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跑步的人,事业发展不会太差

日期: 2023-07-10 20:01:50|浏览: 396|编号: 19750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坚持跑步的人,事业发展不会太差

有同事问我为什么现在公众号的文章越来越少了。

我的回答是,每个阶段都有自己要做的选择,时间有限,很难面面俱到。 我们很多人面临的时间分配无非就是:家庭、工作、个人兴趣,而像我这样有两个孩子的中年男人,又是一个有创业精神的奋斗者,时间就更加不足,只能选择。 他曾经在工作和家庭之外写文章。 现在,他把时间花在写跑步方面的文章上。 跑得越多,文章更新越少。

我是2019年6月开始跑步,到现在已经两年多了。 奔跑的过程,也是成长的过程。 跑步、听书是知识的摄入; 跑步时放空的状态是大脑的放松; 它是知识的内化和经验的反映。

跑步和职场有太多相似之处。 下面我写下一些想法。

新手跑步

2019年4月、5月,我零星跑了1-2次,不算是跑步的开始。 六月份,算是正式开始跑步了。 从一次跑3公里开始,每周跑2-3次,一个月总计30次。 许多公里。

8月份,在跑者A的指导下,我第一次完成了10公里跑,感受到了心率跑的乐趣。 我在107-140心率范围(180-年龄)慢跑,有燃脂心率和有氧效果。 ,直接的感受是我学会了在相对轻松的状态下跑步,外在表现是我可以一边跑步一边聊天。

于是,我从八月份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跑步阶段,并在八月份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半程马拉松,也算是进入了一个新的跑步阶段。

职场新手

职场新手也有同样的感受。 职场新人对于新领域有一个尝试的过程,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 与其遇到问题零星地学习,还不如找一个职业导师从更高的角度给予指导,哪怕是一些建议,对于新人来说也会受益匪浅。 任何时候,找一个你能找到的行业专家,求教学习,事半功倍。

新手阶段,最重要的是找到导师,了解并掌握学习方法和工作方法,进入身心舒畅的工作状态。 这种舒适不是那种平躺的舒适,而是个人和团队协作进步的高效率。 节奏、工作热情和成果的阶段性产出。

当我跑3公里时,我对自己身体的感知是,第一公里很兴奋,加速跑,第二公里后就累了,放慢速度,很快跑完最后一公里,所以跑得精疲力尽,气喘吁吁。公里,这是一个只能跑三公里的新手。

后来,当我能够跑半程马拉松时,我知道了配速和心率的重要性。 能够继续跑步的主要原因是我的身体处于相对舒适的运动状态,而不是疲惫的冲刺状态。

职场也是如此。 你需要着眼长远。 职场不是每天跑100米冲刺。 这是一条比跑马拉松更长期的路。 它需要长期规划,你必须在跑步过程中感知未来赛道的变化,不断提高你的能力。 水平,跑得更从容。

只有跑得更从容,才能跑得更稳、更持久。

跑步和职业发展

2020年,每周跑3-4次,每次5公里,每月跑100公里以上。

2021年3月,我开始尝试每天跑步,每次5公里到10公里,每个月跑200多公里。

经过一年多的跑步练习,终于在2020年12月跑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全程马拉松,从训练到比赛的整个过程,我总结了一篇文章。 你可以阅读:

””

这个过程最大的感受就是信心的增强。 即使是二十多年前,当我正值风华正茂、体力最好的时候,我也很向往马拉松运动。 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能在40多岁的时候跑完全程马拉松。

在职场中也是如此。 大学毕业,不断打怪升级,进入世界500强企业,从普通员工到产品总监,对很多人来说都是奢侈,但其实这是每天积累的结果,但每天的训练并不是足够的。 它不是早上锻炼、晚上见效的过程,而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因此,长期跑步让人产生延迟满足感,更有耐力和应变能力面对职场中的各种困难,更能调整心态,从容应对复杂情况。

关于开始

上周,一位朋友请我谈谈职业发展。 当我看到一些工作要求时,我不禁感叹。 如果我三年前就开始准备,现在也不会差,比如外语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市场调查分析能力。 输出产品解决方案的能力需要时间来学习课程和实践培训。

现在看起来好像有点亲近,但实际上是时间将人与人分开了。 你把时间花在哪里,自然就会有相应的结果。

选择一个方向,制定计划,设定里程碑,迭代前进,你就可以实现你的目标。

就像跑全程马拉松需要长期训练一样,从5公里到10公里,到15公里,到半程马拉松21.09公里,到30公里,到35公里,都是一个又一个里程碑。

在职场中也是如此。 每个专业、每个岗位都有一条不断进步的路径。 思考三个问题:

1.你想做什么?

