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脚后跟或脚底跑
对于前脚着地和后脚着地这两种落地技术,各有各的支持者。 许多日本跑步书籍都主张用脚背着地。 从目前流行的观点来看,认为脚后部不利于缓震,多支撑脚前部。 那么长期跑步对身体有什么好处呢? 坚持跑步会给你带来强健的心脏和心血管系统。 提高最大摄氧量的同时,输送到身体各器官的氧气量也大大增加,各器官的工作质量自然也大大提高。 另外,中长跑会加速血液循环,使冠状动脉有足够的血液供应心肌,从而预防各种心脏病。 通过下肢的运动,静脉血会回流到心脏,防止静脉血栓的形成。 那么到底是用脚跟跑步好还是用脚掌跑步好呢?
首先,对这两种运行方式有一个定义。 前脚掌跑并不是指用脚尖和脚趾跑,而是指落地时用脚掌和脚后跟着地,但几乎没有用力或轻微用力。 时下流行的《为跑而生》推荐的赤足跑、极简跑鞋、尼古拉斯·罗曼诺夫博士所著的《跑步,如何跑》的姿势跑法,都可以归结为这种跑法,优点这种跑步方法可以利用足弓的弹性来缓冲跑步带来的冲击力,并且可以有效防止落地脚向前伸得太远,这种做法是有害的,会导致落地脚落在身体上。 重心靠前,脚落地在身体重心靠前,往往会导致膝盖伸直,从而产生制动作用。 这种效应会导致地面反作用力增大,不仅难以加速,还会对膝盖造成伤害。 严重时甚至会震动大脑。 同时,这种过度伸展往往是由大步幅引起的,因为大步幅在肌肉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容易导致落地脚过度伸展。
前脚掌跑步可以有效防止落地脚过于前倾,并且会自然地将落地脚塑造在身体重心以下,更有利于保持落地脚的膝盖微曲。 这样不仅可以利用足弓来吸收震动,还可以利用膝盖作为天然弹簧来吸收震动。
因此,其跑步的要点是上身直立,落地脚在身体重心以下,前脚掌(脚掌)受力,脚后跟也着地,但力度不大。不用力,膝盖微弯,前脚掌受力。 用脚弓和膝盖缓冲背部并推离地面,同时保持小步幅和高步频。 这种姿势有利于减轻膝盖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