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跑步,你有 34 个有趣的事实吗?

日期: 2023-06-19 12:01:42|浏览: 438|编号: 18212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关于跑步,你有 34 个有趣的事实吗?

来源:老维之家(ID:)

跑步很好,跑步很有趣。

从广义上讲,老魏从高中起就一直有跑步的爱好。 即使你在大学参加了校队的其他运动项目,跑步依然是基础训练之一。

正经跑阶段从2013年底戴秒表开始,2014年开始,挑战北京二环(30+KM)和三环(50+KM)。

从2019年秋季开始,将进入更加科学的跑台阶段。

从跑步开始,我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知识,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接触到各种有趣的现象。

总结一下好玩。

跑步的原因和命运

1、跑步的出发点多种多样。 但目的地往往很集中:大多数人都会去挑战马拉松。

这让人觉得真的很像人生:虽然人来自不同的背景,但最终都在同一个火葬场。

与走过火葬场就没有机会在生活中行动的人不同,有些人在挑战马拉松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而相当一部分人会选择回归“为健康服务”的正路生活”。

2.已经完成挑战的人总是用“只要努力就能达到”这句话来鼓励后来者。 虽然这种说法是以鼓励的形式表达的,但我很怀疑它是否有毒。

3、把全程马拉松追求到极致,意味着背离了初衷(追求健康、减脂、减肥等)。 有些人有半途回头的机会,但有些人却永远没有机会就这样回头——或者失去奔跑的能力,或者失去做人的本钱。 正面和负面的例子都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

去年,一位60多岁、有着30年跑步经验的跑者,从“安然奔跑”到“连微信步数占封面的联系人都删除”,最后回到家人身边,与家人分享故事健康生活,这才是正道。

能力与表现

4、业绩是能力的体现。 能力达不到的时候,被迫做的表现,往往是建立在毁掉健康的条件下。

5、不要总说别人有足够的训练时间和良好的训练条件,才能比你表现得更好。 其实他们未必比你花的时间多,只是练得更科学而已。

6、很多能力的增长是渐进的——比如与跑步直接相关的心肺耐力,以脂肪为能量的燃脂能力(有氧代谢能力),短期内是无法快进的。

7、我不愿意用缓慢的表演来巩固上面的基础。 我总是想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做“快”的表演上。 基本上,我永远只会在这个水平上。

8、成绩与当天的身体状况有关,但主要与基础有关。 一座钢筋建筑,外墙剥落,再简陋,也比土坯墙坚固。

9、总是强调别人的好成绩是气候和地域因素的人,通常用“别人不太好”来掩饰自己的“不够好”。

10.设备没有给我们带来好的性能。 高手赤脚跑得比普通人更好更快。

11、漫无目的的和大神比,不如和同行比。 即使通过科学的锻炼,人的身体年龄也会更加年轻,50岁就可能达到35岁的状态,就足以引以为豪了。 但指望和20岁一样的状态,不过是50岁抱着20岁的天真。 如果真有20岁的人比50岁的人还差,别担心,因为你已经找到了你人生中最差的20岁作为对比样本。

12、对待数据有三种态度:一种是只记录自己的“训练”,甚至只记录核心培训课程的数据。 一种是同时记录“训练”和“每日”,甚至将每日步数换算的距离(系统会自动换算)也视为自己的“已通过距离”,将粒子返回给仓库。 三是即使坐着也可以通过摇动设备来欺骗设备记录步数。

可穿戴设备与生态

13.可穿戴设备是指穿戴在身上看得见、摸得着的设备:跑步手表、心率设备、服装、鞋帽。

生态一方面是指以设备为核心的技术生态,核心是各种分析环境。

生态的另一个含义是指使用某种设备、同类服装、鞋帽的人群之间的社会互动。 这种社交互动可以是在线的,也可以是离线的。

14. 除了帮助我们记录信息以供分析,设备还可以跟踪状态并实施激励措施(例如开启比赛模式)。 但它没有任何医疗作用,也不会给我们带来地位的提高。

指望戴上助眠器的想法是“草草求医”的愚蠢做法。

15、各大厂商的设备80%的功能都是相似的,但没有一款设备是绝对完美的。 大部分需求往往都能满足,但对于自己最关心的细节,就不得不依赖其他设备了。

大多数人无法解释他们为什么选择目前使用的设备。

以老魏个人使用为例:

