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业的十种形态、休闲农业的九大模式和四大盈利点
简介:休闲农业与所谓乡村旅游相关,但乡村旅游更为丰富,涵盖了“村”的整个概念,即农业、乡村、农民。 对于下乡休闲的城市人来说,“三农”资源可以延伸到产品上。 然而,乡村旅游的概念也不准确。 国家政策层面提出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概念应统称为“乡村休闲”。
旅游的概念必须有“游”的过程。 从自己的城市到周边的村庄,由于地区文化相似,路程也不远,所以不能构成旅游。 从小的意义上说,旅游至少应该到县外去; 说白了,不辐射全国市场就不敢称之为旅游。
乡村休闲市场要半径小,同时要大众化; 它应该是可重复的和季节性的——我们必须对此有充分的理解。 更重要的是,乡村休闲市场呈现差异化。 东部发达地区和西部欠发达地区、大都市和小城市的乡村休闲市场因其市场定位的不同,其规模、产品需求和质量都有所不同。 、经济区位、交通区位、人口基数不尽相同。
市场决定产品。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确定乡村休闲产品的投资方向、规模、路径、模式、业态和产品,而不是像旅游那样盲目大投入、狂开发、乱经营,需要软投资。 ,强调运营化、平台化、共享化。
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时,就会形成休闲度假的消费需求,休闲消费能力显着增强,并呈现多元化趋势。
未来20年,我国人均GDP水平将进一步提高。 预计每年人均休闲旅游次数将超过5次,全国休闲旅游市场将突破80亿人次,呈现爆发式增长趋势。
休闲农业的机会再次爆发。 您会成为休闲农业的淘金者吗?
01 听懂十个单词
面对市场需求,无论项目规模和主题定位如何,现代休闲农业园区都必须从游客体验本身出发,从以下十大基本要素入手,落实到产品设计和游客感知的各个维度,从而使休闲农业向纵深和广度方向发展,丰富休闲农产品内容,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多层次、全方位的休闲体验。 这样打造的休闲农业园不仅特色鲜明,而且充满农耕气息。
奖项——休闲农业的基本要素
观光、体验农业之美必然是休闲农业的基本要素。 经过反复思考,专家认为,“打赏”比“旅行”更能体现休闲农业体验带来的精神愉悦,而且休闲农业中“打赏”的内容和方式非常广泛,可以无限探索和创新。 比如农业嘉年华中的各种创意景观,往往是游客聚集拍照的地方。
采矿——吸引游客、盈利的起点
采摘作为近年来迅速兴起的新型休闲产业,以其参与性、趣味性、娱乐性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成为现代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一大特色。 采摘聚人气,带来财富,成本低,收入高。 是休闲农业园区吸引游客、盈利的起点。 农业采摘的类型不仅可以丰富多样,还可以深度挖掘和细分,比如为儿童、情侣、残疾人等人群打造不同的采摘环境。
品味——给消费者带来一次味蕾绽放的旅程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方式的日益推崇,城市居民也越来越崇尚乡村美食的生态质朴。 对于一些旅行者来说,品尝特色乡村美食,满足自己的味觉享受,是去乡村的动力。
在休闲农业中,“吃”要超越生活的基本需求,升级为“味”,为消费者提供“土产土销”的特色美食,从食材、调味、做法、容器、饮食环境、饮食文化全方位打造不一样的“食”体验,体现鲜明的地方特色,不可磨灭。
学习——发挥农业的教育功能
缺乏科普教育的休闲农业体验是不完整和不完善的,因为从城市人的需求来看,长期生活在城市的人们渴望了解农业的奥秘和乡村的生活方式。 乡村与城市的这种差异性和互补性是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条件。 在休闲农业中,“学”无处不在,比如农业科普和农业生产劳动中渗透出的人的智慧和辛勤劳动,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例如,北京国际都市农业科技园的科普活动室,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近距离接触农业、了解农业技术的绝佳场所,真正寓教于乐。
耕作——休闲农业的灵魂
农耕是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区别于其他休闲产品的最本质体现。 农耕文明是中国几千年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 在发展现代休闲农业过程中,应继承、弘扬、创新其精髓。 现实中,除了农耕博物馆、农耕劳动体验、亲子小菜园等形式,探索更多丰富多彩的体验方式是休闲农园成功的关键。
