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慢跑促进血液循环 预防跑步损伤的10个要点
冬季跑步可以锻炼心脏、消除瘀血。
冬天天气寒冷,不喜欢运动的人很容易感到寒冷。 跑步是一种非常简单有效的锻炼方式,而且是一项人人都可以做的运动。 跑步可以加速全身血液循环,消除瘀血,预防静脉血栓形成。 跑步也很有讲究,只要注意10个要领,就能有效预防跑步受伤。
冬天慢跑的好处
冬季跑步可以锻炼人的心脏,增加人体的最大摄氧量,增强人体的运动能力。 尤其对于中老年人来说,跑步可以促进冠状动脉良好的血液循环,保证心脏充足的血液供应,从而预防冠心病。
跑步可以加速全身血液循环,调整全身血液分布,消除瘀血,从而预防静脉血栓形成。
跑步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控制体重,使体内糖分大量分解,减少脂肪堆积,对预防冠心病、糖尿病、器官结石病、胆囊炎等有积极作用。
冬季慢跑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进食欲,使消化吸收功能差、体重过轻的体弱者可以增肥,防止动脉硬化。 同时,跑步还可以锻炼神经和血管,预防高血压。 对于脑力劳动者来说,田间适度跑步可以消除精神疲劳,预防神经衰弱,治疗心血管神经官能症。
10 项跑步要点
只要注意10个要领,就能有效预防跑步受伤。
研究表明,跑步受伤的概率为30%~80%。 只要注意10个要领,就能有效预防跑步受伤。
1.稳定头部和肩部。 跑步时,头、肩要保持稳定,避免摇头。 眼睛要注视前方,肩膀适当放松。
2.保持身体挺直。 身体躯干从颈部到腹部应保持自然直立,不要刻意弯腰或挺直,左右晃动幅度不宜过大。 这个姿势有助于保持呼吸顺畅、身体平衡和步幅协调。
3. 前后摆动手臂。 跑步时,自然摆动手臂非常重要。 双手左右摆动不得超过身体中线,上下摆动不得高于胸部。 手臂摆动过程中,手指、手腕和手臂要保持放松,肘关节弯曲成90度左右,靠近身体两侧。
4.轻轻握拳。 跑步时,双手自然轻握。 握拳太紧会导致前臂肌肉紧张,进而妨碍肩膀的正常运动。 跑步时,手中不要拿着手机、MP3或饮料瓶,否则会导致身体晃动,无法保持正确的直立姿势,增加受伤的机会。
5、步骤短。 一旦步幅过大,跑步时就会有脚向前伸的感觉,会产生破坏性压力,容易造成运动损伤。 日常跑步时,步幅不必太大,每次将落脚点放在身体前方33厘米左右为宜。 突然的迈步很容易导致跟腱受伤。 落地后,脚趾应有“抓地感”,同时身体向前倾,以减少脚与地面的冲击力。 冲击力越小,脚踝及其关节受伤的风险就越小。
6. 一直往前走。 跑步时,最好避免腿部侧向运动。 向侧面摆动双腿不仅是多余的,还会导致膝盖受伤。 正确的姿势应该是大腿正对前方。
7. 稍微扭转臀部。 跑步时,胯部扭转幅度约为5~7度。 臀部扭转超过10度很容易导致髂胫束综合症(膝盖外侧疼痛)或腿筋肌肉拉伤等问题。
8.每分钟180步。 许多研究证实,每分钟180步左右的理想速度是日常跑步锻炼最理想的速度。 否则身体与地面的冲击力会增大,引起膝关节疼痛。
9. 经常更换运动鞋。 运动鞋穿时间过长,鞋垫弹性减弱,失去缓冲作用,容易造成关节损伤。 建议每480-800公里更换一双新的运动鞋。 但具体情况要根据体重等因素而定。 你的体重越重,运动鞋的寿命就越短。
10、不超过10公里。 跑的时间不要太长,不要超过10公里,因为剧烈的有氧运动可能会增加体内产生的激素,从而抑制免疫系统的活力。 比如,如果你跑步是为了锻炼身体,时间就不能少于5分钟,否则对心肺功能没有帮助; 如果是以健康减肥为目的的跑步,时间不应少于20分钟,且速度要慢一些,以保持呼吸均匀。 如果停止这项运动,应减少每天的运动量和运动时间,以免造成“反弹性肥胖”。
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