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日期: 2023-07-08 09:00:35|浏览: 374|编号: 19573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摘要:发展乡村旅游既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推动全域旅游发展的动力之一,也是常州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的内在要求。旅游明星城市。 近年来,常州乡村旅游产业规模逐步扩大,乡村旅游影响力越来越大。 但一些问题也暴露出来。 要加大支持力度,推动乡村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一站式旅游; 常州; 休闲农业; 乡村旅游发展

乡村旅游是加快发展全域旅游的重要抓手,是丰富旅游业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 常州市在长三角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优质的旅游资源、深厚的农业基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得天独厚的农村发展资源优势、文化优势和区位优势。旅游。

1 常州市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当前,常州乡村旅游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 一方面,乡村旅游的蓬勃兴起,延伸了产业链,促进了常州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 也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 另一方面,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发展不平衡、无序发展的问题。

1.1乡村旅游品牌效应较差。

目前常州乡村旅游大多依托农业资源开发产品,以观光、餐饮、采摘为主。 缺乏对当地文化和地域特色的挖掘,导致旅游产品单一、雷同。 此外,乡村旅游多以独立村庄或农场为基础,以景区为旅游载体,以周边1至2小时车程的城市为主要客源。 市场狭小,同质化竞争激烈,内耗严重。 由于无法形成乡村旅游品牌效应,该市乡村旅游也缺乏市场竞争力。

1.2制度不健全,联动发展机制尚未形成。

乡村旅游涉及吃、住、行、游、购、娱等诸多方面,需要公安、国土、文化、安监、卫生等部门及时进行后续管理和服务。 但产业联动发展机制尚未形成。 旅游业发展还处于旅游部门单打独斗的阶段,宣传力度不够,社会认知度不高,重要性尚未凸显。

1.3政策支持薄弱,项目融资困难。

乡村旅游项目受各项用地指标限制,用地无法保证,项目进度缓慢。 据了解,常州市每年只有300万左右的旅游引导资金,有的乡镇甚至没有旅游发展预算。 同时,农村资源普遍不具备绝对优势,投资回报期长,民间资本也较为谨慎,导致融资渠道受阻。 资本吸引力不足,导致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缺乏根本动力。

1.4旅游基础设施相对简单。

农村地区往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相对落后,难以满足现代旅游的需求。 道路、停车场、厨厕、垃圾污水处理等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相对落后。 乡村旅游区道路交通、电力保障、网络通讯、饮水安全、环境整治等发展亟待提高。

1.5旅游开发人才缺乏。

居民旅游意愿较高,但从事旅游业的人实际上并不多。 与此同时,乡村旅游从业者往往缺乏先进经验,发展理念落后。 一些旅游院校培养的专业人才还没有真正走进农村。 目前,他们只是通用导游,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此外,旅游行业门槛低,不少旅游企业待遇低,导致旅游行业人才短缺。

2 全旅游背景下常州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战略

2.1加强多部门协调联动。

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多部门合作、共同努力。 各级政府要以发展乡村旅游为契机,整合旅游、文化、交通、金融、建设、环保、消防、农业、水利、卫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发展改革等整合部门资源,成立“政府主导、各方联动、农民参与”的乡村旅游发展指导委员会,从政策制定、规划指导、政府服务、比如,在项目支持方面,要制定统一的乡村旅游项目开业验收标准,实行部门一体化验收制度,特别是民宿的消防规定。

2.2加强制度建设和政府财政支持。

为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全面、到位的服务,主要从组织保障、服务保障、政策保障等方面规划了相关单位的工作方向和重点,并提出了具体要求。常州市乡村旅游发展:协调整合国土、水利、建设等部门交通、村镇建设资金,将旅游元素的发展植入各项基础建设中。 落实旅游发展专项资金,重点分批逐步加大旅游投入。 加大乡村旅游项目投资资金支持力度; 积极整治村容村貌,完善乡村旅游重点村道路、停车场、厕所、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服务设施。

2.3加强规划引导和用地保障。

政府部门编制了《常州市乡村旅游中长期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常州乡村旅游的总体定位、空间格局和产业目标,为常州乡村旅游开辟新局面指明了方向。 将乡村旅游项目建设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和年度土地利用计划统筹安排。 在符合生态环境保护和相关规划要求的前提下,盘活农村闲置建设用地资源,优化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提高节约集约水平利用土地,允许开发乡村旅游供给用地,降低旅游用地价格。

2.4加强资金支持和人才队伍建设。

扩大旅游投资主体,明确政府与社会投资分工,形成“政府投资为引进、市场投资为主体”的多元化投资体系。 金融机构要对乡村振兴中的农业旅游项目给予优惠信贷。 旅游主管部门加强人才培训组织,鼓励“政校企”合作,建立旅游实践教育基地。 开展旅游管理、接待礼仪、导游讲解等各类培训,提高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素质。 引进优质文化和旅游运营企业,通过“龙城人才”计划,吸引一批高素质旅游人才参与乡村旅游发展,促进人才下乡,提高乡村旅游质量。乡村旅游人才结构。

2.5打造乡村旅游集群。

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设一定规模的乡村旅游集群,并根据所辖市、区的情况,在各地试点建设具有示范效应的乡村旅游区,解决土地、资金、建设标准和营销工作。 发展乡村旅游,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土地问题。 这方面的创新符合国家下乡的大方向; 而资金问题是提高乡村旅游起点、规模和质量的关键。 尝试多渠道共建,为常州市乡村旅游发展注入更多生力军; 乡村旅游作为新兴服务业项目,规范管理、积极营销是未来更好发展的必要条件。 各市、区要出台实施细则,各相关单位落实行业标准,为乡村旅游发展保驾护航。

2.6加强宣传营销。

突出乡村四时特色,包装活动产品,不断拓展“乡村过年”、“乡村旅游节”、“乡村采摘节”三大乡村传统节日品牌内涵,提升乡村旅游区知名度和影响力。 整合全年近50个乡村旅游资源和节庆活动,开通常州乡村旅游微信小程序,通过户外媒体、报纸、电视、广播、微信、微博、杂志等全媒体推广乡村旅游产品和活动。

参考

[1] 王浩,谢伟.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苏南传统村落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以常州为例[J]. 河北民族师范大学学报,2019(4):96~102。

[2] 谢伟. 常州市金坛区传统村落茶文化资源旅游开发分析[J].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91~94。

[3]王浩,卢继元。 乡村影视文化与旅游产业耦合互动研究[J]. 电影文学,2020(13):34~36。

[4] 王浩.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苏南传统村落地域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以常州为例[J]. 黄河理工学院学报,2019(4):89~93。

[5] 严文华.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驱动乡村振兴的国外经验[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8(5):200~204、224。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101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