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驱动乡村振兴的国外经验

日期: 2023-08-17 01:01:32|浏览: 470|编号: 22421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驱动乡村振兴的国外经验

【摘要】[目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成为我国继工业化模式之后带动乡村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又一重要路径。 分析国外发达经济体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带动乡村振兴的经验,可为我国内地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提供参考和借鉴。 [方法]通过文献查阅、归纳总结等方式,分析国外发达经济体的基本做法,形成相关启示。 [结果]海外发达经济体注重以系统的政策法规保障旅游与乡村融合发展,以权威的行业协会推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以乡村原汁原味引导旅游产品创意创新,利用质量认证和一体化。 乡村旅游营销推广已成为旅游乡村振兴的共同经验。 【结论】海外发达经济体积累的经验给我国解决旅游乡村振兴面临的诸多困难带来4点启示:要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凸显旅游平台价值,倡导旅游工匠精神,建设一体化乡村综合服务云平台,有效发挥旅游带动乡村振兴的作用。

【关键词】乡村振兴; 休闲农业; 国际经验; 乡村旅游

介绍

旅游业是连接自然文化资源与外部市场的综合性产业。 它既是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也是推动乡村文明复兴的有效途径。 发达国家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对提高农村经济水平、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发挥了明显的积极作用。 随着我国大众旅游、全域旅游时代的到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成为继工业化模式(乡镇企业发展)之后带动乡村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又一重要路径。 国外发达经济体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起步较早,许多发达国家或地区都走上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规模化、规范化发展的道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借鉴这些成熟经验,探索中国特色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带动乡村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国外旅游带动乡村振兴的共同经验分析

国外发达国家或地区休闲农业、乡村旅游齐头并进。 他们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总结并灵活借鉴这些经验,可以帮助我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少走弯路。 纵观国外主要发达国家或地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历史,总结出以下四点共同经验。

1.1 以系统的政策法规保障旅游与乡村融合发展

欧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中国台湾地区等海外发达经济体围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布局、融资融券、服务质量、生态环境、安全等方面出台了系统的法律法规。以及卫生等方面。 例如,早在1919年,德国就颁布了《公民农场法》,规定公民农场只能租赁而不能购买,农田可以出租给城市居民种植花卉、蔬菜、果树或经营家庭。农业。 1989年,意大利政府颁布了欧盟第一部专门的农业旅游法——《农业旅游发展保障法》,明确了农业旅游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西班牙各区政府对乡村旅游进行了专门的立法保护,以立法的形式明确乡村旅游的地位,同时为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1]。 1992年,中国台湾地区颁布了《休闲农业区设立管理办法》,规定了休闲农业区设立的方式、条件和程序。 ,对凸显区域特色、形成休闲农业品牌优势发挥重大作用[2]。 日本颁布了《山村振兴法》、《农渔村休闲法》、《旅馆业法》、《旅游业法》、《农业基本法》、《污染对策基本法》、《公民农事法》制定了《乡村振兴法》、《乡村政治建设法》、《土地规划利用法》等最健全的法律体系,并提出了“农山渔村六大产业发展目标”,并出台了一系列围绕农村第六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如《第六产业化和地方消费法》等,不仅规范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开发、建设和经营,保证了旅游质量和乡村旅游的质量。农民利益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发展旅游业激活乡村文化,壮大乡村产业,振兴乡村经济。”根据日本农林水产省2013年的调查数据,林渔业六产业化经营主体约6.9万个,农产品加工、农产品直销经营主体达到5.4万个”[3]。 除了相对完善的法律法规外,在金融信贷、税收优惠、人才科技、保险、专项资金等方面也出台了配套政策。 和农业合理发展的协调”[4]。 例如,英国通过“SPARC乡村旅游计划”,帮助乡村设计和开发步行道和自行车道,使游客更容易到达英国乡村的内部。 1990年,欧盟实施《农村经济发展相关行动计划》,推动农村旅游基础设施和农业旅游电子商务建设[5]。 [6],同时,政府设立“乡村旅游发展基金”和“国家乡村旅游基金”,提供相应的资金保障。

1.2 与权威行业协会共同推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政策法规注重乡村旅游产业空间布局的协调、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整体效益的提高,而具体的产业运营、资源整合、营销推广、咨询培训等主要由非专业人士完成。行业协会等政府组织。 国外发达经济体普遍根据行业发展的需要成立了各类行业协会,这些协会在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例如,法国先后成立了法国农商联合会、法国乡村旅游促进会、法国农民权益保护联盟、法国农渔业联合发展协会、法国农业旅游信息协会等行业协会。联邦[7]。 美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是典型的市场化型。 社区、行业协会等民间组织是推动乡村旅游市场化运作的主力军。 培训和指导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推动中国台湾休闲农业进一步规范化、规范化、国际化,主管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的机关农委会“委托规划、管理、咨询、教育、对休闲农业学会、协会或相关研究推广部门进行监督、评估”[8]。

