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防护,远离跑步训练伤害
科学防护,远离跑步训练伤害
■白雪华梁媛媛
跑步训练是军事体能训练的主要内容之一。 战友们进行跑步训练时,如果身体功能储备不足、训练负荷重、技术动作不到位、预防伤害意识淡薄等,很容易造成训练受伤。
常见的跑步训练有3000米跑、之字跑、蛇跑、障碍跑等,不同类型的跑步训练对官兵的体能要求不同,容易发生的训练损伤也各有不同。特征。
战友们跑3000米的时候,下肢的骨骼和关节需要持续承受重量和屈伸。 如果训练时间过长、强度过高,关节负荷可能超出生理承受范围,导致膝关节、小腿、踝关节慢性损伤。 常见的慢性损伤包括髌骨软化、胫骨骨膜炎、胫骨疲劳骨折和足底筋膜炎。 髌骨软化主要表现为髌骨周围疼痛,跑步、上下楼梯、下蹲时疼痛加剧。 胫骨骨膜炎和胫骨疲劳骨折主要表现为小腿局部疼痛,活动时加重,休息后缓解。 有的战友跑步时感觉小腿前侧、外侧肿胀、疼痛。 很可能是胫骨骨膜炎或胫骨疲劳骨折,应及时就医。 足底筋膜炎主要表现为足跟或足中部疼痛。 如果跑步时间过长,足底肌肉和筋膜长期处于高负荷状态,很容易造成足底软组织损伤。
在百米冲刺、折返跑、蛇形跑等训练中,同志们需要快速完成屈膝、踢腿伸展动作,需要下半身肌肉的爆发力发挥。 如果训练时用力过猛,很容易造成急性肌肉拉伤,如臀大肌拉伤、大腿后侧腿筋拉伤、小腿三头肌拉伤等。
障碍跑需要较高的身体灵敏度和协调性。 同志们在穿越障碍物时要进行跳跃和落地动作。 如果身体协调性差,技术动作不到位,就可能落地不稳,造成膝关节、踝关节急性扭伤,甚至骨折。
如果同志在训练中不慎发生训练损伤,要及时采取正确措施,控制损伤的发生和发展。 发生肌肉拉伤、关节扭伤等急性损伤时,应遵循防护、休息、冰敷、加压包扎、抬高等治疗原则。 以脚踝扭伤为例。 发生扭伤时,应停止训练,在战友的帮助下转移至安全位置,然后将患肢抬至凳子、椅子等高处,并用绷带包扎踝关节。 不要包裹得太松或太紧,并检查远端脚趾皮肤的颜色和温度,以确保绷带不会挤压神经或阻碍血液流动。 同时,用冰袋将冰块敷在伤口上。 建议每次涂抹15至30分钟,每隔1至1.5小时重复一次。 如果感觉局部太冷、疼痛,可以休息一段时间后取出冰袋,进行冰敷。 完成上述治疗措施后,应去医院进一步检查,并遵医嘱进行适当的物理或药物治疗。 疼痛和肿胀症状缓解后,受伤部位可能会出现肌肉无力和关节僵硬。 建议积极开展肌肉力量训练、关节活动范围训练、肌肉灵活性训练、本体感觉训练、运动协调性和灵活性训练等,恢复到受伤前的运动能力。
发生慢性损伤时,可根据损伤部位和疾病特点佩戴合适的防护用品。 髌骨软化的患者可以佩戴具有稳定髌骨功能的护膝或髌骨带; 胫骨骨膜炎患者可以使用小腿加压套固定小腿,以减轻酸痛; 足底筋膜炎患者可以使用具有足弓支撑功能的运动鞋垫,以减轻脚底压力,缓解疼痛。 通常建议仅在训练时佩戴护具,不需要运动时或病情缓解后不建议佩戴,以免形成对护具的依赖。 穿戴护具时,应紧贴身体,不应明显妨碍肢体活动。
另外,要积极进行受伤部位及邻近关节的功能训练,增强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和稳定性,防止伤情进一步发展,同时防止病情复发。时间。 如果出现髌骨软化等膝关节损伤,可以先进行股四头肌力量训练,增强膝关节的稳定性。 安静的深蹲练习是增强股四头肌的常见方法。 背靠墙,双手叉腰,在膝关节不疼痛的情况下静静蹲下30秒至1分钟。 静蹲时,脚尖朝正前方,小腿保持与地面垂直,膝关节不超过脚尖。 膝关节的慢性损伤常常与髋关节的稳定性不足和力量弱有关。 因此,除了股四头肌力量训练外,还应适当进行臀部肌肉力量训练,如蹲下、行走等。 双手保持半蹲姿势,背部靠在腰部,蹲下时双脚交替向前或侧向行走。 10至15步为1组,每次训练3至4组,每周3至4次。 注意训练应在无痛或微痛状态下进行。
大多数训练损伤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通过科学训练和有效预防,可以将训练损伤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同志们跑步时应尽量选择专业的训练场地,减少对下肢骨关节的影响; 跑步前做好热身运动,如高抬腿、立卧撑跳、半蹲等; 跑步时,可以选择鞋底较软、有一定足弓支撑的运动鞋; 跑步后可以通过相互按摩、下半身肌肉静态拉伸、滚动泡沫轴等方式放松,减轻肌肉酸痛,恢复肌肉弹性。 训练时要注意适当休息,防止身体过度疲劳。
不同类型的跑步训练也需要有针对性的预防。 跑3000米时,一定要把握好呼吸节奏,掌握正确的跑步技巧。 跑步时尽量保持躯干直立,不要左右摆动幅度过大,控制步幅不要过大,适当增加配速频率。 平时加强下半身力量训练和核心力量训练,如平板支撑、弓步深蹲等。 进行蛇形跑、来回跑时更要注意训练前的准备活动。 跑步前,可以通过下肢动态拉伸、深蹲跳等方式充分激活神经和下肢肌肉,避免因肌肉粘度高、神经兴奋性不足而造成肌肉拉伤。 平时多做静态伸展运动,增强下肢肌肉的灵活性。 进行障碍跑时,应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避免因身体运动变形和落地不稳而造成关节和骨骼损伤。
及时就医
■ 金猛彭帅
周日,新兵小张在第82集团军某旅训练场跑步。 在前几天的基础体能考核中,小张的表现不佳,尤其是3000米跑,距离传球距离还差了15秒。 为了通过后续的基础体能考核,小张为自己制定了详细的训练计划。 除了日常训练外,每周还进行3次长跑耐力训练和2次力量训练,周末进行3000米跑测试。
经过一段时间的严格执行训练计划,小张的表现有所提高。 但最近训练时,他经常感到右脚脚底隐隐作痛,尤其是剧烈运动时。 由于担心脚痛影响训练,小张前往健康公司寻求军医帮助。
经值班军医检查,诊断张某患有右足跖骨疲劳性骨膜炎。 他给他开了一些活血化瘀的膏药和止痛药,并建议他限制受伤脚的活动。 值班军医告诉小张,疲劳性骨膜炎的发生与运动量过大或身体负荷过大有关。 如果突然加大训练量或持续进行高强度运动,局部反复劳损可能会引起骨膜炎,从而可能导致疲劳性骨膜炎。 因此,训练时要逐渐增加运动量。 如果在训练过程中出现足部疼痛、肿胀、压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防止伤势加重。
由于及时发现和治疗,小张的病情很快好转。 通过这次经历,小张调整了自己的训练计划,不再只追求训练量和训练强度,而是劳逸结合,循序渐进,逐渐提高了自己的训练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