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跑步方式
事实上,大多数人认为跑步是最简单的运动。 如果你能走,你就能跑。 无非是左右脚交替而已。
最简单,但也是最难的。 很多跑者不知道其中的道理,或者因为剧烈的跑步经历,或者因为健身成绩不佳,甚至因为受伤经历,而放弃了这条最接近健康的捷径。
因此,想要通过跑步达到运动健康的目的,让每一次跑步都舒适、安全、持久,就必须掌握一些必不可少的跑步技巧。
这些技巧本来只是跑者们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 后来,经过专家和跑步教练的专业论证,正式成为系统的跑步规则,被人们接受和实践。 以下是跑步中最重要的10条规则。
01
两小时规则
饭后跑两个小时。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两个小时足以让胃里的食物完全消化。 如果在食物消化之前就开始匆忙跑步,很可能会出现腹胀甚至呕吐等症状。
两小时规则可根据具体食量综合考虑。 如果吃得不多且消化良好,可以饭后跑60-90分钟。 晨跑前只摄入几片面包和一杯牛奶,所以30-40分钟后再去跑步也是可以的,只要胃不感觉饱,时间就可以灵活控制。
02
新鞋规则
这就好比出租车跑了100万公里就自动报废了。 每行驶500-600公里就要换一双新鞋。 我们最好准备两双跑鞋,每隔一周交替穿一次。 这将有助于延长跑鞋的使用寿命,并有助于恢复鞋底的弹性。
当然,500-600公里换跑鞋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标准。 跑鞋的损耗主要取决于人的体重、路面的复杂程度以及跑鞋的类型。 根据具体的磨损情况,可以判断是否需要更换新鞋。
03
10度规则
跑步时,衣服反映的温度应比室外温度计显示的温度高10摄氏度。 例如,室外温度为20度,则应按30度穿着。 一般可以穿短裤、短袖。
当你穿好衣服下楼并感到有点冷时,你穿的衣服是对的。 因为跑步过程中体温会慢慢升高,而此时的体温刚刚好。 但如果你在跑步前感觉温度很舒服,那么跑到一半你肯定会感觉很热。
04
10分钟规则
记得跑步前慢跑或热身10分钟,以及跑后放松。
热身可以增加血液循环并提高核心肌肉的温度,从而为跑步做好准备。
跑步后的放松运动不可忽视。 剧烈跑步后突然停止可能会导致腿部抽筋、恶心、头晕或昏厥等症状。
如果温度越高,血液循环本身就越快,热身时间就可以少一些。
无论怎样进行锻炼,都不应该突然开始或突然结束,就像开车时突然加速和刹车一样,会让人感觉很不舒服。 很多运动损伤甚至猝死都与此有关,所以一定要给自己的身体一个缓冲时间。
05
心率控制规律
公式:跑步时的最大心率不要超过[180-年龄]。
速度是跑步损伤的第一杀手。 跑步时控制心率可以避免速度过快带来的各种危险。 如果你长时间保持这个心率跑步,你的速度会逐渐加快。
06
能量补充法则
任何比赛、训练或长跑后30-60分钟内需要消耗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水。 你需要消耗碳水化合物来补充耗尽的肌糖原,并使用蛋白质来修复肌肉。 理论上,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摄入比例为4:1。
跑步后补充能量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进食。 适当补充营养后,仍然需要控制总热量,否则跑步的效果会被不合理的饮食所抵消。
07
运行一休息一规则
合理的跑步频率是跑一跑一休息一跑,即每周跑3-4次,每次跑要间隔一段时间。 这也是让肌肉有时间恢复并防止受伤的好方法。
人体经过有效的锻炼后,会对肌肉和身体组织产生轻微的创伤。 经过良好的休息和营养补充,48小时后身体就会自行恢复。 因此,一定要坚持跑步和休息。
08
睡眠+1规则
一周内每多跑一英里,我们每晚就应该多睡一分钟。 如果每周跑30公里,每晚应该多睡半个小时。 睡眠不足会减慢身体各项机能的恢复速度,接下来的跑步训练更容易受伤。
09
10%规则
每周增加训练量不要在原来基础上超过10%。 世界著名体育杂志《跑者世界》的编辑乔和跑步专栏作家琼在20世纪80年代首先普及了10%规则。 他们认为,如果跑步者的训练量增加得太快,很容易因体力不足而摔倒受伤。
无论您是刚刚开始跑步,还是想在休息一段时间后重新开始跑步计划,每周增加的训练量都不应该超过 10%。
也就是说,跑步不必每周都增加,更不用增加10%的训练量。 加量要谨慎,甚至不加量。 即使增加金额,也不要超过最高限额的10%。 如果连续跑几次后感觉不适,我们需要及时减少用量。
10
碳水化合物定律
如果你要参加比赛或者进行长跑训练,那么在长跑前几天,你的饮食中应该多摄入碳水化合物,比如:米饭、面条、面包等。被称为糖原超补充法。
比赛和长跑前多补充碳水化合物,可以在血液中储存能量,跑步时会感觉精力充沛,不会轻易疲劳。
如果是日常训练或者短距离比赛训练,不需要过量补充碳水化合物,否则就会变成暴饮暴食。
细节决定成败。 这10条规则细心规范着大家的跑步训练。 平时多注意一下各个细节,你的跑步健身就会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