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休闲观光农业项目定位的思考

日期: 2023-07-03 01:00:34|浏览: 571|编号: 19188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关于休闲观光农业项目定位的思考

摘要:“十二五”以来,特别是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各级地方政府对区域休闲农业发展的定位越来越理性。 以苏州市曹杨生态农业园区为例,简述了在规划讨论过程中,立足当地群众需求,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立足可持续发展生态节能,在政府专项建设资金高效管控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运营阶段可操作性几个方面的定位,总结出新形势下休闲农业发展项目定位的思路路径,同行们可以从中学习。

关键词:休闲农业; 项目定位; 苏州曹杨生态农业园

CLC 编号:F320.1 文件代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 (2016) 07-0591-02

目前,休闲观光农业项目定位的研究现状存在两个问题。 一方面,政府资助项目过多,追求规模化、高品位、堆叠式展示高新技术成果,不顾建设成本和项目运营难度。 另一方面,企业或个人资助的项目忽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是只追求经济效益的纯粹经济模式。 在旅游农业发展过程中,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前提,防止盲目追求旅游农业发展造成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1]。 本研究从休闲农业项目的“三大生命功能”(生产功能、生产功能、生态功能)结合项目运营的三大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做出科学定位。 苏州草杨生态农业园是苏州市相城区草湖街道管辖的政府投资、政府管理的综合性休闲农业园区。 位于相城经济开发区(草湖工业园),东至广济北路,南至草湖大道,西至唐浜路,北至永昌泾,总面积78.2 hm2。 预分区定位为入口为绿色生态区(含购物超市)、水稻种植区(11.2 hm2)、果林种植区(24 hm2)、水产养殖区(高标准池塘养殖14 hm2、12 hm2)生态河文化)、水八仙(2.3 hm2)、智能温室及常规蔬菜、休闲设施建设、休闲茶室、观光垂钓、农家餐厅、儿童游乐教育、集现代农业、生态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农业和乡村旅游。 结合苏州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对曹阳生态农业园区现状进行分析,经过多次论证,初步形成了以下发展格局定位。

1“以人为本”立足满足原居民就业设立农业发展项目

“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要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的新型工业农业城乡关系” “城市引领农村、工农互惠、城乡一体化,让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2]。作为政府投资为主体的项目,首先要考虑当地民众利益最大化,让当地民众利益最大化的最好办法就是让更多的原住民参与进来,基于大多数原住民的共同技能,是当地政府的综合定位统筹民生、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设置相应的项目开发,有效融入原居民就业。

项目位于苏州市相城区草湖街道泥灰村,原居民3600余人。 是当地城乡一体化发展较早的一个行政村,大部分从事养殖业和传统农业生产。 据分析,泥灰村急需就业人员约300人,其中具有水产养殖技能的失地农民约100人,具有传统农业生产技能的人约100人,打算从事服务业的人约100人。

项目定位围绕及时消化泥灰村300人就业的目标,设立了水体综合开发项目、“生态果米”种植项目、休闲农业综合配套服务项目。 服务的三类失地农民将接受专业培训,并被招聘为园区工作人员。

2“因地制宜”立足于延续原有农业生产,推进农业开发项目

观光农业园区的规划往往存在于多个州。 合理利用原有资源、避免大规模建设、降低建设成本、因地制宜、顺其自然也是一种生态设计理念[3]。 公园内有传统生产果林24 hm2。 为提高传统生产性果林的生命力,增加农业旅游的观赏性和参与性功能,同时又不实质性破坏原有的基本格局,制定了立体改造策略。 。

由于生产中合理利用土地的要求,传统果林大多要求地块方正,田间无道路,密度均衡,品种单一,花果期集中。 升级为观光果园时,要求土地空间划分线流畅、田间曲折、疏密均匀、品种多样化、花果期延长、农业观赏季节明显。

田间地面以错落有致的石板铺装形式勾勒出一条“流畅线”的人行步道,一是打破原有单调的地面条件,二是方便游客步行穿过田间采摘水果、欣赏美景。花朵。

道路两侧果树下局部种植花灌木,一是打破果树下垂直视觉的单调,二是增强田间农业景观的季节效应。

在沿路视觉路径上进行局部间苗、补苗,打破了田间果树的常规种植形式,在园林形式上形成了“密密麻麻”的景象。

3“优势突出”立足弘扬地方农业特色打造品牌农业

苏州的农业是文化农业。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催生了水八仙、果八仙、旱八仙、野八仙的农业文化。

