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谈药】“争分夺秒”,谈跑步知胰岛素
“与时间赛跑”的“亚洲飞人”苏炳添,让中国速度再次震撼世界。 胰岛素还与时间有关。 跑步会不会撞车?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跑步,了解胰岛素!
跑步有很多种,大家都很熟悉。 根据距离的长短分为:短跑、中长跑、长跑; 按速度分为:慢跑、变速跑、全速跑; 胰岛素按作用快慢分为速效、短效和中效。 、长效、超长效胰岛素。
vs 短效胰岛素
短跑是一种加速运动,注重肌肉的爆发力,起步迅速,在最短的时间内全速冲刺到终点。 短效胰岛素类似于短跑运动员,特点是“快”。 餐前30分钟皮下注射后起效快(15分钟~1小时)[1],可有效控制餐后血糖。 选择腹腔注射可以使药物更好地吸收。 更快[2]; 快速达到终点,持续时间较短(5~8 h)可避免患者发生低血糖。
包括:胰岛素注射液、生物合成/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诺和灵R、优泌林R、甘舒林R)。
鉴别提示: 药名中含有字母R(英文rapid的首字母),代表short- 。
短跑“运动飞人”VS速效胰岛素
“亚洲飞人”苏炳添是短跑选手中的佼佼者,速度“快”。 速效胰岛素与其他胰岛素相似,起效比短效胰岛素快(10-15分钟)。 三餐前或后15分钟内皮下注射,可更好地控制餐后血糖; 到达终点的时间更短,4-6小时 低血糖持续时间降低了低血糖的发生率[1]。
包括:门冬胰岛素、赖脯胰岛素、谷赖胰岛素。
中长跑运动员VS中效胰岛素
中长跑是一项主要依靠肌肉耐力的耐力项目。 与短跑不同的是,中长跑的速度比较慢,需要的时间也比较长。 中效胰岛素类似于中长跑运动员,起效时间比短效胰岛素慢(2.5~3 h)。 一般睡前一次皮下注射或早上+睡前两次皮下注射。 大腿、臀部注射可减慢药物吸收速度,避免因吸收过快而发生低血糖; 持续时间较长(13~16 h)[1],空腹血糖可稳定控制。
包括:鱼精蛋白重组人胰岛素甘舒林N、中和林N、诺和灵N等。
温馨提示:中效胰岛素又称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NPH),是人胰岛素锌结晶与鱼精蛋白结合而成。 皮下注射后可缓慢解离胰岛素,实现胰岛素的缓释。 有延长作用时间的作用[3]。
识别提示:药名中有“鱼精蛋白”三个字,字母N(中性鱼精蛋白锌英文缩写NPH的首字母)代表中效胰岛素。
马拉松运动员 vs 长效/超长效胰岛素
长距离马拉松比赛(5公里起跑)极大地考验了运动员的耐力。 长效/超长效胰岛素类似于马拉松选手。 跑步(起效)速度相对较慢(3~4 h)[1],匀速跑步(平稳释放),发生低血糖事件的风险低; 持续时间较长(20小时以上),每天注射1次可有效控制空腹血糖。
包括:甘精胰岛素、地特胰岛素、德谷胰岛素。
治疗小贴士: 速效/短效胰岛素在餐前注射,有效控制餐后血糖,又称餐时胰岛素。 中长效胰岛素模仿胰腺β细胞在生理非进食状态下持续分泌的胰岛素,故称基础胰岛素。 餐时胰岛素加睡前/早餐前注射长效胰岛素的基础餐胰岛素治疗模式最接近胰岛素的生理分泌。 它可以进一步降低低血糖的风险,同时保持更好的血糖控制 [4]。
预混胰岛素综合长跑和短跑运动员的共同特点
预混胰岛素是中效和短效/速效胰岛素的混合物,因此具有长跑运动员和短跑运动员的共同特点,既快又持久。 起效时间为15-30分钟,持续时间:10-24小时[1]。 每天2~3次餐前注射,可有效控制餐后+空腹血糖。
识别提示:预混胰岛素名称中有数字或数字+字母(70/30、25R、30R、50R),数字表示中效和短效/速效胰岛素的比例。
速效、短效、中效、长效、超长效胰岛素,从“亚洲飞人”苏炳添,到短跑、长跑马拉松,说说就能了解胰岛素跑步,你都记住了吗!
参考
[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21,13(4):315-409.
[2] 中国糖尿病杂志指南与共识编写委员会. 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2016年版)[J].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7, 9(2): 79-105.
[3]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神经病学组. 基础胰岛素临床应用常见问题的指导意见——三十三个问题[J].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20,12(5):289-296.
[4]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 中国1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指南[J].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6, 8(10): 591-597.
关于作者
汤维艳是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剂科的药剂师。
吴柳岑,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剂科药剂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