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中老年人,多与劳作或运动不当造成的腰椎损伤有关。 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因为学习、工作等原因,需要长时间久坐。 即使是闲暇时间,很多人也会选择坐在电脑前上网、打游戏。 与此同时,人们开车的时间也明显增加,坐着的时间也增加了。 久而久之,连年轻人的腰椎都会受到影响。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 主要是由于椎间盘各部位特别是髓核老化后,在外力作用下,围绕髓核的纤维环发生局部破裂所致。 组织从破裂处突出(或突出)到后方或椎管内,使神经根受到刺激或压迫,导致腰痛、放射痛和单下肢或双下肢麻木。
腰椎间盘突出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1、年龄因素
腰椎间盘突出发生在30-50岁,手术的平均年龄为40岁,退变可能是一个重要因素。
2.增加腹压
临床上约有1/3的患者在发病前有明确的腹压增高因素,如剧烈咳嗽、打喷嚏、屏气、排便用力等。 增加腹压,破坏椎骨和椎管之间的平衡。
3. 不良姿势
人们在完成各种任务时,需要不断变换各种姿势来缓解腰部的压力。 如果他们长时间停留在某个位置,就会导致局部累积损伤。 尤其是长期不良姿势更易诱发本病。
4.职业因素
重体力劳动者发病率最高。 由于汽车司机长期颠簸、震动,椎间盘所受压力大且反复变化,也容易诱发椎间盘突出症。 据国家职业安全健康研究所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长期久坐、驾驶职业、弯腰扭腰、提重物和重体力劳动是腰椎间盘退变的主要危险因素。
5.变冷变湿
寒冷或潮湿会导致小血管收缩和肌肉痉挛,增加椎间盘的压力,并可能导致退行性椎间盘破裂。
腰椎间盘突出症如何治疗?
何世生教授告诉我们,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需要遵循循序渐进、个体化治疗的原则。
首先是保守治疗,也是循序渐进治疗的第一阶段
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以通过保守治疗得到缓解。 治疗原则不是将退变突出的椎间盘组织恢复原位,而是改变椎间盘组织与受压神经根的相对位置或部分复位,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松弛神经根。粘连神经根,消除神经根。 炎症,从而缓解症状。
以下五种情况应首先采用保守治疗:
1.年轻、首发或病程短者
原则上应先进行非手术治疗,除非有明显的马尾神经损伤症状。
2.症状较轻者,休息后症状可缓解者
病程可较长,但多为髓核突出而非脱出,易治愈。
3.诊断不明者
常与多种疾病混淆,早期诊断困难。 常需非手术治疗、观察及相应的检查措施才能明确诊断。
4.全身或局部情况不宜手术者
主要指年老体弱者,或手术区有其他病灶者。
5.其他
包括对手术或麻醉有禁忌症,或拒绝手术者。
保守治疗的手段有哪些?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保守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需要注意的是,这四个方面是同时进行的,而不是选择其中一个或几个。
1、卧床休息
首次发作时,应严格卧床休息3周,大小便、大小便时不得下床或坐立,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只要您感觉舒服,您可以仰卧、侧卧或俯卧。 卧床休息的目的是将垂直的脊柱转换为水平位置,减少椎间盘在垂直方向上的压力。 这里所说的卧床休息是严格卧床休息。 床尽量是平床,腰部可适当垫垫。
所谓严格卧床,就是吃喝玩乐,卧床休息,别说下地干活,甚至抱着孩子。 当然,如果是住院的话,这个比较容易实施,但是在家里要做到严格卧床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我们可以绕过它,要求绝对卧床(尿尿都在床上),但是这个规则有点尴尬。 实施难度大。 或者,您可以在排便前在床上穿上专业围裙(带支撑条),改变体位为侧卧,然后起身。 完成后,立即返回并以与上述过程相反的过程返回床位。
