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一首跑步布鲁斯,跟上热爱跑步的村上春树
《当我谈论跑步时我在谈论什么》
时下流行跑步预约,国内逐渐兴起的长跑风潮犹如一阵春风,以各种姿势唤醒了瘫软在沙发上的人们。 通过跑步,我们克服了葛优麻痹、疲惫、懒惰的自我。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长跑已经成为中国许多道路上一道绚丽的风景。 在车水马龙的车流中,在霓虹灯的陶醉中,在浓浓的星夜里,长跑运动员们以他们的活力和荧光黄色的标志,一群群夜跑队伍,如清晨叽叽喳喳的小鸡和鸟儿,重新唤醒了我们的生活。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健康的追求。
然而,随着长跑在中国逐渐成为一项主流运动,甚至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的今天,或许我们对跑步的初心和向往在商业的侵扰下变得有些迷茫,让我们不由自主但要问:当我们跑步时,到底是什么? 你在跑什么? 是为了赢得比赛赢得名誉和金钱,还是磨砺意志、强健体魄? 或者干脆追求超越自我,通过跑步达到对生活的透彻理解和对生活的提炼。
聆听村上春树演唱的跑步蓝调,寻找我们跑步的答案。 让我们跟随村上春树敏感的话语、宏大的沉思、不断的意志,一路奔跑在剑桥查尔斯静谧的河边、北海道索罗马湖的红紫花海、炎热舒适的夏威夷一起追随光村上春树的足迹一起。 在这个分秒必争的时代,让我们放空身体,通过聆听来一场心灵的长跑。
村上春树说:“诚实地写跑步,某种程度上也是诚实地写我。写到一半时,我突然意识到这一点。”
村上春树的《跑步时我说的话》与他之前的作品不同之处在于,它是村上春树的“回忆录”。 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认识一个真实的村上春树,他是一个喜欢一边跑步一边拿着笨重的MD设备听音乐的“怪异”跑者,他是一个会花时间精心挑选跑步机的跑者。一双合适自己跑鞋的顾客,他还是一个坚持间歇跑步的普通人。 但他也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具文学性和艺术敏感性的作家。 他小说中的许多精彩细节都是在奔跑中构思和完成的。 对于村上春树来说,跑步是另一种写作形式,而写作是他最习惯总结自己的方式。 跑步也是村上春树低头、反省的一种思维方式。 写作与跑步的结合,是村上春树这个喜欢孤独的人改善生活的全部内容。
读完《跑步时我谈什么》这本书,我们就会明白,生活之所以改善,有时并不是靠努力工作、努力学习、结交有才华的人来实现的。 生活的改善是一场向内努力长跑的旅程。 有时在每天起床的16个小时以上,我们会抽出两个小时来放飞自我。 在这两个小时里,我们可以做一些事情,比如看书、写字、画画、散步、静坐等等。也许在这无聊而看似浪费的时间里,我们可以真正照顾好自己的内心,摆脱外界事物和欲望的干扰,向着心灵努力,实现人生真正的提升。
村上春树40岁之前的23年里,长跑一直是他内心奋斗的方式。 所以这本书并不是一本教我们一套科学跑步技巧的书,也不是一本炒作跑步有益健康的书。 这本书只是村上春树作为一个跑步者,思考跑步,追问生命的意义。 长跑对他来说是一种写作方式。 村上春树说:“我写小说的很多方法都是我每天早上沿着马路跑步时学到的。” 然后我们通过听村上春树先生关于跑步的话语来学习写作,从而启发我们对生活的思考。 精深的思考,那或许是我们这次阅读过程中意想不到的乐趣。
