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不间断跑步:当我坚持晨跑时,我在坚持什么?

日期: 2023-07-08 05:00:13|浏览: 390|编号: 19560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七年不间断跑步:当我坚持晨跑时,我在坚持什么?

七年前一个平常的春日,阳春三月只剩最后两天。 薄薄的叶子刚剪完,树上开满了花。 北京的春天已经溢满了大地,连空气中流动的风都是温暖的。 我已经从几天前的试跑中恢复过来,并决定再次开始我的常规晨跑。

这并不是一个冲动的决定。 我认真地尝试了试跑,做了足够的心理建设,甚至还提前了解了很多关于跑步的知识。 但当时我还是没有想到,从那时起,已经七年没有间断过。

刚开始晨跑的时候,我只给自己定了一个“连续100天”的目标。 后来我觉得我必须跑四个赛季才算完整。 而当我真正跑了一年之后,生活的惯性就让人觉得没有必要停下来。 后来我也遇到过一段倦怠期,但都是我一个人解决的。

这种感觉就像村上春树说的那样,即使有所谓的终结,也只是暂时的终结,终结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就像活着一样。

无七年之痒

严格来说,整整七年里,我并不是每天都跑步,也不是每天早上都跑步。 例如,当我第五天回到家乡时,我确实中断了一次,因为我对自己不合时宜的跑步行为感到害羞。 比如,在山里长途徒步的日子里,因为每天徒步的强度本来就很大,再加上时间紧张,缺乏合适的场地,难免要搁置几天,用步行代替跑步。 再比如,当我坐夜车去其他城市时,如果早上没有时间,我就会改跑夜跑。

总的来说,除了以上三种情况,只要我早上在床上醒来,那么我一定会去晨跑。

回首过去,七年似乎过去了,跑步还是跑步,坚持还是坚持,我不再是以前的我,跑步也不再是以前的我。

在我开始跑步的前两三年里,我写了很多关于跑步的文章,包括平凡的日常生活和各种感悟。 但三年后,我渐渐失去了表达自己跑步的欲望。 当初火热的爱情和痛苦的坚持,都变得平淡而深沉。

我和跑步就像是度过了热恋期的恋人,逐渐拥有了一种可以抵抗漫长岁月的浪漫主义——没有夸张的掌声,也没有昂贵的礼物来奉承,只要长久的陪伴就足够了。

前几天,有网友在我的跑步打卡状态下留言,问我跑步七年有没有感觉到“七年之痒”。 我有点惊讶。 如果他没有来问,我根本就不会记得这个词,所以我就回答:我已经习惯了。

前不久,读了村上春树的《当我谈论跑步时,我谈论什么》,看到了几个开始接触跑步的朋友。 他们聊了很多,一些想法渐渐又生了出来。 于是,在没有“七年之痒”的第七年,我决定重新提起跑步。

七年晨跑回忆录

说到跑步的原因,我不得不承认它们与跑步本身无关,但正如《鸡汤》中所写,我希望它能在某些事情上拯救我,比如改掉懒惰的生活习惯,塑造励志的人设计、健康和健身等等,甚至只是为了追随这种时尚生活方式的潮流。

总之,我的出发点似乎并没有那么热情。 我不是一个生活颓废却突然改变自己的励志人,也不是一个没有运动基础却通过跑步实现蜕变的运动员。 因为我是一个不晚睡、喜欢锻炼的人,跑步对我来说就像是一个不小心闯入我生活的朋友——如果平日里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波澜的话,那我会很幸福。 欢迎某种改变。

跑步的第一个月并不顺利。 全凭本能跑步的结果是,即使走走停停,你还是会累,腰疼,腿疼,上气不接下气。 后来我开始自学跑步姿势和呼吸技巧,学会调整步频和步长,控制心率和节奏。 跑步的第100天左右,都是依靠身体的感觉来探索跑步方法,能够跑到五分钟的速度,整个过程节奏非常稳定。 跑步就变成这样了。

跑步了半年左右,我逐渐放弃了学习跑步。 因为有些知识已经融入了我的肌肉记忆,而有些知识被我视为鸡肋——理论上是正确的,但刻意追求跑步姿势却让我感觉像是“在邯郸学走路”,很不舒服。 我开始认识到,学习跑步需要抓住要领,但不应该拼命。

第一年冬天,是最难养成跑步习惯的时候。 早起床,离开温暖的房间很难,在寒冷中出去跑步更难。 我不知道有多少个冬天的早晨,我用血淋淋的方式鼓励自己:“一、二、三,起床!” 确实没有什么秘药可以突破这个障碍和瓶颈,但他还是咬着牙,继续往前跑。