玩——快乐农耕
轻松有趣的游戏和寓教于乐的活动对青少年有很强的吸引力,容易把成年人带回无忧无虑的童年,引起情感共鸣,延长游客逗留时间,提高游客满意度。 种田是快乐的,如果我们深入挖掘,我们可以创造更多快乐的元素。 例如,辽宁农业嘉年华的农业体验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排队体验。
休息——放松,释放压力
休闲农业中的“休”,不仅仅是指住宿体验,而是要从各个方面给消费者带来身心的放松和享受,符合游客出行的目的。 对于旅游发展必不可少的住宿,在休闲农业中淡化住宿本身的功能,植入乡村文化和农业特色元素,强调乡村独特的住宿体验。
耕种——发现农业的健康功能
乡村不仅可以为游客提供清新的空气、轻松的氛围、原生态的美食等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环境,更重要的是,农业生产的丰富性、完整性和连续性给劳动者的生活带来巨大福祉。 有变化,有节奏,这是完整人性的体现。 如今,雾霾已成为常态天气,城市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许多人向往天然的绿色。 逃离城市、寻找天然氧吧已成为人们放松身心的热点。
淘——快乐“淘宝”
在休闲农业,“道”实现农产品直销,将农村生产者与城市消费者直接对接,减少中间销售环节,大大提高生产者利润。 而且,大多数游客都有购买体验的需求。 因此,如何打造出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产品,并让游客愉快地将产品带回家,也应该是园区经营者最关心的问题。
02 九大商业模式
休闲农业的核心在于运营,运营到位,赚钱也是分分钟的事情。 休闲农业的9种商业模式,仅供学习参考。
1.连片开发模式
以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为主,带动农民集中连片发展现代观光农业。 政府投资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支持和完善水、电、气、路、环卫等基础设施,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和因地制宜开发各类农业休闲观光项目,供城镇居民到农业观光园游览。 、休闲娱乐。
该模式依托自然优美的田园风光、舒适宜人的清新气候、独特的地热温泉、环保生态的绿地,结合周边的田园风光和民俗文化,建设部分休闲娱乐设施,为游客提供休憩之所。及度假、娱乐、餐饮、健身等服务。 主要类型有休闲度假村、休闲农庄、乡村酒店等。
这种模式在全国尤其普遍。 比如上海、北京、南京的郊区,基本上都是采用这种开发模式。
2.“农家乐”模式
“农家乐”模式是指农民利用自己的院落、自己生产的农产品以及周边的田园风光和自然景观,吸引游客在当地进行吃、住、玩、游、娱、购等旅游活动。低价。 主要类型有农业观光农家乐、民俗文化农家乐、民居农家乐、休闲娱乐农家乐、食宿接待农家乐、农家参与农家乐。 例如,成都郊区郫县友爱镇农科村就是这种商业模式的典型代表。 全村原有农户310户,总人口650人,总耕地面积45hm2。 在农业旅游发展的鼎盛时期,全村有旅游接待点128个,年均接待游客50万人次以上,旅游年营业收入达2000万元以上。
目前,“农家乐”模式主要提供餐饮服务。 在浙江省绍兴县,以娱乐(如钓鱼)、农家特色餐为主的休闲农场占调查总数的41.3%。
3. 农民合作模式
农民承包地合理流转后,建立休闲农场,让城镇居民以“认种”方式委托农民种植花卉、蔬菜、果树或经营家庭农艺,让消费者参与农业投资、生产、经营、营销等各个环节,与农户结成密切关系,体验和参与农业管理和农耕活动。
该模型最早出现于1990年代的苏州未来农林世界。 当时称为“市民农场”。 土地被分割成50平方米,出租给城市居民; 后来,在不同的地区演变成各种类型的管理方式。 例如市民种植纪念树、纪念林,市民出租农舍经营农家乐等。 据2006年最新调查显示,在苏州望山休闲农场,农民将自家房屋的一层出租给城镇居民经营餐饮农家乐,年租金收入可达5万元。
4、产业驱动模式
休闲农场首先生产特色农产品,形成自己的品牌。 再通过休闲农业这个平台,吸引城市消费者购买,从而带动行业发展。 在这样的公园里,游客不仅吃喝,还带回了土特产。
比如浙江省冀东镇的山洼子农场,门票100元,除了中餐50元外,游客在离开农场时还可以带回价值50元的土鸡和高山特产蔬菜一只。 在此基础上,园区经营者注册自己的品牌,在自己的养殖基地种植蔬菜和家禽,并在市内设立销售网点,或与一些企事业单位联合,直接销售时令产品。 这种模式很受都市人的欢迎。 在浙江省绍兴县的调查中,采用这种模式的公园占总数的37%。
五、村镇旅游模式
