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鸣沙村: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共同振兴好山好水

日期: 2023-05-24 22:02:18|浏览: 353|编号: 16015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宁夏鸣沙村: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共同振兴好山好水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鸣沙村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营业收入500万元,已成为现象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的样板。 这个依黄河而建的回民村,恰恰把村旁5A级景区的游客“抢”进了村里。 除了长长的沙漠河流和层层叠叠的院落“夺人眼球”的民族风情,他们还将苗圃打造成室外亲子园,把玉米地种成迷宫,甚至还放了200亩盐碱地——充分利用碱地。 将改造为鱼塘、马术训练区、动物互动区、沙滩摩托体验区。

鸣沙村成功的背后,是新时代城乡要素流动的亮点。 作为立足“三农”、融合“三产”的新产业新业态,近年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已成为乡村发展、农业转型、农民致富的重要渠道,已成为满足城乡居民休闲消费需求的重要渠道。 升级换代的重要载体。

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我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营主体33万家,比上年增加3万余家,营业收入近6200亿元。 整个行业呈现“井喷式”增长态势。

但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仍然是对我国国情和农情最基本的判断。 为如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重大部署。 在“产业繁荣、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下,“牵手市民、牵手农民”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将发挥怎样的作用? 他们将如何支持乡村振兴战略? 降落? 本报记者进行了深度采访。

“三产”融合拓展功能 乡村振兴赋予使命

80年代中后期,我国第一家“农家乐”——徐家大院在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友爱乡农科村开张。 从此,村里打开了休闲经济的大门。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已从“赏花采果”“吃鸡不止”的初级形式,逐步拓展到农耕体验、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多项功能,不断适应走进自然的都市人。 、了解农业、体验农事乐趣、科普教育需要升级。 在农村资源大量流出的城镇化背景下,吸引城市资源下乡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备受业界关注。 农业增效、农村繁荣的重要突破口。

同时,行业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的认识也进一步加深。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2017年首届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大会上提出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四个坚持”,即“要坚持以农为本”以发展为中心,要坚持以农为本。公司的发展定位必须坚持以绿色为主导的发展模式,以文化为灵魂的发展特色。”

在乡村振兴战略中,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如何更加自觉地主动出击? 这关系到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在总体战略格局中的地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叶兴庆认为,过去提到的“三农”更多侧重于解决农业问题。 相比之下,乡村振兴战略具有更高的地位和更丰富的内涵。 新时代,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内涵出发,无论是从乡村本身的需要,还是城市对乡村的需要,都要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把自己在乡村振兴的大局中,不再是承接城市消费需求的被动地位。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集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为一体的产业特征,决定了它们天然具备乡村振兴的“基因”。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不仅可以将农业农村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还可以促进乡村人气和资源要素的重新聚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乡村振兴。农村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共生有利于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农村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四川省农业厅副厅长屠建华表示,相对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是落实好支撑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云南罗平县的转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依托50万亩油菜基地,罗平近年来名扬国际。 一年一度的罗平国际油菜花文化旅游节已成为面向全国、面向世界的大型休闲农业旅游度假盛会。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吸引了大量当地农民工返乡,大量工商资本投入农业和乡村建设,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农村路、电、水、气等公共设施得到改善。 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快速向农村延伸,农村环境有了很大改善。 统计显示,2017年,罗平县休闲农业经营主体150多家,总资产超过10亿元,休闲农业总收入28亿元。

顶层设计为乡村实践注入动能并展现成果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 2015年以来,连续三个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国务院办公厅多份文件都强调,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促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医疗等产业深度融合。 2016年,农业部和国家发改委等14部门印发《关于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的指导意见》,针对性强、含金量高。 在省级层面,四川、江苏、甘肃、海南等20余个省份出台了省级休闲农业政策实施的相应意见。 中央政策引导、地方措施配套的休闲农业政策体系逐步形成。

各省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四川、湖北、辽宁、河北等省设立专项资金,支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其中四川支持数亿元。 湖北省大冶市每年安排财政专项资金2000万元支持休闲农业发展,麻城市每年安排财政预算资金1200万元奖励休闲农业示范村创建。 河南省对集群认定的休闲农业龙头企业给予贷款贴息。

为避免无序开发、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各地在顶层设计上加强规划引导。 如今,大到一个省,小到一个村,都制定了休闲农业发展规划。 四川省确立了成都平原、川西北高原、川东北山地、川南丘陵、攀西干热河谷五大休闲农业发展区; 吉林省制定了休闲农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四川省武胜县观音桥村将全村规划为“一带三区”,即江边垂钓休闲带、民宿客栈区、中医养生区、果园采摘区。

值得一提的是,各地在大力引入工商资本投资休闲农业的同时,也在积极探索利益联结机制,给予当地农民充分的发展空间。 例如,安徽省石台县洪墩村成立了乡村旅游开发公司,采用“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鼓励农民自行改造整合空置房屋,按照“五个”要求经营。统”,村集体经营收入与农户按2:8比例瓜分,辐射73户贫困户226人,实现就业增收,全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全村达到8850元。

此外,各地根据自然条件和农业资源禀赋,结合人民群众消费需求,加大休闲农业资源深度开发力度,不断调整产业布局,逐步形成了具有较强地方特色的休闲农业产业发展模式。特色和农业特色。 例如,安徽省探索形成了芜湖大埔农业嘉年华、和县蔬菜嘉年华、六安茶谷等各具特色的新形式; 依托多功能休闲农业区。

以点带面抓示范品牌引领热潮

在具体工作推进上,农业部抓住了品牌培育的“牛鼻子”。 按照面、点、线相结合的思路,通过优化整合,近年来着力打造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品牌体系。 面上开展全国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示范县(市、区),线上推介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线上推介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精品景区。 着力培育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鼓励培育具有自身特色的地方品牌。

2017年12月,在四川武胜举办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建设现场经验交流活动上,第四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2017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录发布。 截至目前,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市、区)共有388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共有560个,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共有91处。

上榜村在拓展农业功能、挖掘农耕文化、保护生态环境、完善服务设施、开发特色产品、提升服务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示范作用。 例如,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充分利用其作为中国农村改革主要发源地的影响,着力打造以沈浩同志伟大契约纪念馆为重点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景区。先进事迹陈列馆和“年度农家乐”。

此外,为进一步满足城镇居民休闲消费,2017年,农业部根据季节特点和节假日分配,重点开展“春节下乡过年”活动。 ”、“初春下乡”、“初夏下乡尝美食”、“中秋下田”以“采摘”四大主题,670个休闲农业与乡村多形式、多渠道、有步骤、有重点地向社会推介旅游精品线路和2160个精品景区。

在示范带动下,各地掀起新一轮产业发展热潮。 江苏启动“12311”创意休闲农业品牌培育工作,初步确立了105个江苏农业特色小镇、101个主题创意农场的培育目标。 北京的农业嘉年华、海南的共享农场、四川的农业主题公园、浙江的休闲农业小镇……各省各省各有特色。

在一系列产业政策措施的支持下,人才、资本、管理、信息等要素正在加速返乡。 我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供给结构更加优化,要素资源更加活跃,呈现主体多元化、业态多元化、设施现代化。 、集聚发展和服务标准化的良好发展态势,成为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白墙黑瓦的川东民居,散发着民国风情; 在这片土地上,美丽或古朴的美丽休闲村落,掀起了红盖头,成为人们凝结乡愁记忆、寄托故乡情怀的港湾。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101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