严格卧床休息主要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发作的患者。 卧床时间一般为3~7天,或根据症状缓解程度控制时间。 对于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也可以参考上面的卧床休息方法,但没有那么严格。 起身走动时需系腰带。 最好选择石膏腰带,其次是皮革腰带或帆布腰带。 3个月内不要弯腰拿东西。
卧床休息的原则是躺在床上可以灵活翻身。 没有明显疼痛后,可以在腰部的保护下尽量保持直立姿势。 一开始可以从30分钟开始,逐渐加长。 如果中途疼痛加重,随时恢复仰卧位。 必须记住,腰带是卧床休息的补充,不能代替卧床休息。
2.症状缓解
一般来说,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发作时疼痛程度较重,多数患者不能坚持长时间工作和久坐。 躺下仍然疼痛并严重影响正常时,可能需要服用止痛药。
首选的止痛药一般是非甾体类消炎药,常用的药物有西乐葆()、乐松(洛索洛芬片),当然还有其他类型的非甾体类消炎药,比如布洛芬缓释——缓释片,因其胃肠道副作用稍大,推荐使用前两种,当然磺胺过敏患者禁用西乐葆。 止痛药使用约 1-2 周。
此外,还可与活血止痛的中成药或膏药配合使用,可减少非甾体类止痛药的用量和胃肠道副作用。
3.修复神经
腰椎间盘突出症常压迫、刺激神经,引起下肢放射痛。 为了保护和修复神经,患者可以使用维生素B12口服和注射剂型(常用的是),经济条件好的可以使用促神经激素。
甲钴胺是首选的口服剂型,对大多数患者来说就足够了。 注射剂可用于下肢严重的放射痛。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常有腰痛和下肢放射痛。 单纯腰痛患者可卧床休息+功能锻炼,下肢放射痛患者可加用上述神经营养药物。
4.腰肌锻炼
腰大肌主要是指脊柱后部的肌肉,也可以理解为使脊柱伸展(向后)的肌肉。 运动时俯卧,双手放在身体两侧,双腿伸直,用力时头向后仰 1、四肢同时向后伸。 到达最大位置时保持 3 秒。 可以根据自己的体力增加或减少保持时间,然后慢慢回到原位。 这是一次。 每天要求达到30次,体力强者可达60次。 移动速度要慢,范围尽量大; 发力时吸气,恢复时呼气。
特别提醒:
腰肌力量训练是加强脊柱稳定性的方法,不是治疗腰痛的措施。 腰痛时不能练,待腰痛痊愈后方可开始。 最好避免仰卧起坐、投呼啦圈、扭腰、深弯腰和剧烈跑跳。 每个人突出的位置不一样,突出的大小不一样,椎管的细度也不一样,所以每个人的症状都有很大的不同,每个病人的症状都会千变万化. 所以从运动到治疗,没有绝对的。 适用于一名患者的方法可能不适用于另一名患者。 不要盲目照搬别人的锻炼方法,而是慢慢尝试。
以上几点,腰椎间盘突出的朋友可以适当运用,但是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毕竟不能完全一样。 当你不确定时,你可以咨询医生。
很多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通过保守治疗可以缓解症状,但也有人在保守治疗数月后症状并未缓解反而加重。 这时候就需要及时就医,以免耽误病情。 现在社会上流传着腰椎不能手术的说法。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一味保守治疗,症状不但没有缓解,甚至出现腿部麻木、肌肉萎缩等症状。 这时,你就到了治疗的第二步——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手术。
手术治疗适应症:
1.腰腿痛症状较重,反复发作,经半年以上非手术治疗无效,病情逐渐加重,影响工作和生活;
2. 中枢型马尾综合征突出,括约肌功能障碍者,应急诊手术;
神经受累明显者;
3. 首次发作,但疼痛剧烈,尤其是下肢疼痛,活动困难,入睡困难,呈用力体位;
4.椎管狭窄者。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手术治疗主要分为微创介入治疗、微创腔镜手术和微创融合手术。
