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跑者最佳训练模式:321训练法
成熟跑者和初级跑者有着不同的目标和不同的跑步需求。
对于成熟的跑者来说,他们希望通过规律的训练来提高自己的耐力水平,在马拉松比赛中取得PB; 对于初级跑者来说,他们希望通过跑步来减肥和改善健康。
如何通过跑步帮助成熟跑者和初级跑者实现个人目标?
这里为不同级别的跑者推荐321跑步模式。
对于成熟的跑步者
321模式
马拉松成绩越来越好,多改变跑步训练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耐力。 这里的变化指的是不同的配速和不同的距离组合。
定速定距训练对于成熟跑者保持耐力是可行的,但进一步提高耐力相对较弱,所以建议成熟跑者按照每周321模式进行训练。
适合成熟跑者的321模式
3、每周进行3次中距离轻松跑。 配速一般采用轻松跑配速。 距离约8-15公里,一般不超过15公里;
2每周安排一次强化训练和力量训练。 对于强化训练,可以安排马拉松配速跑、乳酸阈值跑或间歇跑。 力量训练课程应至少持续一小时。 和下半身训练;
1 每周进行一次长跑训练,一般18-30公里不等,配速可以是轻松跑或马拉松配速;
大众跑步者的典型每周训练计划
安排一周培训的321模式有哪些主要特点?
意思是每周安排6次训练,只有一天休息。 成熟的跑者一周练六次并不难。 问题是如何更好、更有效地安排6节训练课。
对于成熟的跑者来说,更好的训练方式是在一周的训练中,难度大一些,训练小一些。 过度的恢复,一方面不会因为训练过度疲劳或者训练过于沉闷而增加受伤的风险,不利于耐力的提升。
好的训练应该是有起有落的,就像美妙的音乐,变化多端才能动听,如果都是同一个音调,那肯定很难听。
形成高低训练安排
在321模式下,1次强度训练和1次长距离训练可以算是难度训练,3次轻松跑是相对容易的训练;
困难的训练课程应至少间隔一天进行。 不建议连续两天进行。 安排3次中距离轻松跑训练,穿插在高难度训练中,可作为调整、恢复或耐力维持。
职业中长跑运动员一般每周至少安排2-3次强化训练,为什么大众成熟跑者只安排一次呢?
因为大众跑者通常都有自己的职业和工作,所以不可能像职业运动员那样一天练两次,即上午练,下午练。 因此,在训练时间和训练次数有限的情况下,安排两次强化训练似乎是勉强。
在321模式下,除了一节力量训练外,我们强烈建议跑者每周至少进行一小时的专项力量训练,因为力量素质往往是大众跑者所欠缺的。
力量不足不仅影响跑步经济性,更重要的是容易造成跑者疲劳损伤。 因此,从预防伤病的角度出发,成熟跑者每周至少安排一次力量训练是很有必要的。
在321模式下,我们也建议跑者在周末安排一天的长跑训练。
对于马拉松项目来说,绝对耐力仍然是最重要的素质,因为通过长跑训练来培养绝对耐力仍然是公认的有效训练方式,周末也适合跑者进行1.5-2小时或甚至更长 。
事实上,321模型非常接近专业中长跑运动员的训练模型。 一项新研究“by race pace vs. in world-class-and long-(世界级-长-跑者基于配速和生理学的训练强度分布特征研究)”解读了世界顶尖中长跑运动员的训练模式。
该研究对一支世界级中长跑训练队的7名运动员进行了研究。 这些运动员在世界田径锦标赛、奥运会等比赛中均获得前8名的成绩。 他们典型的每周训练计划如下。
对于基本上每天只能训练一次的大众跑者来说,每周3次轻松跑、1次激烈跑、1次长跑训练、1次力量训练是比较贴近运动员的训练模式,同时,考虑大众跑步者的现实。
顶级中长跑运动员典型的一周训练
适合初学者的 321 模式
对于初级跑者来说,一周跑5、6次似乎有点过分了。 他们的321模式呢?