1.3 引领乡村旅游产品创意创新

海外发达经济体高度重视乡村旅游产品的特色开发和创意设计,特别注重原汁原味的乡村风味,产品创意注重就地取材,凸显乡村的原汁原味和独特。 例如,中国台湾致力于打造“精致农业”,为国内外游客打造休闲农业旅游空间,让他们享受休闲、体验幸福。 “公园内所有的建筑色彩、景观造型、植被、游乐项目都是围绕主题设计的,共同构成了游客容易识别的特色景观和园林线索”[9]。德国开发了非常有创意的旅游产品如“干草计划”、“马术疗法”[10];美国的“瓜果塑形”、“农民艺术画”等与传统艺术相结合的特色乡村旅游广受游客青睐[11];德国的公民农场凸显城市居民真实的农家生活体验,威尔士乡村节的目的是满足游客的娱乐需求,促进当地环境保护,提供就业机会,拉动农村经济发展。 “一品”计划通过提高农产品自身特色、地域特色、加工传统等附加值,提高农村经营效率[13]。 法国乡村旅游产品特别注重真实性。 农场销售的主要农产品必须是农村生产的新鲜食品,并采用当地的加工方法。 观光农场的外观必须符合当地的建筑风格,就连餐具也必须用石器、瓷器或其他有代表性的材料制造。 西班牙乡村旅游特别注重文化的复兴和传统习俗的渗透。 为此,专门启动乡村文化修复计划。 政府有关部门专门收集整理传统菜谱,发展民间歌舞、传统手工艺和乡村音乐。

1.4 以质量认证和整合营销促进乡村和乡村旅游

海外发达经济体在推动乡村旅游和乡村发展中高度重视顾客价值创造和营销推广,形成了多种形式的整合营销推广体系和质量认证体系。 “乡村旅游的质量不仅是吸引新游客的重要因素,也直接关系到重游率的提升”[14]。 制定并正式推广休闲农庄服务质量认证体系,对认证目的、认证方式、认证管理方式、认证标准规则等作出详细规定,并在其网站上展示和推广所有通过认证的休闲农庄,展现农场地理位置、行车路线、休闲农场体验、美食旅游推荐等详细介绍,并且网站与中国台湾其他农业相关机构网站无缝链接。 德国非常重视服务质量的监管。 联邦农场乡村度假村协会和德国旅游协会实施乡村旅游质量认证已有30多年的历史。 7种质量认证”[15],并且每3年重新认证一次,访客可以通过协会网站、书房查看所有会员的农场服务、内容和评价。 美国成功构建了以政府为主体、五大信息机构为主线、国家、地区、州三个层面连接的农业信息网络,形成了包括休闲农业、 16]。 阿根廷建立了“阿根廷乡村旅游网络”,鼓励所有农牧业生产者加入。 法国高度重视旅游网络服务的便捷发展,已形成全景网络模拟旅游景点,并建立了完善的旅游网络预售体系[17]。

2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带动乡村振兴面临的困境

近年来,在市场驱动、政策驱动、创新驱动、政府驱动等多重叠加效应的推动下,人才、资本、技术、信息等要素加速回流乡村,中国大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蓬勃发展。蓬勃发展。 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诸多困难,这不仅制约了旅游产业本身的可持续发展,也不利于带动乡村整体振兴。

2.1 旅游开发热情高涨可能导致村庄间低水平竞争

近年来,在农业、旅游、金融、住建、文化、体育等部门推出的各类示范试点和相关配套政策的引导下,中国内地不少农村地区热衷于发展休闲农业和休闲农业。乡村旅游。 然而,这种发展旅游业热情的过度膨胀,可能会导致农村地区为了获取政策资金而不顾实际而盲目开发和低水平建设。

2.2 乡村旅游快速发展或诱发“荷兰病”在乡村蔓延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逐渐成为我国各级政府重点扶持的产业,许多区位优势明显、资源基础良好的农村地区成为乡村旅游发展高地。 但同时,乡村旅游与乡村的耦合发展程度较低,特别是与农业的耦合程度较低。 有学者以河南省为例论证旅游与农业整体耦合度较低,缺乏双向深度耦合[18]。 而且,旅游业繁荣发展的背后,很多农村逐渐失去了乡村本色,地方政府也不愿意支持农业生产。 不仅农业基础地位受到动摇,粮食安全受到冲击,耕地还面临大规模吞没或侵占。 即使在外资工商业资本为旅游经营主体的地区,农民也被排除在旅游利益链之外,这些地区也成为典型的“旅游飞地”。 因此,需要警惕乡村旅游是否会出现类似于城市旅游发展带来的“荷兰病”和“去工业化问题”; “破坏农业、破坏农村、坑农民”的行为。