坚持了整整一年,我大概能体会到晨跑所能经历的所有痛苦。 即使此时我已经有一些疲倦的感觉,但我仍然会习惯性地跑步。 就我感觉,真正的习惯大概就是在这个时候建立起来的。 至少可以说100天还不够,21天更是痴心妄想。 于是,我写了《坚持晨跑三部曲》来记录我一年来晨跑的感想。

在两周年纪念日期间,一些最初对跑步的幻想开始消散。 说实话,跑步让我变得健康、强壮,但它并没有像人们声称的那样神奇地改变了我的性格和思维。所以,我写了这篇文章《请不要指望跑步能拯救你》回顾一下这种感觉的变化

打破了跑步的幻想后,形成的习惯变得越来越纯粹,不再像喝水、吃饭那样停不下来。 我也开始体验跑步本身的乐趣。 跑步时,我不再改变路线,不再听音乐,不再环顾四周。 我学会了关注自己的身心,学会了发现运动本身的美丽。 于是,我又写了一篇《一个人跑步有什么乐趣》来记录这些感受。

不得不提的是,在早跑的前三年里,我不得不面对各种伤病。 最初几年,每年秋冬季节,我都会遭受一些大大小小的伤害,比如足底筋膜炎、跟腱炎、髂束综合症等。 寒冷天气和忽视热身的必然后​​果。 虽然不严重,但是需要一两个月的漫长恢复期才能完全康复。

近年来,我很少对跑步有新的想法,似乎与它有着一种君子之间淡如水的友谊。 疫情三年后,一股参与体育的热潮开始愈演愈烈,全国各地的赛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诚然,民族体育的发展、竞技体育的提高,注定离不开体育商业化的进步,但我始终与这种热衷保持着谨慎的距离。 有时候,跑步就像参加比赛一样。 怀念过去的仪式。 多年来,我只是日复一日地在早晨跑步,从天通苑的路边跑到江府公园的跑道上,然后进入元大都遗址公园。

就这样一一回忆过去,我突然发现我今天的跑步观念与以前大不相同了。 而且,我突然有些疑惑:既然当初坚持的理由已经消失了,那现在的坚持又是什么呢? 于是就有了这样一篇文章,正如村上在序言中所说:“无论动作多么微不足道,只要每天坚持下去,总会从中浮现出类似客观认知的东西。”

纯粹的跑步者

当我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好,我不禁开始关注配速和距离,关注各种马拉松的信息。 为了迎合这种心态或者为了提高一点成绩,我开始带着一些痛苦去跑步。 跑步的过程中,我还把注意力集中在手机屏幕上冰冷的数字上。 我总感觉内心炙热的灵魂被冷漠的数字怪物抓住了。 就跟消失了一样。

后来我还真参加了几次马拉松。 当我亲身感受到什么是“山外还有山”时,我逐渐发现,跑步者虽然是在路上跑步,但也有不同的类型。 有的人刻苦训练,提高各项跑步数据,只是为了在体育比赛中不断突破自我; 有些人只是随意跑步,却将其视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成为谋生职业。

这个世界最令人着迷和好奇的地方在于它包罗万象且各不相同。 当村上春树在查尔斯河奔跑时,他不禁感慨:他们有自己的节奏和及时性; 我有自己的节奏和及时性。 两者是完全不同的东西,我和他们不同也是理所当然的。

就我而言,当我发现在冷冰冰的数据上超越自己并没有太多满足感时,我逐渐从一个注重数据的理性跑者变成了一个有跑步意识的感性跑者,并逐渐意识到,人总是存在的事实——“所以我就是这种跑步者”。

放弃对成绩的关注后,日常跑步就是一种舒适的有氧运动。 没有严格的跑步计划,也不注重数据的级别和数量,因为我足够了解自己的身体,学会如何与它相处。

这种改变并不是突然的灵感闪现,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观念转变,或者可以说是一个自我认识的过程。 当然,我更倾向于认为这是一种注定的转变,因为如果我们长期坚持,很多事情都会回归本质,达到与我们自身本质相符的结局。

正如村上春树所说,不管别人怎么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自己喜欢的事,这就是我的生活方式,这就是我与生俱来的性格,就像蝎子生来就是为了螫人,鲑鱼注定要回归江河。它的诞生。

不仅仅是跑步,当我们面对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时,都值得反思一个问题:当我们坚持的时候,我们是在坚持自己,还是在坚持别的什么? 简单来说,以前的坚持大概可以称之为“纯粹”。

比如,当我们出发去旅行时,我们想要感受风月,体验异地的文化; 真正的旅行者永远不会通过旅行来炫耀什么,而那些东西远没有旅行的过程重要。 比如,当我们尝试去爱一个人的时候,我们应该表达出最真诚的赞美,给予对方从人性最柔软的地方共同成长的力量。 一个真正的亲人、朋友、爱人,不应该以爱的名义来修复自己不完整的人生,满足自己的欲望。