3 建议初级跑者每周跑3次;
2 每次跑20分钟以上;
1每周安排一次力量训练;
适合初级跑者的321模式
对于初级跑者来说,隔天跑一次,每周跑3次是比较合理、难度较小的训练频率。
根据美国运动医学会、美国心脏协会和世界卫生组织的身体活动指南要求,一致认为维持健康的最低运动量为:累积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的强度运动或每周 75 分钟的高强度运动。
中等强度的活动是指运动时呼吸心跳加快,身体微微出汗,但运动时可以说话,步行是典型的中等强度运动;
高强度活动是指运动时呼吸心跳明显加快,大汗淋漓,运动时不能畅所欲言或只是偶尔说话。 跑步是一项高强度的活动。
这意味着每周跑步 3 次,每次大约 20-25 分钟,以达到最小的运动量。
因此,321模式下的初级跑者每周跑3次,每次20分钟以上,可以达到促进健康所需的最低运动标准; 同时,初级跑者也要注意力量训练,每周至少安排一次力量训练。
针对不同场景
选择不同的跑鞋
前文提到,对于高水平的跑者来说,需要进行一般的轻松跑训练、场地力量训练、周末长跑训练、力量训练等混搭训练。 通过多样化的训练,可以同时发展耐力、速度耐力和速度能力。 实现综合产能增长;
对于初级和中级跑者来说,即使只是健身跑,跑者也会因为环境的不同而选择各种各样的场地。 大多数跑者可能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环境选择在马路、健身道、公园跑步。 等待。
如何根据不同的训练目的和场景选择跑鞋?
1、普通的轻松跑训练需要什么样的跑鞋?
无论是成熟跑者还是初级跑者,轻松路跑训练都是他们训练的主体,那么轻松路跑对跑鞋的基本要求有哪些呢?
轻松路跑一般不超过1小时。 由于运动是在坚硬的地面上进行的,良好的缓震性能是对跑鞋的基本要求。
缓震是跑鞋的首要功能。 现在的跑鞋多采用超临界发泡材料,缓震性好,回弹力也更强,也就是能量回馈。 训练鞋除了缓震外,还需要一定的支撑力,以减少和控制落地时足部过度外翻。
跑鞋有缓震性能,但并不是所有的跑鞋都有很好的支撑性能。 传统的支撑跑鞋往往在足弓内侧加厚中底材料,或者加入TPU等硬质材料,起到抗扭支撑作用。
二、野外竞速训练需要什么样的跑鞋
野外训练是成熟跑者常见的训练场景。 主要用于发展速度能力、抗乳酸能力、提高最大摄氧量。 常用的训练方法有间歇跑、乳酸阈值跑、重复跑;
由于野外训练往往速度较快,在通过田径弯道时身体是倾斜的,因此这种训练场景下对跑鞋的核心要求是重量轻、抓地力好、兼顾缓震和支撑性能。
在野外训练中,跑鞋越轻越好。 这样可以减轻脚部的负担,跑得更轻更快。 良好的抓地力意味着他们可以牢牢抓住塑料地面并避免打滑,这对于提高转弯效率至关重要。 重要的,而野战训练对缓震的要求可能没有那么高,因为野战训练是发展自身足部力量和肌肉能力的重要训练方式。
3、长跑训练需要什么样的跑鞋?
长跑训练也是跑者周末训练的常见场景。 长距离训练往往要经历数以万计的地面冲击,中底材料的缓震性能衰减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
中底材料的缓冲特性是通过材料变形实现的。 有些中底材料踩在地上时,变形比较大,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原状。 我们称之为软弹性。 早些年,EVA就是这种材料的特性。 软弹性中底受压变形后恢复能力差。 再加上跑步时触地时间和飞行时间都很短,所以中底往往还没有完全恢复就进入下一次着地。 这样,经过一定的时间,比如在地上走几万步,EVA等材料就会逐渐被压实、压实,从而失去变形的能力。
这也是为什么有跑者反映在马拉松后半段,鞋底明显变硬,失去缓冲能力的原因。 这就是原因。
因此,软弹力跑鞋缓震性好,但不适合长距离训练和比赛。 因此,柔软弹力的跑鞋更适合健身跑和初中级跑者。
坚韧的弹力中底或硬质弹力中底,缓震性好,变形恢复快。 即使在长跑之后,中底依然可以保持良好的性能,没有衰减。 这样的跑鞋更适合长距离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