在建设新农村的新形势下,许多地区将发展休闲农业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 以古村落、古镇、古宅、新农村格局为旅游景点,发展观光旅游。 主要类型有民居院落、民族村落、城镇建筑、新村风貌等。
例如,济南市重点建设13个中心镇和30个重点镇,充分利用小城镇周边的风景名胜和人文景观,大力发展休闲农业。 其中,历城区中工镇、六步镇等一批郊区小城镇已成为城镇居民观光、娱乐、度假的休闲农业基地。
又如南京金桂园农场开发公司,也在结合新农村建设,在南京近郊桥林镇开发休闲农业。 他们试图将农村居民搬迁到集中安置点,以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卫生条件,然后利用腾出的宅基地发展休闲农场和园林经济,发展休闲农业。
6.休闲农场或观光农场模式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去公园休闲的方式,而是寻求一些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方式. 利用假期到郊外体验现代农业风貌,参与农业劳动、垂钓、休闲娱乐等,社会对农业观光休闲的需求不断增加,使得我国众多农业科技园区逐渐由单一的生产演示功能转变。 是一个具有休闲、观光等多种功能的农业园区。
主要类型有田园农业、园林观光、农业科技、农耕体验等。 如北戴河的“吉发农业观光园”、北京的“朝来农业园”、上海的“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苏州的“未来花园世界”、珠海市农业科学中心示范基地等,也都有吸收外国休闲农场。 或者说很多观光农场的经验和设计想法。
七、科普教育模式
利用农业观光园、农业科技生态园、农产品展示馆、农业博览园或博物馆,为游客提供了解农业历史、学习农业技术、增长农业知识的教育活动。 农业园区主要类型有农业科技教育基地、旅游休闲教育、少儿教育农业基地、农业博览园等。 例如,农业科技园作为连接科教单位科研成果与生产实际的重要纽带,为农业科技成果展示和产业孵化提供了舞台。
目前,我国一些高校或科教单位设立的农业科技园区与国外的农业科技园区十分相似。 基础平台有力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辐射推广。
八、民俗旅游模式
民俗旅游模式以田园风情、民俗文化为旅游景点,充分突出农耕文化、地方文化、民俗文化的特点,开展农事展览、民俗技艺、时令民俗、节庆、民歌等休闲旅游活动以及歌舞等,增加了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 主要类型有农耕文化、民俗文化、乡土文化和民族文化。
9.休闲度假模式
随着乡村休闲农业的发展和旅游步伐的加快,乡村旅游产品也在经历着从“观光”到“休闲”、从观光到体验的发展。 可选择的类型有:景观田园型、生态养生型、农耕参与型(牧场/农场)、农业观光型(现代农业园区)、项目导向型等。
03 四大休闲农业盈利点
投资最重要的是盈利。 只有找到休闲农业的引爆点,打造可盈利的盈利模式,才能持续盈利、赚钱! 那么休闲农业的盈利点有哪些呢? 就让农业君来给大家说说吧。
一、亲子文化
亲子农业是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延伸发展起来的,具有引导城市家庭体验田园风情和田园生活的作用。 发展亲子农业旅游,必须真正把农业生产管理好。 如果进行农业生产,势必会失去乡村旅游原有的韵味,削弱乡村旅游对外国游客的吸引力。
2.健康健康的文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的恶化,人们生活消费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将精力投入到自身的健康中,养生成为一种时尚追求。 因此,不少企业家逐渐将目光投向乡村,将健康健身带入乡村,赋予休闲农业新的功能,为休闲农业的发展开辟新的途径。
三、养老文化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辛辛苦苦为家人儿女辛辛苦苦干了一辈子的老人也到了该享受的时候了。 休闲农业的目标群体不应只关注年轻人。 年轻人有工作,只有假期才有时间放松,而老年人则可以随时进行。 在休闲农业中加入养老元素,将是休闲农业的又一新方式。
4.乡愁
当前休闲农业的火热发展,正是都市人寻找怀旧情怀的体现。 因此,休闲农庄作为越来越受到乡村欢迎的新兴产业,发展休闲农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游客情怀为目的地”的出发点,让游客在乡村找到回忆。 ,从而真正体验到当地文化的归属感。
一诺农旅策划视频号:(关注更多农旅文化,更多落地盈利项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