不可否认,人们的认知是不断变化的,好的开头和好的结局自然就是一个完美的故事。 但经历了一些波折之后,最终达到完美和真意的,却并不是一个好故事。 我希望无论我们为什么开始跑步,都能在跑步的过程中找到自己与跑步之间最真实的关系。

纯洁恒久,这就是我的主张。

很喜欢

接下来我自然可以说说我的感性(或休闲)跑步者,所谓喜欢跑步本身大概是什么样的感觉。

首先,自然是身体的良药。 我实际上不确定跑步者是否因为想跑步而必须保持体形,或者跑步者因为跑步和锻炼而保持健康和饮食健康? 证明这个问题的逻辑最终必然会陷入循环验证,或许只是相互因果的良性循环。

但总而言之,跑步让你保持体形是不言而喻的,而且身体的治愈总是比灵魂的治愈更明显。

其次,不得不提一下心情的治愈。 村上春树在书中提到“琐事似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多”,并将琐事列为阻碍跑步的原因。 但我觉得,虽然生活充满无奈,但跑步恰恰成为了一种合适的出路——有氧慢跑适合当你在深入思考某件事时,也许时不时就会闪现灵感; 如果琐事把人像监狱一样困住,那就拼命奔跑,大汗淋漓,这与村上所说的不谋而合,“似乎一切都被从身体最深处挤出来了,一种类似于自我放弃的爽快感”自发地产生。”

然而,更多的情况下,跑步其实并不能帮助解决生活琐事。 看看沿途的花花草草和来来往往的人,把跑步当作一种生活的调味品,这也是一种自我治愈的方法。

那么,跑步可以在平静中产生一种愉悦感。 如果我们怀着平静、无阻碍的心情去跑步,这种纯粹的跑步很容易让人沉浸其中,体内产生内啡肽等令人愉悦的物质,跑步就变成了一件无比快乐的事情。 这种感觉不是心花怒放、幸福快乐,而是像喝了一口不太浓烈却回味悠长的陈年美酒,像在竹林雨帘下的茅草屋里小睡一场美梦。 ,就像奔跑一般,突然间,周围的杂物全部消失,只剩下白云在他的周围,他的身体一轻,目光忽然变得清澈起来。

就我个人感受而言,当我以舒适的心率连续跑到10公里左右时,就会出现类似的感觉。 惭愧,大概是因为自己不够专注,很少有什么可担心的,这种极致的快感总是找不到的。

最后想说的是,我在这里说跑步,无非是一个记录和分享,但我并不是真心推荐这种运动。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早已熟悉了宣传跑步的文章。 除了健康和缓解忧虑之外,他们还提到了诸如提高自律、自信、专注力以及重塑习惯和身材等好处。 但我觉得跑步给每个人带来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既不能一一实现,也不能一无所获,就像人喝了水才知道热不热一样。

我们可能确实需要这样一个对跑步充满期待的机会来开始跑步,但我还是觉得有必要把这件事的前因后果说清楚,以免跑得越久,就怀疑跑步的得失,并体验“竹篮子”,水无物而流失。 欲知山中之事,必问樵夫。 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樵夫。 如果你已经兴奋了,不如先学会静下心来,然后去“上山打柴”。

坚持的本质

每当我提起坚持晨跑这件事,大概都能引起观众的敬佩。 这种与他无关却又是别人无法企及的敬佩,其根本原因,恐怕就是对持久意志力的敬佩。

然而,我觉得真正发挥意志力的日子,是那些必须早起的日子,以及寒冷的冬日早晨。 尤其是坚持了一两年后,“坚持晨跑”四个字的前两个字就失去了意义。 晨跑不再是需要坚持的事情。 我想我早就喜欢这种交替双脚的方式了。 简单的练习。

正如村上春树所说,跑步与意志力关系不大。 “喜欢的可以坚持,不喜欢的就坚持不了多久。”

引用柏拉图《乌托邦》中对“勇气”的定义,形式上的坚持无非是一个人实现精神上对身体的掌控,而精神上的专注和坚定则需要更强大的勇气。

对于我来说,这种坚守自我的勇气往往更加难得,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成长”并不是坚定地成为理想的自己,而是被环境同化,成为一个适合自己的人。与此一致 一个更适合社交的人。