与《且听风吟》、《挪威的森林》、《1Q84》这些奇幻、清新、感人的日本故事不同,本书是村上春树人生哲学更加真实、可亲的自述。 村上春树内向的笔下那些关于情感和人性的救赎的动荡而曲折的故事,只是隐约或明显地带有作者的影子和理想。 而这本书是村上春树在做严肃的事情时写的。 说它是十年后诞生的,一点也不夸张。 这本书是作者在最感人的时刻写下的人生经历。 的记录. 正如村上春树自己所说:“我希望通过这本书的写作,为我找到类似的标杆。” 这本书记录了作者对灵魂和身体的思考,以及他对写作和跑步的独特探讨,也是世界上关于长跑经历的最好的文学表达,也讲述了硬汉的精神之旅。不断追求自我超越,逐渐接受温柔甜蜜小说背后的自己。
不喜欢在跑步上比别人强的村上春树表示,长跑的本质就是不断超越自己,实现自己设定的目标。 这也适用于写作:
“写出来的文字是否达到了自己设定的标准,这是最重要的,这是没有狡辩余地的。别人可以搪塞,但自己的内心却无法逃脱。从这个意义上说,写作小说就像跑全程马拉松,对于创作者来说,创作的动机安静而真实地存在于自己的内心,不应该向外界寻求形式和标准。
就是这样。 在本书中,村上春树通过讲述自己的跑步经历,将小说创作与个人经历联系起来,让我们善意地理解为什么写小说是一项体力劳动。 共同点在哪里。 对于自认为不是天才的村上春树来说,他并不具备莎士比亚、狄更斯等文豪取之不尽的才华。 他写小说的关键来自于他在跑步中学到的专注和耐心的力量。 他从长跑中认识到,如果我们想要超越自己,首先需要集中注意力,比如每天规律地工作五六个小时,在此期间我们将所有有限的精力和才能集中在一点上,这样我们就能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才能成熟。 ,自然能找到无尽创作的源泉。 此外,还需要耐心,因为并不是所有光鲜亮丽的成功故事背后都是一帆风顺、幸福美满的。 就像马拉松跑到一半,我们要忍受肌肉疼痛,咬紧牙关坚持下去。 做任何生意都会有一段困难时期。 ,疲劳和艰辛的时期,熬过这个时期就像跑过黑洞期,突然跑得越来越自由。 那段经历是一个超越的时刻:
跑这么长时间,身体不可能不感到疼痛。 不过,到了这个时候,疲劳已经不再是一个大问题了。 也许这意味着疲劳被身体接受为正常状态。 本来已经闹得沸沸扬扬的肌肉发达的革命议会似乎也泄气了,不再一一表达自己的不满了。 没有人敲桌子,没有人摔杯子。 他们把这种疲劳视为历史的必然、革命的结果,并且默默地接受它。 我自动地、有规律地前后摆动双臂,并一步步向前迈出双腿。 什么都不去想,什么也不去想。 当我回过神来的时候,连肉体上的疼痛都几乎消失了,或者说是像丑陋的家具一样不知为何无法处理,被扔到了不起眼的角落里。
在这本书里,村上春树仍然是一位治愈我们精神疾病的好医生。 村上春树反对别人问他长跑时的想法,因为他觉得自己不能一概而论。 他说,有时候跑步的时候什么都不想,有时候会想起自己年轻时吹牛的那些废话,想起那些让人脸红羞愧的大话,有时候又会想起一些开心的事情。那些早已被遗忘的生活片段,有时只是期待着对一个热爱跑步的美丽不知名女子微笑,有时只是感受到肌肉从僵硬如铁变成柔软灵活后的轻松……在漫长的过程中——长距离跑步,我们让自己彻底空虚,精疲力尽。 我们只是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肌肉松弛与紧张的交替,无意间梳理自己的生活,反思自己。 甚至想起那些无法回忆的痛苦过往,村上春树缓缓说道:
“我只能把更精细的判断留到第二天,接受眼前的一切,暂时接受它,就像对待天空、云朵和河流的态度一样。我也觉得,有毫无疑问,这些东西里有一些东西。其中有一些有趣的东西,而且根据心情,它们不一定毫无价值。”
“如果把我们的缺点和缺陷一一算出来,那就无穷无尽。但一定有一些优点,我们只能用我们所拥有的去面对世界。”
有时村上春树会跟我们分享一个他无法拒绝逃避自己人生经历的原因。