2.我能做什么?

3、市场对该方向人才的需求是什么?

提前做好计划,跟随时代的发展,主动学习目前无法达到的部分,精益求精,与时俱进,这样你就不会出现中年焦虑。

焦虑的产生是因为企业进步了,时代进步了,但个人能力却没有同时提高,落后了。

从2020年到2021年,可以看到跑步距离变长了,但是配速却下降了,从每公里5分55秒降到了每公里6分37秒,刚好接近我的马拉松配速。

这就是节奏的调整,步伐变慢,跑步更舒服,跑步过程更享受。 根据跑步时间、路况、当前心态的不同,有以下几种跑步状态:

1、专注于当前的跑步,让思绪自由奔跑;

2、体育场、公园跑道,佩戴骨传导耳机,跑步、听音乐、看书;

3、和朋友一起跑步,边跑边聊天;

4.跑步机,可以边跑步边看视频;

跑步时不建议带入耳式耳机,存在安全隐患。

还有面试、远程会议等运行状态。 当我太忙的时候,我还想跑步,所以我必须同时跑步。

跑步过程中,使用跑步手表记录整个过程的数据,关注关键数据指标:距离、配速、时间、心率、踏频等。

在工作场所,也需要记录。 日报、周报、月报,每个研发版本的回顾,需求回顾、研发、用户使用中遇到的问题,都需要长期记录、反思、总结。 问题的解决就是改进。

关于爱情

在大多数人看来,跑步是一件很无聊的事情。 抬脚、迈步、摆臂……职场往往很无聊。 如果你喜欢它,你就不会感到无聊。

跑步的时候,不要考虑自己能否坚持下去。 如果你想克服困难,坚持做一件事,是非常痛苦的。 这是一种自然状态。 如果你喜欢跑步,如果你喜欢跑步,就去吧。 工作也是如此。 当我找到我喜欢的东西时,我不必依靠闹钟叫醒我去上班。 相反,我想去工作,去公司做我想做的事情,要么工作,要么创业。

不要靠意志力去坚持痛苦,人生苦短,如果你找到了自己的爱情,自然会长久。

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 有一个探索的过程。 我从来没有想过我会喜欢跑步。 当我看到有人一个月跑200公里时,我很惊讶说,这怎么可能? 现在我自己也做到了,是行为的改变带动了认知的改变。

在职场上,不要轻易给自己设限。 如果你认为我做不到,就不要尝试。 如果有机会尝试,你也不会特别排斥。 如果综合判断大方向有发展,大胆尝试,也许会找到属于自己的。 爱在哪里。

你有没有想过逃跑? ——当然,有时候下班回家,我很饿,很想吃点东西。 面对一桌美味佳肴,我只能吃几口充饥,然后回家完成工作。 再出去跑步,已经是晚上11点多了。 有一次我很困,在沙发上睡着了,突然醒来,已经快晚上12点了,想着今天不跑步了,出去跑步吧,穿上跑鞋,并跑进夜里。

这就是你想要跑步的状态,工作也是如此,你需要自己去做。

作为产品经理,解决用户问题是每天的工作。 现在作为B端产品,功能太多,用户的电脑操作水平也参差不齐,所以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耐心解决。 上班和下班没有区别。 ,如果企业微信群中有问题反馈,及时回复,判断问题,对问题进行分类,尽快解决。

早上跑好还是晚上跑好? ——理想状态下,我想早上跑步,一整天都神清气爽,但我真的很着急。 现在我每天7点开始工作。 如果我想跑步,我必须在六点钟出去跑步。 我还做不到。 所以我通常周一到周五晚上跑步,周六和周日早上跑步。 在一些极端情况下,有时会调整为中午跑步,跑完后再吃午饭。 比如,在雨季,中午难得出现一段时间的晴天。

