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跑步经历(用户自取)

日期: 2023-05-27 23:04:52|浏览: 488|编号: 16315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我的跑步经历(用户自取)

春天来了,气温适宜,很多人都开始锻炼了。 我有3年多的跑步经验,有得也有失。 希望跑步新手能够从中吸取教训,让跑步真正有益于健康。

我的跑步收获:

1. 治愈局部抑郁状态。 跑步前大脑很难集中,一天到晚大脑都静不下来。 我不自觉地在做梦。 经过几个月的跑步,我逐渐进步了。 跑了一年,恢复到现在。

2. 我体重减轻,血压保持正常。 刚开始跑步的时候,我的体重从戒烟变成了98公斤。 跑步3年后,我的体重下降到79公斤。 现在它保持在83公斤左右。

3、膝痛原来是打球、踢毽子等剧烈运动引起的,后来改为慢跑后逐渐好转。

4、跑步减脂比较慢,体重会慢慢下降,不太理想。 如果你想更快地减肥,你仍然需要节食。

我的跑步伤害:

1、因为跑步太频繁,喜欢大量出汗,导致免疫力严重受损(症状:长期受不了冷热风)。 经过一年的休养生息,我的身体得到了改善和恢复。 事后的体会是:可以坚持短距离、低心率的慢跑,但不能天天跑。 大量出汗会透支身体,而不利于身体。

2、长期跑步,有人说对膝盖好,有人说伤膝盖,我觉得不正确的跑量加上不正确的热身,肯定会伤到膝盖。

1、跑前热身跑后拉伸

两者是不受伤的保证。 很多新跑者大多是因为没有注意跑前热身和跑后拉伸。 热血奔跑了几下后,他们便因酸痛和受伤停止了奔跑。 热身和拉伸相对简单,但对我来说已经三年没有受伤了。

跑前热身

无论晨跑还是夜跑,都需要热身

1、活动脚踝,踮起脚尖,顺时针、逆时针旋转脚踝各50圈。

2、在楼梯上(台阶高度约50厘米即可),左腿弯曲并压腿50次,然后膝盖内侧轻敲50次,右腿同法。

3、腰部左右转动30次。

4、低速来回慢跑,直到身体不再僵硬,才可以慢慢加速向前跑。

跑步后拉伸

1、从跑步慢慢减慢到快走,直到走路。 当心率降到100以下时,就可以做拉伸了。 如果在心率高的时候直接停止运动,对心脏的影响是很大的。

2、在楼梯上(台阶高度约50厘米即可),左腿弯曲并压腿50次,然后膝盖内侧轻敲50次,右腿同法。

3、活动腰部,双手弯腰摸脚50次,左右腿各按1分钟。

这时候出汗就可以回家洗漱了。

2.控制心率

心率是区分有氧跑和无氧跑最直接的标准。

无氧跑适合年轻人。 可提高人体的心肺功能、力量和肌肉。 属于力量耐力训练范畴。

有氧跑适合中老年人,年纪大了,做健身运动。 既不伤身体,又能锻炼身体,长时间跑步。

有氧心率控制的范围公式为:

在(220—年龄)*80%和(220—年龄)*60%之间

每次跑步,我的心率基本控制在120-130之间,步频在每分钟180次左右。 我用的呼吸频率是两口气和一口气。

遇到的坑(也是新手应该经历过的)

1、对于有一定跑量的跑友来说,会很清楚。 跑了大概30分钟,就好像突然过了一道坎。 疼痛不明显。 这就是所谓的逃跑。 其实就是多巴胺的作用。 就像吃了兴奋剂,变成了恒速巡航模式。 这种跑步状态有利于长跑,但是这个时候去感受一下是非常有必要的。 身体的变化,不要被多巴胺所迷惑,一定要警惕疼痛的隐性积累,如果带伤跑步,疼痛部位发生变化,需要立即减速或停止,以免长跑后加重疼痛。 造成长时间停牌。

2、跑步的量因人而异。 不要强迫自己无限制地增加跑步量。 跑步不是跑的远,跑的快才是好的。 跑步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初学者可以从慢跑开始,每天一公里也可以,一个月后增加到每天1.5公里,两个月后增加到2公里,(跑步量尽量不要超过总量的10%跑量原则)养成跑步的习惯很重要。 当增加到5公里时,需要保持一段时间。 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判断是否继续增加跑步距离。

