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词的新特点

日期: 2023-07-27 07:00:51|浏览: 338|编号: 20927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网络新词的新特点

我国青少年对网络互动兴趣的持续高涨,不仅带来了自身行为习惯的改变,也丰富了社会话语实践。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网络新词的不断涌现,刷新了公众的视野,突破了中国传统的表达方式,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网络新词作为网民自发创造的词汇,将中外文字、表情符号、数字或图片等结合起来,并以此为基础形成话语风格,呈现出青年亚文化的特征。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

语义——既宏大又幽默,幽默而又悠扬地传达文化现实。 网民在面对自己关心的现实问题时,常常以语言变异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心情和态度。 网络语言涉及广泛的观点。 为了应对普遍现象的情感诉求,人们希望借助网络平台获得同理心并寻求社会救济。 网络常规新词通常会自觉避开敏感词,规避言论风险,避免尖锐词引发新的矛盾或冲突。 例如,用“awsl”表达快乐,赞美时说“YYDS”,如果不喜欢就说“非常谦虚”。 对于一些不方便说的尴尬事,会刻意歪曲词语的原意,含蓄幽默地传达引申意义或隐喻意义。 例如,“受领导请喝茶”这句话中,“喝茶”一词的真正意思并不是品尝饮料,而是指受到质疑、说教。

基调——简单、可爱、颠倒、错误、游戏化的表演呈现出反哺的文化心理。 青少年是我国网民的主流群体,他们的语言表达和语用习惯自然带有这个群体社会化进程的痕迹。 可以说,简单、可爱、倒错、错误的游戏化是网络新词的显着特征。 简,即简单、短句和音节,易于沟通、高效。 萌,就是可爱、童趣、可爱、有趣。 倒立,即颠倒过来,不分年龄、性别、身份,言语风格无差别地拉近了沟通者之间的距离。 错,即错位,是古今中外语篇词汇中所使用的。 这些特点使得新词简单明了,充满趣味。 从文化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网络语言的游戏化可以被视为年轻人对抗成人文化和主流文化的特殊方式。 “成长焦虑和人际恐惧。《洛丽塔》和《小姐姐》展现了这个群体对成人身份的逃避。对于接受升学和社会压力的年轻人来说,互联网不仅让焦虑、个性化的“自我”获得了满足言论自由,也可以聚集志同道合的社区、圈子、团队,构建新的价值体系,建立自己的文化参与空间。网络语言一旦成为流行术语,将帮助年轻人架起桥梁代沟、亚文化向主流文化和成人社会渗透,甚至形成新的“学科”,显示出反哺文化的现实意义。

语言风格——随心所欲,开放的形式结构,实现文化创意。 网络新词的结构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随意性。 用户自发生成新词,不受传统语法规则的限制,展现出丰富多彩的文化创造力。 有的借用传统用法形成新意,如“小白”(新手)、“恐龙”(低头)、“潜水”(默默观看)等。有的在原词的基础上进行重组组合。 ,如“”就是先走的意思。 有的兼容不同的语言风格来表达感情,如将会话式和书卷式相结合,用“呵呵”表示得意,用“呵呵”表示矜持。 有些借用非语言符号来传达内涵,例如用笑脸的图片来表达满意。 有些新词生成无规则的语篇结构,如甄嬛式、咆哮式等。 由于创造力无限,网络新词难以捕捉和掌握,因而具有不断变化的独特魅力。 只要读者能理解其含义,新词就有存在的价值。

网络新词的流行,体现了21世纪中国青年新的文化诉求和个性特征,体现了时代和社会进步对文化发展的创造价值。 但与此同时,一些网络新词表现出粗暴、冗余、任性的一面,对社会文明和主流文化的影响不时显露出来。

对于网络新词语的使用和作用,首先要跳出“一刀切”的思维,通过识别和规范措施抵制和拒绝低俗网络词语,提高全社会对网络语言的理性认识。 二是坚持标准和法规的指导原则。 要积极发挥文化教育部门的规范和指导作用,如通过词典、辞典收集网络语言,为公众提供网络新词、新语法的使用指南等。 最后,坚持他律与自律相结合的原则。 加强数字公民特别是青少年网络素养培养,推动和帮助他们成为规范文明语言的使用者和守护者。 网络平台要发挥主体责任,自觉采取措施优化网络语言环境。 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网络文化管理,推动自律行为与监督管理相结合,切实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孟伟,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传播研究所互联网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101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