作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相城区在推进建设过程中,形成了西部优质种植区、东部高效渔业区、中部生态休闲观光区的总体格局。现代农业园区。 在全面实施苏州“四百万亩”工程中,充分挖掘“优质稻米、特色水产品、蔬菜水果、休闲农业”的产业优势。 坚持标准化、品牌化发展目标,打造品牌农业。 通过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认证,提高注册农产品品牌附加值,与科研机构合作,以科技推动品牌农业发展。

通过分析曹阳生态农业园区资源优势,整合水稻生产和特色水产资源,突出曹湖工业园区水域特色,打造“曹阳”优质大米、特色水产品等名优农产品品牌。 通过推行“以水养鱼”、“以鱼净化水质”等生态推广现代养鱼理念,将常规水产品养殖与特种水产品养殖相结合,实施标准化、规模化、高效养殖模式。

4“临水而居”立足江南水上田园风光和旅游文化打造

河上有钢架温室,上面拉着蔬菜和藤蔓,游船下沉。 形成“瓜果水走廊”。 大片水面上用竹筏种植空心菜或生菜,形成“水上花园”景观。 可灵活运用“瓜果水廊”的表现形式[4]。

选择路径适宜、风景宜人的水岸路口设置游船码头,利用大量游船,形成“吃在游轮上、住在游轮上”的水乡文化主题之旅、在游轮上玩耍、在游轮上行走、在游轮上游泳”。 一是解决农用地建设用地指标少的限制。 二是形成具有特色的“江南水乡农业行”系列活动。 设置门类较为齐全的传统渔业项目,打造江南地区最齐全、规模最大的钓鱼俱乐部,增强园区发展的潜在竞争力。 以“水”为媒介,吸引更多对水文化感兴趣的游客,提高公园运营项目的经济效益。 项目运营过程中应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确保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 对于湿地环境下的生态农业观光园区,项目规划包含的内容较多,如湿地环境保护规划、土地利用及居民规制规划、游览线路及服务设施规划、绿化规划等内容尤为重要[5] ]。

5 政企校联动,提升园区资源多重价值

单一农业园区往往科研实力不足、资源配置利用率低、旅游淡季客流量低、参与社会活动综合竞争力弱。 江苏省农委成立江苏现代农业校企合作联盟,加强政府、学校、行业、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构建政府间合作育人、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四方合作关系。 、政府、学校、企业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遵循平等、合作、创新、共赢的经营准则。 遵循专业共建、人才共育、流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运行机制。 遵循“人才培养、科技服务、师资培训、岗位实践、就业创业”五位一体的运营功能。

在现代农业校企合作联盟大平台运营框架下,一是相关教师组建科研服务团队,到园区共同开展科技研发; 二是将园区特色资源有机融入学校教学中; 该专区允许大学生携带自己的项目入园创业。 通过合作共建,园区将建设成为苏州地方特色农业技术研发基地、大学生现代农业创业基地、苏州市现代农业大学生实训基地、苏州市现代农业科普教育基地。苏州.

6融入“城市”,有效体现“市民农场”的特殊功能

观光农业园的顾客主要是生活在城市、向往乡村自然环境的城市居民。 然而,观光农业园区的功能分区往往只从功能角度定位,强调各功能区的项目属性,大多忽视了游客的个性化需求[6]。

园区位于相城经济开发区(草湖工业园区),周边企业和居民聚集。 从政府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看,苏州市相城区曹杨生态农业园的首要功能之一是满足企业员工和居民休闲、运动等日常生活功能。 在整体功能定位时,力求体现融入所在区域城市的优势,一方面切实满足周边居住群体的居住需求,提升园区的社会效益; 另一方面,为园区今后的正常运营建立了固有的客户消费群体,增加了园区的经济效益。

参考:

[1] 郭志海. 日本观光农业对江苏省现代农业发展的启示[J]. 江苏农业科学, 2015, 43(12): 579-581。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中共十八大以来重要文件选编(上)[M]. 北京:中央文学出版社,2014。

[3]吴松勤,陈素娟。 高职院校“观光农业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 园艺与苗木,2015(10):52-54。

[4]吴松钦. 因地制宜在观光农业园区规划中的应用[J]. 北京农业,2015(31):162-163。

[5]周玉明. 湿地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以苏州成湖生态农业观光园为例[J]. 江苏农业科学,2014,42(5):148-150。

[6]吴松钦. 追求“城镇化需求”内涵打造休闲观光农业园区[J]. 吉林农业,2015(22):16。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101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