5公里跑也是长跑的基础。 能够毫不费力地跑完5公里,也证明你可以跑长距离。 一般来说,这样跑3个月,会给身体带来一些改善。

对于跑步养生的人来说,一直坚持跑5公里是有好处的,也可以逐渐增加到10公里。 如果不参加比赛,就没有必要延长跑步距离。 高强度长跑肯定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不推荐。

3、气温高时,要时刻注意体温变化

如果颈部和腋下温度过高,需要立即停止,尤其是在夏天(建议夏天不要跑步),当外界温度过高时,需要提高警惕。颈部上升,因为颈部温度是体温最明显的指标。 容易中暑、头晕跌倒、脑部受损,甚至猝死。

一般气温超过20℃、湿度大时不建议长跑。

最佳运行温度为5°C-15°C

经过我自己的总结,运行温度应该低于20℃,最高0℃,甚至更低。 只要衣服合适,还是可以跑的。 在冬季,您需要考虑跑步距离。 尽量不要在室外停留太久,跑步后免疫力会减弱。 窗口期气温下降较快,容易感冒。 及时更换衣服,保持干爽保暖非常重要。

4、跑步时避免低血糖

早上跑步最好空腹或者吃点东西。 我建议吃点东西,比如一根香蕉和两块饼干,但不要太多,加点水,看你的感觉。

如果在跑步过程中感到低血糖,如脚无力、心慌、手抖、异常出汗等,需要立即停止跑步补充糖分,再根据恢复情况决定是否继续跑步。 我的经验是,低血糖缓解后不要一直跑,步行回家即可。

5、跑步时如何补充电解质和水分

建议跑前补充一些水,有助于减缓体温的上升速度。

一般5公里跑室外温度过高时,不需要带水,一开始补充就可以了。

跑5公里以上的长距离时,一定要随身携带水分,尤其是气温超过20℃时,补充水分的原则是少量多次。

高温时跑步会因出汗过多而导致电解质失衡。 需要及时补充淡盐水或运动饮料,以调节身体的电解质平衡。 出汗过多时不建议长跑。

6、免疫力下降是影响长期跑步的大问题

通过我的跑步经验,不建议天天跑步。 您可以每隔一天运行一次。 一段时间后,您需要休息更长的时间来调整身体。 比如每周休息3-5天,给身体一个恢复期。 如果您的膝盖剧烈疼痛并且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恢复。

免疫力下降是跑步过程中绕不过去的大敌。 如果不够好,跑步不仅对身体不利,甚至会使身体更加虚弱。 严重时会引起严重的怕风、怕冷,甚至怕出汗。 导致头晕的免疫力下降的情况。

长跑后,有一个免疫窗口期。 这个时期特别容易受到风、湿、寒的侵袭。 如果保护不好,久而久之就会生病。

长时间跑步的人绕不开免疫力下降的恶性循环,所以有必要多跑一段时间,给身体一个较长的恢复期。 我认为有经验的跑步者可以面对免疫力下降并很好地应对。

7、长期运行必须准备的设备

1.一双合适的跑鞋也能避免腿脚受伤

对于跑步来说,有一双合适的跑鞋是非常重要的。 并不是所有的鞋子都适合跑步。 一开始,我也是一次次经历鞋子的破损,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跑步的鞋子。

休闲鞋不是跑鞋。 这个毋庸置疑。 我开始穿休闲鞋跑步。 跑了几次,腿脚都疼了,脚趾甲都黑了。 因为鞋码适合跑步,鞋码适合走路。 鞋码不一样。 我换了比实际脚码大1-1.5码的适合跑步的鞋,然后问题就解决了。

跑步鞋应该比换季鞋薄一些,这样跑步的时候脚会舒服一些,不会热胀冷缩影响跑步。

2、如果打算长时间跑步,需要在手机上下载一个跑步软件。

3.配备运动手环

4.有适合跑步的运动服,里面吸汗,外面保暖。

5、音质好的耳机对于喜欢节奏跑的跑友来说也是不错的选择。 我开始戴耳机有一段时间了,就没再用过,因为我喜欢听大自然的声音,没有声音对了解我身体的变化很有帮助。

6.有运动水壶配合运动包使用,对长跑会有很大的帮助。

7. 备用遮阳板,一顶暖和的帽子在寒冷的天气里保护自己很重要。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101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