微创介入手术
可采用椎间盘射频、臭氧和等离子消融、神经根、小关节和骶髂关节阻滞。 这些方法操作相对简单,风险低,创伤小。 术后当天即可回家,有效率一般在50-60%左右。
微创内窥镜手术
主要包括经椎间孔镜手术和椎间盘镜手术。 医生需要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类型、程度、部位、有无钙化来选择个体化的内镜手术方案。 经椎间孔镜检查采用局部麻醉,手术非常安全。 手术过程中,患者保持清醒,可以与医生交流。 手术切口由传统开腹手术的15厘米缩短至7毫米,也被称为“创可贴”手术。 手术过程中,医生从患者背部插入穿刺针。 定位满意后,医生扩大并建立通道插入椎间孔镜。 医生借助影像系统准确切除并取出“病灶”。
手术仅需40分钟左右,大部分患者只要贴上“创可贴”,只需将切口缝合一针甚至不用缝合即可。 患者感觉腰痛和腿痛的症状在手术后立即消失。 该技术对脊柱稳定性的损害最小。 患者术后2-6小时即可下地行走,当天即可出院。 此技术适用于大多数突出、脱出和游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
另一种是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术,通常称为 MED 技术。 手术时间约40分钟,切口约2-3厘米。 通常,需要 2 针。 一般术后3-5天左右即可下地。 ,我可以在大约1周内出院。 这项技术几乎可以解决所有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 绝大多数患者可以通过微创腔镜手术治愈或明显好转,但腔镜手术有一定的适应症,复发率在3-5%,对手术医生的技术要求较高。
微创融合手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不稳定滑脱患者在背部做一个约3cm的切口,进行椎间盘突出减压融合术,再做四个约1cm的切口,置入4颗螺钉固定. 患者全身麻醉,术后3天左右即可下地行走。 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
如果保守治疗和微创手术治疗效果不佳,或者病情已经发展到非常严重的程度,可能就要进入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第三步:切开融合固定手术——这就是老百姓所说的“大刀”是腰椎间盘突出的手术解决方案,一般不提倡在疾病的早中期应用终极融合固定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平时要注意腰椎的保养。 所谓病三治,七分养。 腰椎间盘突出在日常生活中总是需要注意以下9点:
1、床垫建议使用硬床,不建议使用席梦思。 硬床有利于保持脊柱的生理曲度。 减少椎间盘的压力。
2、尽量不要坐低凳子,因为高度弯曲的脊柱会增加腰椎间盘的压力。
3.减少弯腰活动。 起床后先弯曲膝盖,减少弯曲程度。 搬运物品时,先蹲下,再搬运,使腰椎受力均匀。 不提重物,不参加剧烈活动。
4、如感到腰部疼痛,应立即减少活动,卧床休息2-3天后恢复正常。 卧床时,可以仰卧或俯卧,有时患者会觉得趴着更舒服。 可以在床上活动一下,比如翻身,被动或主动活动四肢,原则是促进血液循环,消炎等,但不要扭腰。
5、避免床上不良姿势,如躺在床上看书、看电视等。
6、急性期绝对要卧床休息,以减轻腰部负荷为原则。 一般是7-10天。 长期卧床会导致腰背部肌肉无力,降低脊柱的稳定性,反而加重疼痛和复发的机会。 同时使用腰部,腰部可以保护脊柱免受过度活动,但使用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引起背部肌肉萎缩。
7、急性期过后,应加强合理的背部和腹部肌肉锻炼训练。
8.骨盆牵引治疗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症状,但应加强运动,如游泳、散步等。 因为长时间牵引会导致腰肌无力,椎体不稳,更容易复发。
9、不提倡推拿疗法。 严重疝出、椎管狭窄、严重腰椎滑脱等不宜按摩。 按摩会加重疼痛,损害神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