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全县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研究报告

日期: 2023-07-21 20:01:19|浏览: 404|编号: 20542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调查研究]全县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研究报告

休闲观光农业是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多产业、多产业相结合的新型跨业态。 贯穿农村一、二、三产业,集生产、生活、生态功能为一体,紧密联系农业、农产品加工、服务业。 它是一种新的农业产业形态,也是一种新的消费形态。 目前在我县方兴未艾。 为了解我县休闲观光农业情况,推动休闲观光农业规范有序发展,根据县政协年度工作计划,8月中下旬以来,县政协、县农业局组成调研组,对我县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 报告如下:

一、我县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现状及影响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改革,一批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实施,一批在国外成功的企业家纷纷回国投资农业发展。 我县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态势良好,呈现出五大特点。

一是起步早、投入大。 富源葡萄于2009年入驻,流转土地326亩,已形成种植、采摘、零售、餐饮、酿酒等多种业态,累计投资超过8000万元; 奥科园于2010年入驻,2014年重组,流转土地2万亩,建设以茶叶、油茶、果蔬、花卉苗木为主的多种基地,总投资超过9000万元; 建设已累计投资8000万元; 玫瑰谷于2013年入驻,流转土地1300余亩,种植七彩玫瑰20余种,累计投资1.3亿元。

其次,它的要点范围广泛。 目前,全县有休闲农业庄园50余个。 从北部山区的玫瑰谷、采蓝莓、桂花,到长江之滨的农禅镇、莲子湖庄园; 从丘陵地区的奥克林农、富源葡萄,到湖滨地区的柳钓、梅园风光,呈现出百花齐放之势。

三是品类齐全。 有休闲观光,欣赏美景,有采摘体验,感受风土人情,有吃住娱乐购物,享受慢旅行的生活。

四是投资主体多元化。 有国家项目建设、联合投资开发、个人主导等; 有的招商引资,有的回国创业。

五是影响规模初具规模。 柳林玫瑰谷漂流排名世界第一,丁前蓝莓种植规模和质量均为全省最高,独山富源庄园被评为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菜山向家桥村被评选为湖北最美休闲乡村。

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符合国家政策,紧跟改革步伐。 它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给我县经济社会带来了深刻影响。 一是拓展农业功能,开辟现代农业建设新路子。 休闲观光农业有效融合一二三产业,将农业从单一的粮食保障功能拓展到原料供应、就业增收、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方面,带动农产品加工、服务业、交通运输、人文创意等相关产业发展,满足城乡居民休闲消费需求,加快我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二是助力脱贫攻坚,成为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 休闲观光农业延伸农业产业链,带动相关配套产业发展,有效拓展农民就业增收空间,成为农民“四季不断”的重要收入来源。 玫瑰谷景区的建立,不仅让30多人有了固定工作,还让100多人领取租金和工资,年收入2万多元。 休闲观光农业使当地不少60岁以上的老人和贫困户找到了就业机会,年收入17000多元。 三是促进乡村农民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载体。 休闲观光农业有效引导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发展,改善农村发展环境和村容村貌; 可以加快培养一批有知识、懂管理、会管理的新型农民,从而促进农业生产水平、农民生活水平和乡村文明的全面提高,促进美丽乡村建设。 老福、童寨、鸥塘、杨柳湖、湘桥等村都是因为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带动了美丽乡村建设。 四是拓展旅游空间,成为黄梅对外宣传的新名片。 休闲观光农业实现了“大农业”与“大旅游”的有机结合,发展潜力巨大。 集农业生产、农业观光、休闲度假、参与体验新业态为一体,丰富了全县禅宗文化旅游产品体系,吸引了大量游客,扩大了黄梅的影响力。 紫玉蓝莓在黄梅贫困岭山坡上成功大规模种植,并在短时间内取得了良好的回报。 被国内外专家称为“奇迹”,听钱童斋也因此名声大噪。

可见,休闲观光农业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代表,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典范,是农民增收致富的平台,是推动新农村发展、建设美丽家园的抓手。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二、我县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困难和问题

我县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势头良好。 一批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品牌优势明显的休闲观光农业企业快速成长,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但也要看到,休闲观光农业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1、缺乏规划指导。 总体来看,全县休闲观光农业仍处于自发、无序发展状态。 县、镇尚未制定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规划。 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缺乏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 结构布局缺乏完整性。 休闲农场多呈点状布局,组织化程度低,整体意识弱。 它们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和结合,与大环境缺乏协调。

2、缺乏地方特色。 目前,除少数休闲观光农业已达到一定规模和知名度外,大部分休闲农场特色不够,缺乏名园、名品、名菜、名品项目等,经营项目主要集中在单一餐饮、采摘、垂钓、观光等领域,缺乏体验性、参与性、文化性、疗养性项目。 对当地民俗特色和文化内涵挖掘不足。

