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举办了14个赛季的马拉松赛事。 搜狐为什么爱“跑步”?

日期: 2023-06-09 03:00:33|浏览: 473|编号: 17430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7年举办了14个赛季的马拉松赛事。 搜狐为什么爱“跑步”?

王红霞撰

编辑/陈继英

近日,频频上热搜的“张朝阳物理课”又被拉上了马拉松赛道。

这次是关于跑步的物理学。 张朝阳在小黑板上写满了与“重力”、“角速度”、“刚体旋转定律”相关的各种物理公式,最后推导出“小步高频率”的省力术。

台下听课的“学生”也与以往不同。 都是各路名人,刘耕宏、袁姗姗、于丹、黄峥等大腕。

这是第14季“搜狐新闻马拉松”的预跑仪式。 作为搜狐运营7年的经典赛事IP,“搜狐新闻马拉松”始终坚持引领名人和寻找世界最美路线两大传统。 路线选择在风景秀丽、烟花缭绕的京郊密云,全长21公里。

不同于其他赛事意义上的马拉松,“搜狐新闻马拉松”不追求结果,而是通过媒体影响力向大众传递马拉松精神——一种自我挑战、自律的健康人生态度。 而这恰恰是张朝阳和搜狐所坚持的长期价值观的核心。

明星带路,带动全民健身

中国每年都有很多马拉松比赛。 尤其是在疫情发生之前,中国田径协会发布的《2019中国马拉松大数据分析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共举办了1828场马拉松赛事。 但在各项赛事中,像“搜狐新闻马拉松”这样众星云集的却寥寥无几。

自2015年第一季“搜狐新闻马拉松”在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开播以来,与名人领跑已成为搜狐的惯例。

除了明星艺人,王石、潘石屹等商界领袖,黄健翔、王丽萍、吴敏等体育名人也参与其中。 2020年还特邀张文宏、张定宇等抗疫英雄领跑。

今年的阵容依旧强大。 掀起全民健身热潮的刘耕宏将热身“毽子操”带到了活动现场; 分别跑了10季和12季的演员黄峥和张宁江继续参选; 刚刚参加“搜狐新闻雪山之旅”并成功登顶青海冈什卡雪峰的歌手李慧珍、“马甲线女王”袁姗姗、演员关玲、搜狐视频的热播自制剧《文》刚刚结束的《湘邪》剧组演员王轩、徐斌、张冠森、魏然、袁子铭、搜狐签约艺人于越、孙佳琪等明星。

(第14季“搜狐新闻马拉松”京郊开赛)

“搜狐新闻马拉松”力推名人助阵,其实并无深意。 名人带路有两个不可替代的意义。

首先,明星具有极大的关注度和号召力,可以更有效地传播全民健身的理念。

张朝阳曾透露,“我们跟明星说,你按照规定的动作跑就行了,最重要的是姿势和态度,你要通过直播和照片的明星效应来传播运动的理念。”

就像明星带货一样,运动也可以安利。 明星在体育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心态和精神,也能唤起观众对运动的“冲动”。

比如,两年没有跑步的刘耕宏,原本计划只跑10公里,最后却被“滚”到了21公里。 活动晚宴上,刘耕宏更是直言自己的终极目标是锻炼全民,引得网友一致点赞,“佩服他50岁的体力”、“耐力和意志力真强”, “充满正能量”。

(刘耕宏冲过21公里终点线)

二是名人云集,犹如听“大咖上课”。 当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谈论体育时,往往会“带干货”,从体育延伸到生活,极大地丰富了体育的内涵。

例如,于丹认为运动是唤醒自己的好方法。 对自己好,动而不是躺; 李慧珍说,锻炼的唯一目的就是给两个孩子做个榜样。 认真、执着地做每一件事,成绩不重要,态度最重要; 袁姗姗认为,在人焦虑或遇到困难时,运动可以给人力量; 张朝阳看得更“超然”,认为运动是一种生活态度,不应该作为解决问题的工具。 好身材和逆生长只是副产品,没必要刻意去追求。

这些基于个人经历,或从自我成长出发,或从孩子教育出发的不同观点,都能引起不同圈层观众的共鸣。 当运动与这些更丰富的内涵联系在一起时,人们更容易产生“运动”的动力。

7年14季,坚持长期主义

7年来,“搜狐新闻马拉松”已经举办了14个赛季,线路覆盖国内外跑步胜地。

“搜狐新闻马拉松”走“外观”路线,攀登长白山、玉龙雪山、张家口雪地越野等高山,穿越青海湖、三亚海滩、汉江等湖泊海洋在韩国。

活动举办地密云一如既往地延续了“靓丽容颜”的风格,沿途随处可见各式各样的风景:林荫道柳叶飘扬,清水河畔白鹭飞舞,梯田、果树、鸡群、鸟语花香。村里的鸭子,烟火气十足,引来跑友们的一致好评。

(沿途的风景引来网友的称赞)

于丹边跑边连上直播,向网友强烈推荐“这里柳叶飘飘,还有白鹭,风景很好”; 刘耕宏说,“一路上看到了很多果园和小动物,山边吹来的凉风就像大自然的空调一样凉爽”;关玲笑着说,“当我跑了2公里,一只羊出现在我身边。” 她觉得马拉松本身有点枯燥,但美丽的风景让人豁然开朗,让马拉松成为特别快乐的旅程。。