2.3 产业发展要素薄弱易阻碍旅游与乡村发展可持续融合

无论是旅游业本身的发展,还是旅游与乡村的融合发展,都离不开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产业发展要素。 虽然我国有很多农村地区旅游业蓬勃发展,但还有更多具有资源优势的农村地区,旅游开发尚未启动或开发难度很大,通过开发实现乡村振兴还很遥远。的旅游业。 其主要原因是:信息不通畅,卧于深闺无人知晓; 基础资金有限,难以承担投资失败风险,境外工商资本对投资环境缺乏足够信心; 缺乏农村精英或有能力的人似乎很难单枪匹马。 因此,需要在政府引导下,充分发挥社会力量,搭建一个能够有效聚集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的平台。

3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驱动乡村振兴的国外经验启示

为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其对乡村振兴的带动作用,我国各级政府采取了许多相关措施,但解决上述问题的措施和措施还不够。困难。 国外经验对我国解决上述困难、通过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带动乡村振兴有以下启示。

3.1探索乡村赋权,积极发挥政策引领作用

国外经验表明,政策法规有助于规范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明确其在推动乡村振兴中的地位,促进“乡村品格”的保护和传承。 但政策法规作用的充分发挥,离不开政策法规体系的完整性、协调性和适应性。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关于积极发展农业多元功能大力推进休闲农业发展的通知》、《乡村旅游扶贫行动计划》等多项支持乡村发展的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项目”、“发展乡村综合开发,已形成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地方政府出台了农家乐、休闲农业园区、家庭旅馆等评级制度;建设试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和示范点,但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很多农村地区并没有很好地利用好现有的政策,更难以形成政策合力,笔者认为,一方面,有必要借鉴国外经验,进一步完善法律体系,设立乡村振兴基金,引导更多保险、银行信贷、知名企业等资源投资农村道路交通、水电管道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政策法规衔接呼应,实现多规结合、多政策并举,重点支持乡村旅游与乡村产业协调发展,带动农村一二三产业全面发展; 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我国内地集中资源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可以在保持农村组织体系和性质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农村力量,提高农村资源调动能力。通过规模重构和适当赋权来聚集和流动。 系统重新设计。 比如,在县省级管理的基础上,可以探索乡镇市级管理; 也可以借鉴国家级新区建设的成功经验,结合农村综合改革试点,探索在农村设立国家级或省级农村特区,建设农业现代化。 国家或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或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主题。

3.2 推动协会规模扩大,充分凸显旅游产业平台价值

从以上国外的普遍经验来看,很多市场化的事情都是通过行业协会来推动的。 实力雄厚、多元、独立的行业协会是发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带动乡村振兴作用的重要桥梁,而政府机构更是大多只是履行宏观规划和行业监管职责。 中国国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联盟于2017年7月底正式成立[19]。 农村虽然成立了各种专业互助社团或行业协会,但其功能普遍较弱,权利也受到限制。 要充分学习国外经验,促进协会发展。 首先,政府部门简政放权,使协会成为真正独立、纯粹市场化的组织。 充分发挥协会在评级、质量标准、技术改造、融资融券、营销推广、人才培训、资源筹集等方面的作用,使协会不仅成为沟通和互助的平台协会会员之间的互助,也是协会与其他非政府组织、政府部门、社会力量等沟通合作、共赢的平台。 其次,在拓展协会职能的同时,要借助旅游相关协会和农村各类专业合作社的力量,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的平台价值。 让乡村旅游深度融入乡村文化、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不是让旅游业成为唯一的产业,而是为旅游业搭建一个共同歌唱的舞台,即利用信息流、资金流、客源流、物资流、人才流、技术流、交通流、等帮助农村各行各业蓬勃发展,一二三产业全面发展。 最后,在各类协会、专业合作社的推动下,实施山水、乡村、城市一体化发展,做大做强乡村产业,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旅游业只是农村产业体系中的平台产业,旅游与农产品加工、现代养殖、文化产业、特色商贸全面发展。

