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神器”助力智慧农业科技为夏收保驾护航
央视新闻:目前,我国多地小麦进入收获季节。 如今,越来越多的地方“三夏”是农忙时节,却“不见农机不见人”。 从农机装备到智慧农业平台,如今的粮食生产离不开科技的力量。 从多种农机联合作业,到无人驾驶、北斗卫星导航的大型农机,一系列“科技农图”铺开在广阔的田野。
在河南省滑县上官镇的麦田里,各种农机齐头并进。 收割机后面是干草耙和秸秆打包机。 耙子将散落的秸秆耙成一排,打包机跟在后面吸取秸秆,收集秸秆并打捆,运输车将堆放的秸秆拉到农场、电厂进行综合利用。
在安徽天长,借助北斗农机作业监控终端和5G、物联网等技术,当地政府推出智慧农业指挥调度平台,可以更高效地调度各类资源,实现有机结合人、机、地一体化,实现精细化管理和网格化服务。 当粮农需要农机作业时,只需回电,调度中心就会将闲置的农机定位到合适的距离进行作业。
科技农机手麦收割新体验
科技的助力也让农机装备升级换代成为可能。 从湖北到江苏,农机操作手方红兵驾驶着最新款的收割机,跨区域行驶了20多天。 他告诉记者,虽然在炎热的夏季正在收麦子,但舒适度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
江苏淮安农机操作工 方红兵:我们平时收割的时候,这里开空调,凉风吹在人身上,(因为不用开窗),是比以前干净。
新型收割机不仅驾驶舱环境比以往好很多,而且由于搭载了北斗系统,收割路线和收割面积一目了然,这也大大减少了农机操作员和农民之间的分歧。经营面积的价值。
助力夏收,智能收割机配备全天候保障
当麦田如火如荼时,千里之外的收割机后台服务指挥中心也忙碌起来。 那里的工作人员正在尽最大努力通过信息收集和分析来做出决策和保证工作。
江苏沃德农机有限公司信息部 王丽颖:从目前的平台来看,目前平台上运营的车辆有19万多辆,那一刻在线,也就是数量农业机械作业42266台。
随着小麦收获旺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北斗收割机投入“三夏”作业。 就在一台农机赶着收割的时候,太空中的十几颗卫星源源不断地提供着收割机的轨迹、状态等数据信息。 根据每台收割机的实时定位,夏收期间,将在收割机作业集中区域附近配备配套服务专列,做好保障工作。 直通车备有各种收割机配件,每辆直通车还配备2辆田间救援车和5名服务人员,24小时待命,确保农户顺利完成夏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