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道理,听音乐能提高运动效率?
让肥肉和烦恼在节奏中融化
我经常从耳朵里戴着耳机的人身边经过,或者我就是那个人,按下播放键,这个世界与我无关。 健身房里的日常就是一群气喘吁吁的冷漠面孔,各自听着属于自己的音乐。 大家都插上了耳机,不就是为了避免尴尬搭讪吗? 不一定,专家说。
音乐让你的运动更愉快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音乐可以促进大脑分泌一种叫做“内源性阿片肽”的物质,这种物质类似于吗啡的作用,所以在运动时听音乐可能会让你感觉有点摇摆不定。
然后这些研究人员用药物来阻断锻炼者大脑发出的“内源性阿片肽”信号,让听音乐和锻炼不像以前那么愉快。
其他科学家声称,在锻炼时听音乐可以使大脑释放感觉良好的化学物质——例如“多巴胺”和一些阿片类药物——有助于保持良好的心情并缓解疼痛和疲劳。
《音乐中的大脑》一书的作者、神经科学家博士说:“这可能有两种机制。音乐要么分散注意力,我们都知道它可以调节疼痛,要么起到增强情绪的作用。多巴胺的释放和其他情绪增强化学物质可以提高一个人的痛阈值。只是目前尚不清楚究竟是哪种机制在起作用。
同一位医生继续做音乐如何影响大脑运作的各种实验,发现大脑的神经元甚至可以随着音乐“跳动”(这不难理解,心脏的跳动本身就是一种有点打)。 这种与音乐节拍同步的品质使运动员能够更好地进行重复性运动,例如跑步或一些健身器材。
听音乐对健康有害吗?
也有反对的声音。
这种研究通常以一个喜欢听音乐的大男孩为对象。 他总是时刻挂着耳机,时常把音量调大,让周围的人都能听到。 有一天,我戴着耳机睡着了,第二天我发现再也听不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谈话了。 经过长时间的治疗,听力只恢复了一部分,留下了终生的障碍。
确实,长时间戴着耳机听音乐而不注意耳朵保养,肯定会影响听力。 因为与扬声器相比,耳机的震动片距离耳膜更近,虽然听得清楚,但对耳朵的伤害更直接。 长期使用可引起局部血液循环不畅、耳鸣、内耳毛细胞坏死甚至听神经损伤。
这些关于音乐(以及更多关于耳机)的指责是矫枉过正,就像穿了不合脚的鞋子,脚上起了水泡,然后得出“走路很痛”的结论,并呼吁大家以后不要走路。
喜欢跑步,尤其是夜间跑步的运动爱好者注意了。 如果耳机的音量高于环境声音,很容易因为没有注意到路线上的人或车辆而造成人身安全事故。 建议音乐音量不要太大,最好能听到周围的动静,同时佩戴尽量醒目。 荧光反光面料是不错的选择。
尖端: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在运动时使用开放式扩音设备听音乐。
·在跑步和不方便放功放的场合,一般建议使用耳罩式耳机,嘈杂环境考虑入耳式耳机,将音量调低到合适的范围内。
·每次使用耳机30分钟后,请让耳朵休息,以免长时间连续使用造成听力下降或某些频率的损伤。
运动时听音乐更好的真正原因
其实,音乐对运动的帮助,更多的是起到鼓舞作用。 跟着音乐的节奏跑得更远,感受滚铁的美。 音乐至少具有以下功能:
-调整运动节奏-
运动专家发现,音乐对跑步有激励作用。 音乐的节拍与跑者的脉搏密切相关。 以60秒跑180步的人为例。 最好以每分钟 45 到 90 拍的速度听音乐。 音乐的节奏超过了跑步本身的节奏,跑步者会努力跟上音乐节奏,导致心跳加速、呼吸急促。
对于其他负荷较高的练习,节奏应在每分钟 120 到 140 次节拍 (BPM) 之间,这是大多数商业舞曲和摇滚音乐的节奏范围。 这个节奏相当于一个人进行有氧运动时的心跳频率。 你知道为什么动感单车会播放辛辣的背景音乐吗?
-控制运动时长-
大部分锻炼时间一般选择在每天晚饭后30分钟左右,持续时间以40~60分钟为宜。 对于没有形成系统训练习惯的人,往往会因为当天的条件好坏而增加或减少运动时间,很难形成对身体运动规律的记忆。
一首歌曲的时长通常为 4 至 5 分钟。 只要记住自己听过多少首歌,就可以大致知道自己锻炼了多长时间,并在以后增加运动量。 阶梯式目标比死板的锻炼时间目标更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屏蔽环境干扰-
在做一些高强度的运动时,需要集中注意力,而音乐正好可以起到抵消周围噪音的作用。 当人体的生理频率与音乐的频率重合时,才能更好地进行自觉锻炼。
-阻断运动疲劳-
音乐可以阻挡疲劳,成为你的“运动兴奋剂”。 人类自然会对音乐做出反应并形成生动的想象力,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跑步者往往会随着音乐的节拍奔跑。 他们可能会想象,每一个回荡在耳边的音符都是自己踩过的。 健身也是如此。 耳朵里的音符可能会传送到肌肉。
-发现好音乐-
对于没有听音乐习惯的人来说,跑步健身时“随便听”是发现好音乐的最佳时机。 以后再也不用“乱打”来撞大运了。 Fit根据“跑步”、“健身”、“瑜伽”的场景为大家精心挑选了播放列表。 是不是很贴心?
网易云音乐搜索《Fit-私人健身教练》,靠谱的歌单请带走~
听小编的品味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