我想我们都对自己的未来抱有纯粹的想象,至少在现代教育体系中,不存在世俗世故和“厚黑学问”这样的生存方式。 然而,当我们在践行自己的价值观时,一旦碰壁,我们就得另辟蹊径,当我们失意时,我们就得学习新的成长方式,当我们迷茫时,我们难免会怀疑自己……在这种情况下,坚持自己的信念就变得非常困难。 柏拉图将其归因于社会环境,而叔本华则认为这是个人资质的平庸。

就我自己的感受而言,在同化的微妙过程中,不存在是否接受同化的主观能动性。 这完全取决于漩涡中每个人的性格特征是否足够坚韧。

总之,坚持自我远比坚持晨跑困难,尤其是这几年,我一直生活在自我怀疑中。 我想我并不是叔本华所说的那种资质非凡的人,我的自信也如水中月般虚无缥缈。 而我唯一反抗世俗的勇气,无非是权衡利弊后放弃挣扎的自洽和性格迟钝。

再说远一点,我想说的是,我晨跑坚持的并不是意志力,因为无论我做什么,一旦时间足够长,单靠意志力是不可能的。 我的晨跑始于意志力,但最终到达了长期的热爱和习惯。

我和我的桥

现在每次晨跑,我都能记得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比如坚持晨跑100天、一年、1000天,也能永远记得那个充满希望和希望的人。为未来而奋斗的精神。 自己的。

跑完“七年之痒”后,那些执着的目标早已放下,但我依然怀念那时的自己。 我想我会继续跑步,不问归期。

至于坚持的原因,除了上面提到的去糠存糠的喜欢和长年累月的习惯之外,我把“坚持晨跑”作为我与过去的自己联系的唯一途径。 我所坚持的是对生活充满热情的旧自己。

看似只要自己奔跑,就充满希望,但一旦放手,可能就真的对生活心灰意冷了。

只要早上我还穿着跑鞋出门,我就总能想起2016年的春天,那个充满希望的春天。 也许这种持续不断的仪式感也会成为我勇敢坚定人生初心的精神通道。

理想是虚无的,但体育却更加务实。

真正的跑步者

我晨跑的另一个想法是,我知道我的敏感度总是存在一些优柔寡断和感伤的地方。 如果没有什么可以挽回,忧心忡忡的性格很容易在单一情绪中螺旋式下降,越陷越深。

因此,为了避免养成过于女性化的性格,阳光和运动就成了不可或缺的调节剂。 对此,柏拉图在《乌托邦》中也提到,“只注重体育运动的人往往变得过于粗糙,而只从事音乐和艺术的人则难免过于软弱”。

这些年来,我见过很多人来来去去,跑着跑着,不跑着。 七年前我在跑分软件上认识的人,大部分都在这两年消失了。 就像烟花易冷,承诺易碎一样,真正的跑步者也需要经历数次历练,才能淬炼成钢。

我不喜欢用跑步量和配速来衡量一个人跑步的认真程度。 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普通人应该有更踏实的热爱跑步的方式。

所以对于一个跑步者来说,最重要的是,早上起床后或者晚上下班后,内心时常有一种想要踏上跑道的冲动; 如果他两三天不跑步,他就会感到脚痒难忍。 而一旦穿上跑鞋,迈出一步,当微风吹过他的发丝,当汗水顺着脸颊流下,虽然他的心跳加快,但他会感觉自己的心智变得更加稳定,不再焦躁不安。

从那以后,我觉得他是一个真正的跑步者。

也许他会像一名专注的跑者一样,专注于数据,努力提升自己; 也许他会像我一样完全忘记那些有压力的数字,在跑步中放空自己,给自己的大脑一个疯狂的机会。

但跑步的形式却微不足道。 重要的是让跑步真正融入生活。 重要的是看跑步本身是否给我们带来了最纯粹的回报。 乔治·希恩( )在《跑步圣经》中说道:“那么你到底跑还是不跑?答案是,当你必须跑的时候就跑。”

写在最后

写了这么多脑子空空的东西,我应该写一些关于跑步的基础知识,这样这篇关于跑步的文章才会显得更加务实。 不过,一来是为了避免这篇文章太长,二来是我没有想成为一名好老师的冲动。 我总觉得学跑步就是摸着石头过河。 零散的知识和经验谈论实在令人尴尬。

由于“如何运行”不是本文的重点,因此无需继续。 需要说的是,虽然人类生来就会跑,但要想长久地跑,还是有方法可循的。

如果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想要交流跑步资讯,仍然欢迎您随时来到这里,看评论。

我跑步已经七年了。 虽然我没有参加过跑步团体,但是因为跑步认识了一些朋友,得到了一些朋友的鼓励。

这些都是我开始跑步那天没想到的意外收获,我很感激。

聚苯乙烯

月尘 | 扬:

有时过去是废话,有时现在是废话

别相信我,只要想想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101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