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跑相当于慢性自杀?
说到锻炼,跑步绝对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的首选运动。
早晨跑步有助于清醒头脑、活动身体,方便我们更好地开始新的一天。 然而,由于很多人起不了那么早,所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夜跑。
尤其是夏天的夜晚,当身体被炎热的天气搞得疲惫不堪的时候,晚上吹着点小风,跑上一会儿,简直就是人间的一件幸事!
然而此时,“夜跑无异于慢性自杀”的说法出现了。
跑步圈对于这个话题一直有着不同的看法,那么今天东牛就带大家了解一下夜跑与慢性自杀有何关联。 如果晚上跑步不合适,那么什么时间最合适呢?
1 谁说夜跑等于慢性自杀?
如果要说这个话题的出处,无疑是网上流传的《黄帝内经》中的这样一段话:“故有阳气者,一日主外,气生之。”午时,气已虚,气门闭,故黄昏时拒之,则不扰筋骨,亦不见雾露。手,此三时,形便薄。”
这段话的意思是,人体的阳气在中午时达到最盛,到了晚上就已经很弱了,所以不适合剧烈运动。
跑步时,毛孔张开,如果此时接触到湿气、雾气、露水,很容易伤及基本面。
阳气闭时锻炼,无异于强行消耗气血。 长此以往,阳气就会透支,人就会变得无精打采,容易生病。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晚上跑步后感觉更累的原因。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说:“我刚刚晚上跑步,精力还挺足的!”
其实,这并不难理解。 网上有一个比喻,将人体阳气的储存比作一个煤气罐。 那么跑步就相当于人为地打开煤气阀门,“火力”自然会因“煤气”的加速消耗而增强。 变大了,跑完感觉神清气爽。
但这样一来,“气罐”里的“气”就会越来越少。
久而久之,阳气不足的影响就会逐渐显现出来。
2 “夜跑是慢性自杀”是谣言!
这种说法确实有失偏颇。 准确地说,晚上九点以后跑步会对身体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首先,九点以后,身体已经极度疲劳,此时剧烈运动必然会对肝脏造成损害。
其次,无论哪个季节,九点以后都是一天中气温最低的时间。 这个时候出去跑步很可能会导致骨头受凉,大脑神经、肌肉和骨骼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最后,九点以后长跑会让大脑处于更加兴奋的状态,影响随后的睡眠。
因此,夜跑或许达不到慢性自杀的程度,但肯定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3 那么晚上跑步就只有坏处吗?
当然不是。 事实上,对于上班族来说,晚上是一天中唯一可以锻炼筋骨的时间。 如果这个时候不宜运动,下班后回家躺着看一整晚电视可以吗?
其实,夜跑时只需要注意这几点,就可以安心的迈开双腿了:
饭后一小时不要跑步,睡前一小时不要跑步,疲劳后不要跑步,雨后不要跑步。
而且晚上跑步还有很多好处:
改善睡眠质量
适当的夜间跑步有助于延长深度睡眠的持续时间,提高整体睡眠质量。
对老年人群体的研究还表明,夜间锻炼对于改善老年人的睡眠质量远比早上锻炼更有效。
因此,有睡眠问题的人可以尝试夜跑作为良好的助眠剂。
促进新陈代谢
从运动医学的角度来看,晚上跑步其实更科学。
因为在夜间,人体新陈代谢的关键物质激素对体育锻炼的反应最为强烈,人体的活动能力恰好在夜间得到充分发挥。
此时跑步,身体更容易适应运动节奏。
增强心肺能力
在跑步的过程中,人体的肺活量会明显增加,心率、血压和血管壁的弹性也会相应增加。
而且经过一天的光合作用,空气中的含氧量也明显高于白天,此时跑步有助于增加血液中的含氧量。
4 什么时候跑步最好?
看到这里有人想说,如果晚上跑步确实不适合我,那么什么时候跑步最好呢?
研究表明,最佳跑步时间是上午9点至10点和下午4点至6点之间。
理由一:上午9点到10点空气新鲜,含氧量是一天中最高的。
原因二:上午9:00到上午10:00,体内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达到峰值,调动身体各器官有效运转,身体状态相对良好,精力充沛。
原因三:上午9:00到10:00这段时间正好是两餐之间。 慢跑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消化系统的不利影响。
理由四:根据生物钟调节原理,大多数人在下午4点到6点这段时间处于最佳的精神状态,身体的灵活性、协调性、准确性和适应能力都处于最佳状态。
想必您已经对有关夜间跑步的几个问题有了答案。
虽然夜跑确实有风险,但上述情况也因人而异。 我们还是要辩证地看待夜跑的利与弊。
经过科学了解后,结合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跑步的时间段。 毕竟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健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