喜欢动态数据,训练时自动检测记录无氧阈值,功率计算。

我喜欢我可以在手表上现场设置自我比赛,而无需借助手机上的应用程序,然后将其同步到手表。

也很喜欢Polar上一代产品在Sirf模块加持下完美的GPS性能。 放大他们的轨迹图,简直就是一种满足。

同时,我也很喜欢Polar在设置训练时,可以针对交叉心率区间——比如在某个区间设置一个30分钟的心率区间2-3,而不是只设置为“ 30 分钟心率区 2"。

从运动场的定时器功能进入,设置时间间隔,更方便。 途中随着时间倒计时,会直接显示在约定时间内以当前速度能跑多远; 或使用距离作为限制来显示完成需要多长时间 - 一切都与速度有关。 这是我在 Polar 待过的最快乐的地方之一。

我也喜欢Mio精密的睡眠监测技术,可以自主控制监测的起止时间,经多年验证与真实睡眠高度吻合。

…………

但是没有一款大厂的产品能让我们各方面都“满意”。 如果是这样,除非是个人定制。

16.根据以上文章,不要跟着别人配置设备。 无论是作为工具使用的装备,还是身上的衣服。 尤其是鞋子,合脚才叫好。

你必须知道你想要什么。 这个生活中的基本原则同样适用于跑步。

17、越是高手,就越不会在意别人的装备,也不会因为别人的装备比较基础而轻视别人。 可能他自己用的装备在低级玩家眼里算不上高级(但他经历过各种经历,还是最适合他的)。

社交和享受

18、有人跑步(或参加其他运动)是为了健康,有人是为了朋友圈。 甚至参加一些强度较大的运动(比如户外探险)也是为了炫耀朋友圈。

19. 有社交需求的人大多有强烈的被认可需求——这就是为什么我建议朋友们在选择设备时要考虑“人文生态”。 生态虽然主要是指设备延伸出来的硬件本身加上分析环境,但有时也指人文环境。

20、往往为了满足社交的需要,自己的装备不得不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但越换越没乐趣。

装备的更新换代和它给自己带来的运动乐趣是不成正比的。

21、在社交网络上发帖和炫耀可以激励我们,但也会让我们陷入攀比的泥潭。

22. 一起跑步的人提醒你,你的大部分慢跑伙伴都很关心你。 前提是你烂到已经是图了,比如气喘吁吁还想跟上。

23、运动能力不在一个档次的人,不要聚在一起,否则师傅张三会被低手李四拖下水,他们会因为感情不好而离开你。 反观低手李四被高手张三打飞,气喘吁吁,满脸歉意(脸面多的人觉得“丢脸”),何必呢?

24. 不要轻易被社交壮举(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所激动。

25、往往在一段难忘的经历之后,你会发现一个人慢跑对你来说是最幸福的事情。

安全

26、盲目与自然作斗争的人是不成熟的。 有足够经验的人,一般不会盲目冒险。 如果需要挑战危险,他们也很谨慎,非常令人敬畏。

27、一味纠结于身体感觉或数据提示的人,也是不成熟的。 比如你受伤了,你还不肯停下来。

28、疫情期间,还怀念集体活动带来的乐趣,企图组团,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29. 并不是路上的每个人都遵守规则。 盯六路,听八方,是街跑的基本要求。

30、即使你是狗爸,自认为有一本关于狗的百科全书,也不要在路上招惹别人家的狗,尤其是在跑步的时候。

我小时候住在乡下,从记事起我就在家里养狗。 我自以为对狗有些了解,但我从来没有在路上惹狗。

31.最外面的外套一定要能快速脱下,或者有一个腰包可以快速脱下。 我有用一件外套打败恶犬的经验。

32、不要随意闯入机动车道,尤其是在有大型车辆的路段或时段。

33、不管是前进还是倒车(行人好像没有倒车方向),注意电动车。 他们似乎比谁都着急。

34、冬天运动后尽量不要在户外逗留,对身体伤害很大。

你跑步的爱好是什么?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101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