这就是找到自己的节奏,学会充分利用时间,时间被挤出来,你总会找到时间去做你想做的事情。

关于专业

跑步看似很简单,但想要跑长距离,达到跑马拉松的水平,其实是有很多学问的。

例如,需要注意的相关知识包括:跑步姿势、呼吸、配速、步频、步长、力量、跑鞋、跑步损伤与康复、跑前热身、跑后拉伸等。

简单来说,选择跑鞋非常重要,尤其是长跑鞋的要求。 我通常穿 42 码的鞋子。 据说跑步要大1码。 当我开始跑步时,我没有什么感觉。 10公里以下,鞋子差别不大。 10多公里,我需要找到一双适合自己的跑鞋。

当谈到长距离,尤其是半程马拉松时,鞋子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 我非常清楚这一点。 我之前买的鞋子确实很小,或者说是鞋头太小。 直接的后果是,我跑了一次半程马拉松后,大拇指的指甲内侧变黑了,流血也变黑了……平时穿42号的鞋,我却买了43号的鞋。 跑10公里的时候没什么感觉。 问题是,两双43码的ASICS跑完半程马拉松后,拇指指甲下流血了。 如果你的脚比较大,建议比平时大1到2个码,两根手指可以轻松伸进脚后跟。 第一次跑全程马拉松,我穿的是44码的跑鞋,Nike FLY3,跑完之后,没有出现脚部受伤的问题。

在职场上,更需要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不要低估每一项工作。 即使是一些看似简单的工作也有其专业性。 学习线上线下课程,多读专业书籍,实践验证、回顾和反思,都是让自己不断变得专业的方法。

关于潜力

有人问,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有跑马拉松的潜质,就像职场上有人问,一个人有没有成为CEO的潜质?

——潜力不是推测,而是根据已经发生的行为对未来的预测。 腾讯内部对潜在员工的判断标准如下:

表现如何? 指标有八个:积极进取、研究创业、创新学习、开放主动、突破探索、勇于承担责任、合作共赢、反思发展。

一个人是否有跑马拉松的潜质,取决于他是否一直坚持跑步,不一定是每天都跑步,而是科学的训练过程,从跑步量、心率、时间、力量等多项数据指标来判断。

简单来说,如果你跑了2000公里,每个月跑150-200公里,三个月内跑3次30-35公里,基本上就可以说你有跑马拉松的潜质了。

关于合作伙伴

我成立了一个跑步小组。 大家都很少聊天。 他们只是在群里发布自己的跑步记录,发布一些跑步问题,互相讨论,互相鼓励。 团里的大部分人都没有见过,但是却感觉很熟悉。 。

在职场中也是如此。 找到一个自己喜欢的团队,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互相鼓励,互相提醒,互相帮助。 既是师又是朋友的职场关系是健康的。 那些说自己在职场没有朋友的人,大概是因为加入了一个交不到朋友的团队,互相拆台,也就谈不上交朋友了。

招聘和找工作是一样的。 这是一个互相筛选的过程。 不要对自己不好。 找到一个有追求的团队,我们自然会共同进步。

你鼓励你周围的人跑步吗? ——我会建议身边的人尝试跑步,但这只是尝试的建议。 长期跑步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的,也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的。 在职场上,我们都知道要学习,要有健康的身体,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自律。 以读书为例,我们都知道读书有益,但很多人还是会玩几款王者荣耀的游戏。 我懒得翻书。 这是一种人性,喜欢做立刻就能得到快乐的事情。

在职场中,很难培养团队的自我驱动奋斗精神。 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招聘时寻找具有自我驱动奋斗精神的人加入团队。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有奋斗精神的人,也需要积极进取的人,也不能忽视人性。

关于超越

跑马拉松时,我通常希望自己能PB(这是Best的缩写,是个人最好成绩)。 在长跑中,很多人认为超越自己就好,没必要和别人比较。 每次比赛,总比自己进步一点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跑步成绩能够不断提高,也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关于跑步表现,我个人的感受是,跑得快或慢并不重要,只要你能坚持跑,让跑步融入你的生活,享受跑步的过程。

如果您有喜欢跑步的朋友,请留言邀请您加入跑步群。

如果你在职场中遇到问题,欢迎留言讨论,共同进步。

===============

公众号作者:BLUES(蓝军),深圳梅沙科技合伙人,原迅雷产品总监,腾讯、YY语音高级产品经理,公众号ID:,原创公众号8年,撰写文章700余篇,真实记录工作、生活和反思,共同成长、进步。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101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