然而,“颜值”只是“搜狐新闻马拉松”的外壳,赛事想要传递的价值观才是“搜狐新闻马拉松”的核心。

过去14季,有雪山越野的高空长途挑战题材,有武汉、西安等四城同跑,也有歌颂英雄的人文题材,而这一次由于反复疫情,我选择在京郊实地奔跑,关注身边的小美好温馨主题。

“搜狐新闻马拉松”已经成为搜狐传递各种积极价值观的IP。 与其说是比赛,不如说是“社会公益”。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能否从第14季开始就保持一个活动不变,取决于掌门人张朝阳和搜狐所持有的长期价值观。

张朝阳多次提到一句话:“人活着,总要有事做”。 他认为,“人活着就是要折腾,一定要留下痕迹,有意义,创造价值,为他人做贡献”。

他自己的经历也践行了这一点,从“中国互联网时代的教父”,到重塑自我,再到成为“英语老师”、“物理老师”,在多元的探索中逐渐找到自洽的生活节奏。角色,并得到了大众的认可。

到目前为止,“张朝阳的英语课”已经积累了上千场直播。 《张朝阳的物理课》自去年11月以来已推出80多期,多次登上微博、知乎、哔哩哔哩等平台。 热搜榜已经成为当下最热门的知识产权之一。

(热门张朝阳物理课)

虽然历经坎坷,但他始终坚持探索。 这种跌宕起伏的经历本身就是一场马拉松。

同样的长期主义精神,也被张朝阳带到了企业管理中。 他认为,管理一家公司就像跑步一样。 不管发生什么变化,不管你有多累,只要你向前走,你就会进步。

过去几年,搜狐的生存环境不容乐观,但凭借这份长期价值,搜狐得以在夹缝中探索新赛​​道,构建自身优势。

无论是退出视频版权烧钱大战,坚持“小而美”的精品自制剧策略,还是泛娱乐直播大潮下开辟价值直播的“清流”,从中可以看出,搜狐一直在用长远的眼光做决定,不随波逐流,不浮躁。

这样做的结果是,搜狐可能不是最抢眼的,但却是最稳妥、最可持续的。 经历了近24年的互联网风波,人人网、开心网、当当网等众多曾经繁荣的公司纷纷没落或消失,但搜狐依然活跃在舞台上,就是最好的证明。

而且,在过去两年的互联网寒冬潮中,搜狐过得还算不错。 搜狐此前财报显示,自2020年Q4重新实现盈利以来,搜狐已连续七个季度实现盈利。 这种稳步发展是搜狐的底气。

继续“做事”,打磨媒体初心

搜狐为何“痴迷”举办马拉松? 毕竟,它的商业模式和盈利点似乎并不明显。

这要从搜狐与体育的关系说起。

一方面,搜狐是一家有运动精神的公司。

这与张朝阳对体育的“狂热”有关。 张朝阳热爱各种运动。 他曾三次挑战珠穆朗玛峰,三次穿越不同的海峡。 他特别热衷于跑步。

2015年4月,宣布开始“认真认真跑”。 52天后,51岁的他突破全程马拉松42KM; 朋友圈人气; 今年7月,“超级月亮”之夜,张朝阳和几位物理学家一边夜跑一边聊物理和直播。 他们用5个半小时跑完了北京二环35KM,话题一下子冲上了热搜。

(张朝阳和物理学家夜跑北京)

或许是因为从运动中受益,张朝阳也希望将运动基因植入公司。

每年,搜狐都会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庆祝成立周年——员工一起跑马拉松。

在今年2月的“搜狐24周年庆典”上,张朝阳说,“搜狐是一家有体育精神的企业,我们爬山、跑步、锻炼身体,身体健康,可以专注工作,实现人生的意义。”每一个搜狐人都要有体育精神,这是工作需要的。”

另一方面,活动是内容,通过大型活动的落地生产和传播的优质内容,可以反哺搜狐的媒体影响力。

一是“搜狐新闻马拉松”赛事内容优质、多元。 除了事件过程之外,还有更丰富的内容方面。

例如,于丹在搜狐直播间讲解密云“八山一水一田”的地貌特征,用“山是北京之肺,水是北京之心”; ,在赛后晚宴上,刘耕宏分享说,当艺人的时候,他被指肌肉恶心,但因为热爱健身,在年近50岁的他终于迎来了高光时刻,并鼓励年轻人找“没有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事情。

这些多元化的内容视角,让“搜狐新闻马拉松”成为独一无二的IP。

二是在搜狐视频直播技术和搜狐新闻客户端“跟风”的支持下,提高了赛事传播效率。

本季“搜狐新闻马拉松”采用“主直播”和“原生态直播”两种方式输出多场景内容。 主直播由搜狐签约艺人魏然主持,为网友实时解读最新赛事情况; 由明星亲自主持的原生态直播,以个人视角讲述跑步的心得与感悟。

同时,明星们还会在搜狐新闻客户端的“关注流”模块发布实时新闻,与网友进行社交互动。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101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