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者感悟:保持跑步的初心
来源:老维之家(ID:)
跑步正在成为全民参与度最高的健身方式。
在跑步大军中,参赛者的初衷无外乎两大类:竞技和健康。 对于田径运动,运动队中有专业人士。 在非专业组中,除了工作与专业组不同外,其他方面都高度相似。
在以健康为导向的人群中,分为广义上的保持身体健康和追求特定的细分目标(如减脂、减重)两类。
竞技和健身的过渡地带是一个不像那些以竞技为使命的人那样专注,但也非常注重成绩追求的群体。
在以健康为目标的人群中,有一部分人最终会从过度的人群中穿过,成为竞争者。
这张照片是在张掖丹霞地貌风景区拍摄的,当时瘦身计划刚刚开始。
1.有一个主要目标
有句话说,没有一个跑者最终能逃过一场马拉松。 的确如此,在某个时候,人都有尝试的欲望,我也不例外。
有些人一开始就以“跑完马拉松”为目标,之后的所有训练都围绕着这个目标展开,这也是有可能的。 也有人追求其他目标,比如“XXX时间内减掉XXX磅”,后续工作也会围绕此展开。 在确定主要目标已经达到之前,最好不要随便漂移。
除非你真的是“天天运动,身体活跃”的广义健康跑法,否则目标漂移真的会事倍功半。
许多人将目标与目标混淆。
无法衡量目的,例如:
“我想保持健康”;
“我要变瘦”;
“我想跑得更快”。
这些话看起来像是一个特定的目标,但它们就是目的。 因为它们无法测量和评估。 为此,必须制定可衡量的目标,例如:
在“我想保持健康”下,设定如下目标:
1.下次体检想把脂肪肝去掉;
2、我想让血压回到XX-XX的数值范围内;
同理,在“我想变瘦”下,你也可以明确设定这样一个目标:
我想在 XXX 时间内减掉 XX 磅。
同理,把“我要跑得更快”变成一个目标:到XX个月,我要把目前10公里的配速缩短15秒,心率保持在同一水平。
所谓没有设定具体目标的奋斗目标,是一棵无根之木,终将被自己的懒惰所摧毁。
有的朋友开始跑步是抱着减肥的目的,但每天学的却是马拉松。 ,由于长期高强度和持续的疲劳状态,身体受到损害。
这个所谓伤身就是说,一方面是心肺系统受损,另一方面是肌肉力量不佳的情况下,高强度的运动很容易受伤。
2、以减肥为例
以减肥为例,一般最大心率的60%左右是燃脂效率最高的区间,向上逐渐延伸至70%。 简单的说,就是按照最大心率的第二区,第二区的下区燃脂效果最好。
说到心率,竞技跑的朋友喜欢用储备心率系统(我自己测评的时候也是用这个系统)。 最大心率法之所以不常用,主要是因为这个系统没有考虑静息心率。 另一个原因是,与静息心率相比,最大心率更难获得真实数据。 而且使用220-age公式太笼统了。 同龄的锻炼者和不锻炼者,得到的数据是一样的,但实际状态却大相径庭。
在同一运动组中,年龄对最大心率的影响很小。
其实无论是最大心率还是储备心率,都无法避免最大心率。 以我个人的经验,在某次“死亡”运动中记录的最大心率,可以作为后续时期的最大心率值,每三个月用同样的“死亡”方法测试一次。 如果测试强度低,心率没有达到上次,主观判断是否继续保持上次数据。
我们毕竟是业余跑者,没有那么精密的仪器,只能用心去感受。
如果跑者以减肥为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只能“低强度”,将目标范围维持在60-65%之间。 今天想着减肥,明天想着跑马拉松,后天想着做pb,可能根本达不到减肥效果。
在这里,减肥是你跑步的初衷。
另一个例子是旨在建立有氧基础的阶段。 一般认为储备心率主要在1区,偶尔会突破到2区,对应大部分运动员的最大心率法,大致在3-4区。 这个过程需要长期积累。
往往刚开始跑步的时候,不想寂寞,不想被超越,却喜欢跑得快,感觉爽快。 当有氧基础还比较差的时候,这个心率区间很容易达到甚至以较慢的速度突破。 “基本”是一个空洞的短语。
事实上,当你有良好的有氧基础时,你的心率是不会轻易突破区间的。 也就是说,即使是在1号保护区内,也可以按照自己认为最理想的速度奔跑。