他说:“如果我在忙碌的时候停止跑步,我这辈子都跑不了了。继续跑步的理由只有几个,停止跑步的理由也足够多了。有足够多的理由停止跑步,我们只能把‘小理由’一一地对待,不断地仔细地、仔细地打磨,当有需要的时候,当你有时间的时候,你就会孜孜不倦地打磨它们。”
以上独白,是村上春树弱如鸡蛋、欲撞高墙的勇气。 他是一个用自己所拥有的去挑战世界的人,一个不允许自己在跑步上松懈的人。 从这本书中,我们看到了村上春树的坚韧和不凡。 这是一颗不断克服无数思想中的懈怠与彷徨、感叹与抱怨、不断精进的心。 有时候,我们总是向前向后看,不愿放手,而村上春树则不同。 当他三十岁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一家经营良好的餐馆。 成功后,他毅然放弃餐厅,立志成为一名全职作家。 当别人劝说他让餐厅由经纪人经营,或者嘲笑他不是作家时,村上选择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他是这样说的:
“把店随意托付给别人,躲到别的地方去写小说,这种讨人喜欢的事情我做不出来。我尽力努力,如果还是做不好,我可以放手。”安心地走吧。不过,如果因为暧昧和三心二意而以失败告终,悔恨之情可能会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抹去。”
“我想,无论年轻,人生总有一个顺序,就是如何按顺序安排时间和精力。在一定年龄之前,如果你心里不制定这样的计划,你的生活就会失去焦点,变得懈怠。”
村上春树就是这样一个单纯而果断的人,他不拘泥于外在事物的束缚,他听从心灵的指引,纵使万千人不同意,他仍然勇敢地前行。 立志成为小说家后,村上春树和妻子过着鸡鸣日落的奢侈生活。 也正是在这些日子里,村上越来越爱上了长跑,并用跑步来不断提升自己的生活。 生活,通过长跑将一切烦恼内化为自己不屈的性格,并写在小说里。
他说:“当有人无缘无故地责备我时(至少在我看来),或者当我觉得自己能得到某人的接受但不一定如此时,我总是比平时跑得远一点,我跑得比平时更长。”距离,让身体消耗更多,让我们重新认识到自己是能力有限的弱者——从最深层的、身体上的认识。而且,跑比平时更长的距离,就是为了增强自己的身体,哪怕是一点点,如果你生气了,就把那股怒气发泄在自己身上。如果你觉得烦,就用那股烦来磨炼自己。我就是这么想的。能默默吞掉的,只是一颗星辰,吞进体内,不留任何痕迹。 ,并尝试改变它在小说容器中的姿态和形状,将其作为故事的一部分释放出来。”
或许从来没有跑过长跑的人,很难亲身体会那种身体完全排空,精力耗尽,像机器一样毫无痛苦地奔跑的感觉。 长跑的魅力也很难体会:
村上春树说:“‘痛’”就像是这个运动的先决条件。 如果没有疼痛,还有谁会挑战铁人三项、全程马拉松这样耗时耗力的运动呢? 因为痛苦,因为刻意去经历痛苦,所以我从这个过程中发现了活着的感觉,至少是发现的部分。 我现在认识到,生活质量并不是成绩、数字、排名等固定的东西,而是行为中蕴含的流动的东西。 ”
“跑步无疑具有吸引力:在你的极限范围内,可以让自己有效燃烧——哪怕是一点点。这就是跑步的本质,也是对生活的隐喻。类似这样的观点恐怕会有很多,跑步者都认同。”
跑步让我们感觉自己还活着,人生就是一场不断奔跑、不断进步的长跑。 通过村上春树,我们或许能明白跑步的意义。 这本书还记载了村上春树四十岁的时候,在一场100公里的超级马拉松之后,他经历了一段忧郁般的忧郁期,不想跑步。 作家,重新开始长跑吧:
他说:“早上穿上慢跑鞋去跑步时,我能感觉到微弱的胎动。我的周围和体内,空气真的开始流动了。我愿意精心培育这颗小芽。”为了不错过《大声》、不错过任何场景、不迷路,我专注于我的身体。”
最后,村上春树在书中预先写下了自己的墓志铭:
村上春树
作家(兼跑步者)
至少他跑到了最后
此时此刻,这就是我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