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出汗,驱走湿气
宁奇
吹空调、吃冷饮应该是大家快乐度过夏天的基本配置。 然而,当你的身体感觉舒适凉爽时,湿气可能会趁机潜入你的身体。
湿气使身体疲倦
水分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尤其是对于女性来说。 水分从出生起就存在于体内,它在人体内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不易被人们察觉。 当我们感到手脚麻木、疼痛时,可能是体内有湿气所致。 其实判断体内湿气是否重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就是看大便是否粘稠,是否容易被冲走。
“最近脸上总是长痘痘,早上起床时脸上经常油腻腻的,全身都肿了。” 刚进入夏季,杨悦嘉就感觉自己的身体发生了变化,“这几年我好像每年夏天都会长痘痘,出现这个症状的时候,我之前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还以为很正常,但后来我发现这是因为体内的湿气变重了。”
无论白天工作还是晚上睡觉,杨悦佳和空调都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因为家和地铁站的距离有点远,所以每天下班路上再吃一根冰棍也逐渐成为一种习惯。 饭菜比较冷,又熬夜看世界杯。 杨悦嘉可能已经满足了大湿的所有必要条件。 其实,湿气的症状,除了像杨悦嘉一样,还会损害形象。 因为湿热毒对容貌的影响很大,容易出现痤疮、面色晦暗、油光满面、毛孔粗大、眼袋、色素沉着、酒渣鼻等面部问题,以及体形等,所以湿热毒对人的容貌影响很大。惹的祸。 湿疹、荨麻疹也与湿热毒性密切相关。 另外,湿气容易使人无精打采,影响心情。 体现在人们容易疲劳、头晕、精神不振,这会对工作和学习产生较大的影响。
体内湿气的加重,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 专家认为,除了长期生活在湿度大的地方,容易受重湿气外,不良的生活习惯也很容易让湿气找到你。 不锻炼就是其中之一。 要知道,久坐会导致大脑供血不足,导致大脑供氧和营养减少,加重疲劳、失眠、记忆力减退、体重减轻等症状。 你越不喜欢运动,你体内积聚的水分就越多。 ,身体也可能有疾病。 此外,生冷食物、冰淇淋或生冷果蔬、酒类饮料等也会促进湿邪,使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停滞,为外邪侵入创造机会。 因此,湿寒体质的人切记不要过度食用生冷食物。 烹调时最好加入葱、姜,以减弱蔬菜的寒性。
排除湿气,多运动
“我在北方的时候脸上没有痘痘,但现在到南方上学,感觉皮肤一直滋润,但痘痘却开始增多了。” 在上海读书的何静一直沿袭着以前家里的生活习惯。 ,谁能想到标准的北方体质到了南方却被湿气“缠住”。 到医院就诊,医生建议可以适当加强锻炼。
缺乏运动是人体湿气加重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适当的运动,如跑步、散步、游泳等,可以促进身体器官的协调运转,加速“祛湿”。 中医病理中有“五邪”,即风、寒、湿、燥、热(火)。 这“五害”可以说是人类疾病的根源,也是人类健康的障碍。 其中,寒湿最为常见,也是最令人烦恼的。 生活中几乎所有常见病、易患病都与寒湿密切相关。 至于湿气,在专家看来,原因之一是经络不通造成的。 而且运动对于疏通经络有非常好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医理论中,夏季是养生、祛除体内寒湿的最佳途径,也就是所谓的“冬病夏治”。 锻炼身体可以加快新城的新陈代谢,加快气血的循环。 在这个过程中,大量的水分会随着汗液通过泌尿系统排出,特别适合容易出现湿气堆积的夏季。 其实适合祛湿的运动有很多。 可以选择温和舒缓、运动强度适中的活动,如太极拳、瑜伽、快走、慢跑、骑自行车、爬山、体操等都是不错的运动。 但要掌握好运动的强度和量,循序渐进,不能太激烈,更不能为了“急功近利”而盲目加大运动量,否则很容易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宁奇)
尖端
去除湿气的小方法
食疗:祛除体内湿气,有常说的红豆薏米汤,性味甘微寒,利尿消肿,健脾除湿,舒筋除痹,清热解毒。此外,还可以选择红豆、茯苓、山药、党参等,放入汤料中,或煮成粥煮沸饮用,可利尿、除湿,对于水肿的人特别有效。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种方法都有利尿作用,不适合经常排尿的人。
拔罐:拔罐对于排除体内湿气也有很好的效果。 拔罐时,主要用脾俞穴(第11胸椎棘突下,距侧面1.5寸)、中脘穴、阴陵泉穴(小腿内侧,膝盖以下),小腿内侧凹陷处。胫骨)、足三里穴(外膝眼下3寸)等穴位为主穴。 这些穴位都在胃经和脾经上。 湿邪在体内的作用。 (宁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