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现状(2017年版)

日期: 2023-08-08 21:00:28|浏览: 386|编号: 21834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我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现状(2017年版)

在政策和市场的共同推动下,我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近年来蓬勃发展。 随着人才、资金、管理、信息等要素加速回流农村,产业规模迅速扩大,综合效益显着提高。 2016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接待游客近21亿人次,营业收入突破5700亿元,吸纳就业845万人,带动672万农民增收。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对推动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 农业农村发展逐步从过度依赖资源环境消耗转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 全行业呈现出加快发展、优化布局、提高质量、拓展领域的良好态势。

植根于浓厚的本土氛围,文化创意现已成为行业新的驱动力。 各地一方面注重农耕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另一方面积极向农业注入文化符号和文化元素,打造独特的主题文化,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浙江省以“高效生态”和“特优产品”为重点,积极调整优化农业产业、产品和区域结构,加快发展茶叶、水果、花卉等特色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优势,为消费者提供休闲体验空间和产品,同时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提高农村清洁、绿化、美化水平。

云南

建设山水民族风情休闲农业区

▲哈尼族族长的街宴

云南依托我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建设了红河哈尼梯田体系、哈尼长街宴等以景观、民族风情为主的休闲农业区,体验农耕文化。

婺源县

建设农耕文化产业园

▲婺源县精品旅游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五原县建有农耕文化产业园,在这里可以听农耕历史、看河套文化、体验农业乐趣。

黑龙江

彰显龙江文化特色

▲黑龙江特色旅游

黑龙江突出龙江文化特色,深入挖掘关东文化、精骑文化、赫哲文化等本土文化和生态文化,开发“人家有的,我们有”的民俗旅游产品。

西藏

盈利性休闲农业旅游

▲西藏农业休闲旅游

西藏自治区依托当地独特的自然风貌和民俗文化,大力发展休闲农业,让农牧民享受到“休闲农业旅游大餐”。

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有利于调整我国农产品品种和质量,增强农业供给活力,同时统筹城乡要素资源,弥补乡村短板,美化乡村景观,增加农业经营收入和农民财产性收入,并通过扩大就业能力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

韩部长认为,当前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休闲旅游的需求将更加旺盛。 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也将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完善,让乡村的山水秀美更加迷人。

“我们要抓住历史机遇,全力开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新局面。” 韩长赋指出,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必须转变发展思路、明确发展定位、创新发展方式、打造发展特色,做到四个“棒”:

四个“坚持”

☑ 坚持以“农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

☑ 坚持以“农”为主的发展定位;

☑ 坚持“绿色”导向的发展模式;

☑ 坚持以“文化”为灵魂的发展特色。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军表示,要深入挖掘农业多重功能,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产业,培育宜居宜工特色村镇使之成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市民化的新亮点。 新的休憩场所,成为农耕文明传承的新载体。

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作主旨报告,指出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必须研究“六化”工作。

1、做好“农业+”文章,推动业态和功能多元化;

2、以点带线带动区域,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3、引导多方参与,促进经营主体多元化;

4、多渠道筹集资金,推进基础服务设施现代化;

5、加强指导和管理,推动商务服务标准化;

六、保护生态资源,推动产业发展方式绿色化。

尽管乡村旅游如火如荼,但一些项目同质化严重仍制约着行业发展,布局分散,不利于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 对此,有专家建议从拓展功能、满足需求出发,多元化发展农家乐、渔家乐、牧民家、草原旅游、森林康养等,提高信息化水平和科技支撑能力,促进融合发展,促进产业发展集聚。 同时注入新主体要素,鼓励互助合作,支持个体经营,加强利益共享,不断拓宽支持产业发展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推动基础服务现代化设施。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101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