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步业绩突飞猛进,再出“跑步能手”
本文来自:格隆汇
8月23日,特步国际(1368.HK)发布2022年上半年财报。
特步国际上半年营收达56.84亿元,同比增长37.5%; 营业利润9.22亿元,同比增长34.8%; 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5.9亿元,同比增长38.4%。
整体而言,特步主品牌期内录得收入48.98亿元,高基数同比增长36.2%; 新品牌中,时尚运动品牌K-Swiss、帕拉丁营收6.3亿元,专业运动品牌索康尼、麦乐营收1.5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6.3%、106.4% ,进一步提高性能灵活性。
按品类划分,特步国际来自鞋履、服装和配饰的收入占比分别为60%、38%和2%,鞋履仍是主要收入来源。
显然,特步国际上半年业绩持续向好,背后的逻辑仍指向一点:跑路。
事实上,特步也是国内唯一以跑鞋为核心产品线的运动品牌。 同时打破了耐克和阿迪达斯在该领域的双头垄断,在短短几年内帮助38名中国运动员获得了207个马拉松冠军,继续创造着中国跑鞋行业的历史。
可以说,特步已将跑步基因深深植入,并充分转化为自身独特的竞争优势。 基于这样的业务基础,其未来的发展不会缺乏想象空间,市场投资也是如此。
下面我们通过“跑经济”分几个层面来分析一下。
01
跑步经济背后的品牌实力
在跑者层面,跑者之间经常会提到一个名词——跑步经济。 换句话说,“经济”就是效率,是指跑步过程中体力和体力的节省,与跑步成绩高度相关。
除了跑者自身因素外,跑鞋也会影响跑步经济性。 说白了,一双好的跑鞋可以让人跑起来更轻松省力,还可以让人跑得更远更快。
进一步看,决定一双跑鞋对跑步经济性影响的因素包括:跑鞋重量、材料回弹性、纵向弯曲硬度(碳板跑鞋)、缓震等指标。 这些通常是不兼容的。 例如,较轻的跑鞋使用较少的材料。 如果结构设计不合理,会导致缓冲不足; 而缓震性更强的跑鞋会减少相对回弹,重量更重……
关注特步,我们也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2015年,特步斥巨资建设运动科学实验室X-Lab,开启以运动科技为主导的战略转型。 X-Lab拥有与鸟巢相同规格的专业田径跑道,以及高速摄像机等精密仪器和与航天飞机相同的仿真软件,收集跑者的大数据。
更直观的体现在专业跑者和权威机构对特步跑鞋的良好反馈。
7月,国际顶级马拉松选手 Verdu打破了他穿着特步160X 2.0跑鞋的个人最佳纪录,以及由Paula 创造的原始比赛纪录。 特步也是本次赛事唯一进入前十的中国品牌,创造了中国跑鞋在世锦赛上的历史。
2018年至2022年,特步帮助38名中国运动员获得207个马拉松冠军。 其中,160X系列曾帮助马拉松跑者取得多项佳绩。 2021年中国男子马拉松成绩榜前十名运动员中,有七位佩戴了160X系列。
近年来,特步也站上了国际领奖台。 据悉,自2020年以来,160X系列跑鞋已斩获8项全球跑鞋大奖,其中包括5项由全球“跑者圣经”——“'s World”颁发的奖项,以及2018年“MUSE国际创意”金奖。美国和意大利的“A'奖”。 “银奖等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跑步经济”也有力地彰显了品牌的综合实力。
跑鞋作为典型的功能性消费品,无疑是以功能为主。 如前所述,“跑步经济”背后的支撑在于技术,竞争壁垒相对较高。 有技术实力背书的品牌,更容易长期抓住消费者的心智。
而且,运动品牌的竞争更多体现在顶级竞技体育赛场和国际领奖台上。 对于消费者来说,基于量化数据的结果和排名,以及权威机构的背书,往往比商业广告更有说服力。
在特步屡屡创造中国跑鞋历史的同时,其综合实力也得到进一步提升。
02
跑步作为经济活动的商机