如果你没有做好这种“慢功夫”的心理准备,今天瞄准这个,明天瞄准那个,收效甚微。
当我开始认真“复课”的时候,我的理想是减肥塑形,但我的心态如上所述有点浮躁,一味求快,但往往不能持久。 结果2个月下来,体重只下降了几斤,很累。
调整后,人不用那么辛苦了,训练效果也如我所愿越来越明显。 最终,结果不仅好于预期,而且实现得更快。
三、所有目标的实现水到渠成
前两天,一个关注这个公众号的好朋友给我留言,建议我在目前的基础上继续做慢速有氧训练,这和我的观点很吻合。 我非常同意,也非常感谢。
刚开始重新规划开始锻炼的时候,我很浮躁。 这种浮躁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迫不及待想要一下子减掉身上的赘肉,恢复年轻时的好状态。
二是看到有人速度从4开始,甚至是3,所以很佩服,幻想自己可以很快达到那个境界(虽然我在历史上从来没有达到过,这里连“恢复”二字都是用过。抱歉。)
努力了两个多月,收效甚微。 这对我自己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在主要目标实现之前不要设定新目标。 从此,我就专心致志于瘦身塑形,暂时打消了刷PB、试跑马的念头。
有时会看赛马高手的经验,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但实际操作中,大部分时间是为了借鉴,不是轻易照搬,更多的是投入到当下的减肥计划中.
调整后重新开始,目标明确,行动有重点。 短短半年时间,却收获颇丰:
1、由于针对性强,半年后就达到了原先的减肥目标(总计划40斤)。
2.由于恢复和加强力量,虽然半年期间在家锻炼多,户外跑少,但解禁后pb反复刷新。
3.在练力量的同时,我重点训练了步频,最后把步频从原来的150-160提高到180,而且非常稳定,即使是慢跑。
4. 能自由奔跑后,经过三个月的基础有氧训练,连以前不敢想的42公里,跑下来也比较轻松——前提是跑得慢,走神,主观上一定要戄。 行动上,先尝试拉30公里。
5、当然,因为主要目标明确,饮酒这个原本是实现目标路上的绊脚石也就顺理成章地被淘汰了。
与生活和工作一样,运动目标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后来去专业的平台做了有氧基础测试,结果也是优胜劣汰,这是我过去最薄弱的地方。
因为以前是最弱的,当朋友建议我继续打有氧基础的时候,虽然比以前有所提高,但还是有进步的空间。 所以,我还是非常赞同朋友的建议。 事实上,今年春天,我仍然坚持慢跑和有氧运动。
这段经历给只喜欢自由奔跑,不太注重基本功的朋友们提供一个参考。
4. 以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运动为主
通过这个公众号,您可以有机会和更多的朋友交流。 他们中的一些人是非常优秀的跑步者。 每次和他们在后台交流或者在文字下留言,都让我受益匪浅。 一方面,他们的亲身经历,无论是技术经验还是设备经验,都是用汗水换来的宝贵经验。 另一方面,他们愿意分享,这本身就是一种善意,让人感到温暖。
对我来说,能够和大家分享自己健康生活的心得,同时得到大家的帮助,是我人生中最幸福的事情。
在接受朋友的先进经验时,我会消化吸收,变成适合自己的行动,而不是照搬。 毕竟基础不同,境界不同,进步的起点不同。 当大师们把 330 比赛抛在脑后时,我还在为进入 400 比赛而苦苦挣扎。
这和我对家人的承诺不无关系:恢复过去长期无法保持的健康状态,以健康为重,以赛为辅。
这也和我小时候其他运动的训练形式有关。 但无论如何,现在,健康跑步已经成为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其中,以心率监测运动强度,是我在运动相关事项中贯穿的一条主线。 这也是我基于运动数据的文章必然涉及心率的根本原因。 并且也有很多独立撰写的关于心率应用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