3.3 倡导旅游工匠精神,推动乡村价值向乡村经济转化

从上述海外发达经济体的实际经验来看,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品的设计应充分考虑游客原创性、舒适性、生态性的需求,高度注重游客的体验质量,精心创意细致的工艺,极力凸显游客导向。 例如,美国乡村旅游具有典型的“五化”特征:本土化、多元化、居民化、信息化、自助化[20]。 中国大陆需要改变盲目粗暴的发展方式,充分利用乡村素材,充分挖掘乡村价值,能够从老房子中挖掘怀旧价值,发展乡村民宿度假经济; 挖掘景观生态养生价值,发展农村医疗卫生和养老经济; 挖掘农耕文化的教育价值,发展乡村研究经济; 挖掘田园风光艺术价值,发展乡村田园休闲经济; 从农事活动中挖掘体验价值,发展乡村情感体验经济; 挖掘农副产品健康价值,发展农村绿色商品经济; 挖掘农村农作物商业价值,发展农村手工业制造经济; 挖掘美丽庄园办公价值,发展乡村庄园总部经济。 能够充分展现、精心打造每一个游览环节、每一个体验节点、每一个触摸空间,真正以工匠精神开发每一个农业园或村庄,打造生产、生活、生态高度融合的村庄和生活旅游产品、特色乡村等,使其成为乡村整体振兴的领跑者。 同时,借鉴国外经验,将美学、心理学、生态学和现代技术科学运用于产品开发理念、设计思路和方法中,融合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开发个性化、品味化、艺术化的旅游产品。 。 此外,应积极借鉴台湾、德国等国家的经验,开展质量认证,启动我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质量认证,制定详细的评价标准和科学的认证程序,完善服务、产品设计。 、管理、人员培训、营销推广等方面提供一系列配套服务,全面提升旅游产品的地方特色和体验品质。

3.4 形成共享包容机制,打造一体化农村综合服务云平台

注重营销、做好营销推广,是海外发达经济体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重要策略。 要借鉴国外乡村旅游营销经验,结合我国共享、包容的发展理念,遵循市场运作规则,汇聚乡村旅游经营者、政府相关管理机构、媒体传播者、社会力量等资源,构建乡村旅游综合服务体系。云平台。 通过这个平台,注册的乡村旅游经营者、农产品加工经营者等乡村经营主体不仅可以进行全方位的市场推广,还可以更方便地相互学习、广泛交流合作,获得更专业的指导、教育培训和人才招聘机会。 政府管理机构可以便捷地对旅游前、旅游中、旅游后进行市场监管和乡村振兴综合监管。 投资者可以在线查询相关投资项目,进行精准对接。 媒体传播方可以推出各种精准化、个性化的服务,比如为乡村旅游经营者提供标准化的信息编辑服务,为游客提供旅游方案设计服务等。 导游、研究人员等旅游专业技术人员可以通过平台提供自己的专业服务。 游客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傻瓜式”获取乡村旅游信息、预订及旅游增值服务。

参考:

[1] 李兰兰. 国外农业旅游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农业经济,2016(3):58-59。

[2] 黄秀娟,赖启富,赵宏伟,等。 台湾“休闲农业区”模式的背景、作用及对福建的启示台湾农业探索,2017(5):1-6。

[3]易晓燕,陈银军,袁猛等。日本“六化”发展现代农业的实践与启示。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6, 37(7): 54-60.

[4]周应武. 结合国外经验探讨我国乡村休闲农业旅游产业发展战略世界农业,2016,442(2):33-36。

[5] 张蓓,万俊毅,文晓伟。 国外农业旅游模式比较及经验参考。 农业经济问题,2011(5):100-105。

[6] 安徽大学农村改革与经济社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课题组。 乡村旅游,中国农民的第三次创业。 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6。

[7]马杰. 法国农业旅游发展经验及启示世界农业,2013,444(4):144-147。

[8] 林国华,曾玉荣,刘荣章,等。 台湾休闲农业发展模式与经验探讨。 世界农业,2013,412(8):133-135。

[9]陆婷,王文婷,王行健,等.台湾创意农业园区乡村文化表达对福州的启示。 浙江农业科学, 2017, 58(9): 1658-1662, 1666.

[10]严玉霞. 德国农业旅游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2017, 19(1): 52-56.

[11] 林媛媛. 国外农业旅游运营经验及启示。 农业经济问题,2009(12):101-103。

[12] 林海莉. 英国农业休闲旅游发展的经验与启示世界农业,2016,444(4):130-134。

[13] 郭王晓晓,田淑敏,邓蓉. and of Rural in . The , 2017 (2): 107-108.

[14] Chee-Hua Chin, May-Chiun Lo. Rural of :. Asia of , 2017, 22(4): 465-479.

[15] Gao , Wu , Zhan Bo. The of to the of in my . and , 2017 (8): 4-7.

[16] Wang Qi. on the of in China. , 2016 (10): 32-33.

[17] Wang . from an . World , 2016, 442 (2): 157-160.

[18] Wang . on the of and in --- Henan as an . China and , 2017, 38 (4): 232-236.

[19] Zhang Hui, Fang Jia, Yang . The and trend of and rural in my . China and , 2017, 38 (9): 205-208.

[20] Liu . on Rural and under the of 's . : China Press, 2016.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101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