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间10分钟,你需要“动起来”

日期: 2023-06-13 10:04:41|浏览: 430|编号: 17780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课间10分钟,你需要“动起来”

对于活泼好动的学生来说,课间10分钟无疑是他们的“快乐源泉”。 下课了,三三两两在操场上追逐玩耍,踢毽子、跳皮筋、跳绳,大汗淋漓地回到教室……不知什么时候,小学和初中的10分钟课间休息中学不会再有这样热闹的景象,学生们基本上被“俘虏”在教室里。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08名中小学生家长进行的调查显示,75.2%的受访家长表示“课间10分钟安静”在周边中小学普遍存在他们,这在小学中最为突出。 本来,课间10分钟是中小学生最喜欢也最喜欢的时间。 这段时间,除了上厕所,同学们还可以喝水、聊天、玩游戏、看课外书,或者呼吸外面的新鲜空气,看看蓝天、白云、绿树、鲜花,放松身心紧张的心情…… 然而,在一些学校,本该热闹的10分钟课间休息却变得安静,甚至有的学校规定“除了喝水和上厕所外,不得离开教室。 “

为什么? 害怕的! 怕学生受伤,怕承担责任。 课间休息、午休时间,学校怕学生发生磕碰、扭伤等意外,更怕一小部分家长因为孩子受伤而向有关部门投诉。 为了避免这些麻烦,一些学校不得不对学生进行“圈养”。

教育部颁布的《学校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对学生课间管理有明确要求。 对课外活动等言行自由设置不必要的限制。”“保证学生每天在校内外有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因此,任何学校不得拒绝执行和执行不能以任何理由取消这项政策,不能因生怕发生意外而让学生“退学圈养”,要以促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体质为己任,真正把课间10分钟还给学生。最后,我建议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一是改变父母的误解。 要充分利用课间10分钟,让学生劳逸结合,享受身心愉悦,需要建立亲密、稳定、互信的家校关系,这就需要家长转变观念和观念。避免过度担心和焦虑。 一些家长出于对孩子安全的考虑,选择默许或支持孩子课间不运动,实在是噎着浪费粮食。 其实,孩子们在一起嬉戏玩耍时,偶尔发生推撞、受伤等意外是可以预见的。 家长应该多理解和包容学校,冷静分析原因,而不是一味地把责任推给学校。

二是做好顶层设计。 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出台指导意见,明确学校和教师的责任。 在依法治教、建立完善校园伤害保险机制的同时,督促学校改变“课间安静10分钟”现象,让学生课间适度放松。 ,充分发挥休息对学习的调节作用。

三是加强课外活动指导和安全管理。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域。 学校在保障学生课间安全的同时,鼓励学生走出教室进行短期活动放松、跑下楼、玩游戏、课间操……真正让“阳光课堂”成为学生释放压力、享受身心的场所。 加油站。 面对课间自由活动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学校可合理布局和安排校园内各类体育锻炼空间和设施,引导学生分时段、分批次开展相关体育锻炼活动。 同时,制定科学有效的安全应急预案,建立校领导、班主任、体育教师、学生志愿者参与班际活动管理的“大安全”模式,同时时间为学生提供运动和游戏技能指导和安全教育。 课间10分钟保安护送。

(作者来自山东省滕州市滕南中学)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101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