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与快走 最好的运动原来是它!养成这个习惯的人真的很赚钱
从服用各种所谓的保健药,到轰动一时的“换血疗法”,人们真的是在为养生而努力,但其实这些都没有用,或许你只是在为自己的罪恶买单。
那么如何正确养生呢? 最近,悉尼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简单又经济的方法——快走。
经常快走不仅可以消耗热量,还有助于控制体重; 促进下肢静脉回流,保护心脏; 锻炼身体协调性和平衡感,延缓衰老。
经常走路快的人,你真赚钱
一个经常走路的人,您的身体正在收获这些好处:
增加心肺健康
2018 年发表在《美国心脏协会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每天快走 10 分钟可以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促进血液循环
快走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预防高血压等慢性病。 美国杜克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快走比慢跑更能有效控制糖尿病前期患者的血糖。
增强肠胃蠕动
经常快走的人,能有效促进食物消化,改善和增强食欲,增强肠胃功能,预防便秘。
预防骨质疏松
快走时,重力和肌肉收缩的双重刺激,可以帮助身体保持骨量,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关节稳定性。
多项权威研究发现,每天坚持快走,可有效减少中风,预防老年痴呆症。 英国拉夫堡大学的一项研究也发现,每天快走可以提高免疫力,减少30%的感冒几率。
但多快才算快? 毕竟老年人走路的速度不能和年轻人比,短腿的步子也不能和长腿比(腿短的烦恼)。
较快的速度一般为每小时5-7公里,但要视步行者的身体素质而定。
为保证锻炼效果,每次快走至少40-60分钟。 大多数人在快步走的时候,都会感到有点喘气和出汗,这说明运动量已经达标了。
医学界公认的快走姿势
快走可不是随便走。 只有走对了,才能走出健康,走上长寿之路。
1个
步幅
大步走后,脚后跟先着地,然后有意识地让脚底和脚趾着地,然后用脚趾蹬离地面。 最好稍微弯曲膝盖。
2个
抬起你的头
保持背部挺直,不要像跑步一样前倾。 轻轻收紧腹部,眼睛直视前方。
3个
手臂摆动
手臂要主动摆动,摆动双臂使上下臂成90度左右,有节奏地摆动至臀部后方,向上摆动至与肩同高。
4个
速度:每分钟90~120步
因人而异,可分为慢走(每分钟约70-90步)、中速走(每分钟90-120步)、快走(每分钟120-140步)、极速走快走(每分钟约 100 步)。 每分钟 140 步或更多)。
就自我感觉而言,最低的有效强度是微汗和气喘,但不影响说话。 强度适中就是内裤有点湿,出汗,气喘吁吁,说话的连贯性受到影响。 高强度是满头大汗不想说话。
5个
期间
每次至少锻炼10分钟,每天锻炼30分钟以上,最好达到10000步。
谁最适合选择快走?
1、没有运动习惯的人
德国运动运动学专家克劳斯珀斯指出,普通人每走一步,脚底所受的冲击力约为自身体重的1~2倍,仅为慢跑的1/3左右. 压力小很多。
2、老人走路更安全
老年人的关节开始老化,膝关节和踝关节几乎无法承受跑步时产生的冲击力。 对于没有日常运动习惯的老年人来说更安全。
老年人可以每周3天,每天快慢走45至60分钟交替进行。
3、肥胖者
对于肥胖者来说,由于体重较大,跑步时膝关节和踝关节承受的压力较大,容易对膝关节和踝关节造成损伤,所以对于肥胖者来说,走路比跑步更安全。
4个动作让快走效果加倍
热身和伸展运动是快走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为大家推荐4个动作。
弓步深蹲手臂抖动
双腿呈弓步状,双臂自然下垂。 屈膝下蹲,同时抬起伸直的双臂,双臂向后摆动2 8拍,转身,另一侧做2 8拍。
弓步抬膝
腿呈弓步状,手臂呈摆臂姿势。 抬起右膝,同时摆动手臂。 进行 2 次 8 次射击并恢复。 然后,在另一侧进行。
拉伸大腿前部肌肉
快走时,重力和肌肉收缩的双重刺激,可以帮助身体保持骨量,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关节稳定性。
拉伸大腿前部肌肉
站直,双脚分开与肩同宽。 右手抓住右脚踝向臀部方向拉动,使大腿前侧明显拉伸,保持2下,每下8拍。 左手可握住支撑物,左腿可同法适度伸展。
快走时的5个常见错误
错误#1:不良姿势
很多人走路的时候,都会不自觉的把手背在身后,抱胸,乖巧的插进裤兜里。 其实都是姿势不好。
如果习惯性地做上述动作,就会使身体不能充分活动,失去养护全身骨骼、舒展筋骨、活动关节的好处。
错误 2:你必须找到整块时间
上班族总是抱怨没有时间运动。 其实,上下班通勤就是最好的步行机会。
步行距离在40分钟左右的人可以选择步行上下班,这样全天的运动量就足够了。
如果路途较远,在距离目的地还有两三站路的时候,可以提前下车步行前往,创造步行的机会。 工作时可在楼道散步,午休时可在办公楼或楼下绿地散步。
误区三:不注意补水
运动时,最好带一瓶水,运动时少量补充水分,防止脱水。
错误#4:忽视快走前的热身
为避免运动时受伤,在快走前先做一些热身活动,伸展四肢,防止步幅过大造成劳损。
错误#5:选择错误的鞋子
不适合走路的鞋子有以下特点:
鞋底太薄了,走路感觉很疼。 鞋底太厚太重,走路感觉腿特别“沉”。 鞋帮太高,不利于脚踝的灵活运动。 鞋底太硬,脚底不易弯曲。
同时注意鞋底花纹的磨损情况。 如果防滑条快磨坏了,就证明该换一双新鞋了。
整合生命时报、健康时报、心血管频道等医疗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