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宝市五木乡:特色产业为乡村振兴描绘美好“致富”景象
河南经济报记者 丁光展 见习记者 王盾 通讯员 谢晓涛
万亩烟叶长势喜人,袋装缺货的苹果,羊肚菌争相生产……盛夏七月,走在灵宝市乌木乡的广阔山野里,到处都是蓬勃发展的农业产业。 令人欣慰的景象。
走进灵宝市乌木乡相城村高标准“阳光玫瑰”葡萄种植项目基地,果农正在进行除草作业。 拱形葡萄架上,工人们顶着烈日加紧施工。
“我们村流转的218亩土地全部用于种植‘阳光玫瑰’葡萄,项目建成后,我们流转土地的村民不仅每年能获得17万多元的租金,村集体也将获得至少30万元以上的集体经济收入,村集体有了收入,村子就会发展得越来越好。”相城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唐勤兆说委员会。
据了解,该项目由河南祥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在开展土壤改良项目的基础上,在中国阳光玫瑰联盟的支持下,与近450万亩主要葡萄基地共同组建遍布全国产区,由专家、技术、资源、农资、销售渠道等资源共享的产销联盟,可在防治病虫害、提高坐果率、增产等方面实现集团化发展。亩产量。 同时,项目区内将建设葡萄观光区、休闲区、采摘区、交易区,以农民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田间为课堂,实践为手段。 通过实践、实验等形式的活动,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能力,使农民具备科学决策的能力,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近年来,该乡按照“2431”农业产业发展思路,围绕“烟、果、畜、药、菌”5个特色优势产业,加强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全面推进夯实“产业基础、金融保障、产品销售”三大基础。 大力实施“强龙头、补链条、集聚群体、优化环境”四大举措,推动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苹果树上结满了“幸福果”。 五木乡坚持苹果产业不放松,坚持引进新品种、改进新工艺、优化新结构、追求高品质理念。 如今市场紧俏的华硕、中秋王、新红星等种植基地得到巩固和扩大,引领了五亩苹果产业发展方向; 滴灌、地膜、生物驱虫等技术推广使用,绿色生态有机植根果农。 目前,3万亩苹果基地年产7000万公斤,产值2亿元。
小小的烟苗托起了“致富梦”。 准确把握国家烟草产业政策,遵循“生态、质量、市场”三个优先原则,努力把烟草产业做稳、做精、做强、做优。 五木乡烟叶产业实行标准化管理,实行订单种植、合同采购,加大新炕房改造和烟水、烟路配套工程建设力度,促进烟叶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 围绕做大做强烟叶支柱产业,加大烟叶大区水、路、站配套设施建设力度,新建或改建电动烤房600余间。 种植面积由1.2万亩扩大到1.8万亩,优质烟叶比例由62%提高到82%。 %,实现产值7000万元以上,烟叶产业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叶子”。
新思维为“复兴”铺路。 五木乡立足苹果、烟叶、种植养殖等优势产业,提出“2431”农业产业发展思路,即做强做大苹果、烟叶两个万亩产业基地; 牢牢抓好农耕社区-有机肥-有机蔬菜基地、苹果分选中心-冷链物流园、连翘种苗培育-种植-加工、矮砧果园羊肚菌轮作林下经济-土壤真菌科研站建设四大延伸链供应链工业项目; 延伸拓展链条 拥有巧子、大枣、菊芋等中药材基地三千亩; 弘农涧河生态旅游沿线示范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继续在延伸链条、补链、强链上下功夫,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扩大农业产业规模。集体经济收入,带领群众增收致富。
“下一步,我们五木乡将继续发挥特色产业优势,紧紧围绕全市产业发展定位和目标,完善产业布局,延伸产业价值链,突出特色农产品,增加科技投入,解决关键技术问题。继续拓展市场,推动农产品网上交易,以一系列助力乡村振兴的政策措施进一步促进特色产业发展。 灵宝市委常委、副镇长、乌木乡党委书记张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