3、产业带动能力不足。 除富源葡萄、蓝莓等少数休闲观光农业给种植户带来了良好经济效益并初步走上产业化发展道路外,大多数休闲农场带动产业的项目相对较少,即使搞了,效果也比较有限。 而且,大多数休闲农场的经营活动科技含量不高,农业科普教育功能几乎没有发挥出来,主要停留在“看花摘果”的低层管理水平。 大多数休闲农场缺乏产业支撑,更谈不上按照“三品一标准”理念推动休闲观光农业发展。

三、促进我县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建议

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存在良好机遇。 一是政策支持。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出总体部署,提出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充分发挥丰富农村各种物质非物质资源的独特优势,运用“旅游+”、“生态+”模式,推动农林旅游、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产业深度融合。 省委实施了“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两大创建任务。 这些为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和项目支持。 其次,有资源条件。 黄梅地处三省交界处,区位独特。 该地区气候宜人,四季分明。 山地、丘陵、平原、湖泊呈阶梯状分布。 耕地面积65万亩,水面面积36万亩,森林面积50万多亩。 建成了一批集中种植、养殖基地,为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提供了条件。 “四地三乡”文化底蕴赋予休闲观光农业更丰富的内涵。 三是要有现实依据。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持续实施“三化三区”发展战略,以五祖为中心的禅宗文化旅游格局初步形成,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显着改善。 全域旅游、美丽乡村建设、精准扶贫、生态文明示范县创建等一系列工作的开展,为休闲观光农业提供了广阔舞台。 四是公众期待。 随着经济发展和收入增加,城乡居民休闲消费需求不断上升,个性化休闲体验逐渐成为新宠。 农村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民致富的强烈愿望,为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为充分整合资源,进一步推动我县休闲观光农业规范有序发展。 建议:

1.加快制定规划。 要在深入学习研究相关政策、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做好全县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战略布局和总体规划。 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全县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现状、特色农业资源和乡村民俗文化等进行专业研究,科学合理制定全县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规划。 休闲观光农业规划应当与农业布局和生态环境建设相适应,与旅游总体规划、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相结合。 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较好的乡镇要在全县休闲观光农业总体规划下,结合自身特点,制定适合当地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布局规划。

2.优化政策环境。 将休闲观光农业纳入重点工作,建立由农业部门牵头,旅游部门统筹协调,发展改革、财政、交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环保、国土、工商、税务、林业、金融、电力等部门协调配合的部门联动协作机制,妥善解决休闲观光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共同支持和促进休闲观光农业发展。 研究出台《关于加快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实施意见》,对休闲观光农业准入条件、日常管理、审批程序、优惠政策、保障措施等作出明确规定。 兴办休闲观光农业,简化审批程序; 完善土地使用政策,优化税收政策,宽松金融政策。

3、打造特色品牌。 培育休闲观光农产品品牌,做好“三品一标”认证,培育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让品牌农产品成为知名旅游商品。 挖掘特色农家食品品牌,发现当地饮食文化,开发地方特色菜肴,丰富农家食品的文化内涵。 打造农业活动节日品牌。 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业节庆活动品牌,逐步拓展柳林玫瑰文化节、舒前蓝莓采摘节、富源葡萄品酒节、梅花节等农业节庆活动,增强市场认知度和吸引力。 打造休闲观光农业企业品牌,开展休闲观光农业星级企业和星级农家乐创建活动,按照《湖北省休闲农业示范点管理暂行办法》,积极申报创建一批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

4、完善配套建设。 加快休闲观光农业场地道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清晰的路标和完备的停车场。 参照相关规范标准,完善住宿、餐饮、娱乐、垃圾污水无害化处理等服务设施,使休闲场所和卫生条件达到公共卫生标准,实现垃圾净化、环境优化、园林绿化、村庄绿化。 对列入规划的道路、通讯建设项目要督促加快推进。

5、加强宣传推广。 一是利用媒体宣传推广。 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大力宣传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意义、重大作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和群众的思想认识。 注重对当地居民的带动,增强公众对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认同感和参与感。 二是用活动宣传推广。 积极参加各类农产品展销会,举办主题鲜明的采摘节、文化节等节庆活动,宣传推介休闲观光农业成果和品牌优势,积极创建全省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推动休闲观光农业做大、做精、做强。 三是利用网络宣传推广。 在黄梅政务网开设休闲观光农业专栏,宣传黄梅休闲观光农业整体发展情况、休闲观光农业示范村、星级农场等特色产品、良好做法和成功经验,提高休闲观光农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6、培养和引进人才。 目前,我县休闲观光农业虽然还处于发展初级阶段,但人才问题却十分突出。 在一些发展较好的休闲农场,从业人员素质无法满足发展的需要。 随着休闲观光农业的不断发展,人才问题将越来越突出。 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要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开展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对相关从业人员开展产品开发、管理、服务接待、医疗保健、旅游文化、民俗风情、服务礼仪、普通话、环境生态、安全卫生、法律法规等知识技能培训,为休闲观光农业升级换代做好人才储备。

稿件来源丨县政协主编丨项世杰

初审判丨赵斌终审判丨金海

公众号ID:

黄梅县党办微信由县委政研室主办,县委办公室信息管理中心承办。

邮件: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101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