在商业层面,跑步是一种经济活动,蕴含着巨大的市场和商业价值。
跑步正成为越来越多人喜欢的运动之一。 《2020年全民健身活动调查公报》显示,跑步有取代步行成为大众第一运动的趋势,跑步占比提升至19.8%; 艾瑞数据显示,2019年每周运动3次以上达到中等强度的核心跑者接近1亿人,大众跑者接近3亿人。
虽然在疫情之下,跑步和马拉松市场也受到局限,但表现相对乐观。 知名市场调研公司NPD集团去年调研发现,自疫情以来,跑鞋品类的销售业绩明显好于其他品类的运动鞋。
同时,跑步是一项需要持续投入的经济活动,不仅复购率高,在单价方面也有想象空间。 参考成熟市场的经验,美国《跑步》杂志曾经算过一笔账。 如果一个人跑一辈子,平均、中档、豪华的费用大概是1万美元、4万美元、16万美元。
考虑到这些,不言而喻,未来的跑步市场将是广阔的。
从市场竞争的角度来看,跑步是一个比一般消费品具有更高护城河的行业,这就决定了跑步市场将被少数强势品牌占据。
第一,如前所述,以技术实力为背书的品牌更具竞争优势; 二是由于专业营销资源稀缺,体育赞助等资源在行业内一直是排他性的,有效保护了赞助商的权益,即“席位”不多、疫情等叠加因素对全球体育营销市场产生影响,“真空期”加剧稀缺。
这两点是特步的优势所在。 在专业营销方面,特步是中国赞助马拉松赛事和活动最多的体育品牌,累计赞助赛事超过1000场。
此外,从趋势来看,帮助跑者连接和交流的跑步社区也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 社区是社会结构的迁移,具有社交、交流、交易等功能。 比如社区的热度可以反哺各个跑团的训练,带来装备交易。
这是特步一直在做的,也是擅长的。
特步早在2012年就在国内成立了专门的跑团,推动形成了中国最大、最活跃的品牌跑圈,并自2017年成立首个跑步俱乐部以来,不断深耕跑步生态圈。
目前,特步共成立了41个跑步俱乐部,培养了覆盖全国100个城市的庞大专跑者队伍。 拥有213个专项跑者联盟,约150万名专项跑者会员,其中3小时跑者1200余人。 跑完马拉松的精英跑者
特步跑步俱乐部作为“枢纽”,已发展成为集“赛事、社交、装备、服务”为一体的专业一站式跑步体验中心,并以马拉松冠军、全国第一等稀缺资源形成独特优势级运动员等稀缺专业人才开设跑步训练课程。 展望未来,还将继续向全国更多城市推进。 在此过程中,还将加快跑步运动面向大众的推广和服务。
由此看来,相信在商业层面,特步强大的品牌实力能够真正形成消费转化力,在广阔的跑步市场中吸纳动力,更好地占领市场,也对应良好的业绩确定性和增长性。
03
跑步领域的高价值投资机会
市场层面,“确定性”日益成为复杂环境下的高频词,不少投资者开始转向追逐确定性机会。
运动鞋服的龙头或许就在这条主线上。
中短期来看,运动鞋服龙头的中期表现普遍超预期。 高景气的基本面增长有望吸引更多市场关注,疫情管控的放松将带动消费回暖。 下半年将出现低基数效应,或将共同推动这一趋势。 对赛道的另一次重新评估。 同时,运动鞋服需求长期稳定,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国货的崛起为本土品牌提供了长期动力。
其中,跑步有成为大众第一运动的潜力。 毫无疑问是一个高成长性、高确定性的领域,龙头稀缺,即成长性+确定性+稀缺机会的高价值投资。
同时,市场的“态度”或许也能印证这一点。
今年港股表现依然低迷,运动鞋服领域也一度承压。 特步股价稳步上涨,成为国内三大体育巨头中唯一一家保持正增长的公司。
机构也密集覆盖特步,一致看好。 其中,天风证券早前指出,特步职业体育高成长时尚体育可期,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约17.66港元/股。 基于此,仍有30%以上的潜在提升空间。
正如开篇所说,无论是在业务运营还是市场投资方面,特步未来的发展都不会缺乏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