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保护膝盖的知识你了解多少?
跑步是一项流行的健身活动。 但跑步会对膝盖产生一定的冲击,可能会造成膝盖受伤。 为了避免跑步造成膝盖受伤,需要提高肌肉和骨骼的强度,减少摩擦和冲击。
跑步保护膝盖的知识你了解多少?
加强肌肉训练
强壮的腿部肌肉,尤其是大腿肌肉,可以为膝关节提供相应的保护。 尤其是前面的股四头肌和筋膜张肌。 股四头肌强壮,可以减少落地时对髌骨和半月板的冲击。 这是许多前膝疼痛的原因。 筋膜张肌与髂胫束有关,膝盖外缘很多疼痛也是由髂胫束引起的。
锻炼大腿肌肉的方法有很多,比如箭步蹲、深蹲、爬楼梯、靠墙蹲等。 不过,由于靠墙静蹲是静态动作,膝关节没有伸缩和释放,所以影响更小。 因此,它是很多跑步者腿部肌肉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训练时不要一开始就追求静蹲时间和强度。 注意姿势标准,例如不要弯腰、保持髋骨稳定、膝盖垂直于脚踝上方等,确保整条腿正确对齐。 只有这样,训练时膝盖才不会受到额外的压力。
降低跑步速度
高速跑步可能会给膝盖带来较大的冲击,落地时腿部会过于垂直。 膝关节弯曲较少,肌肉缓冲作用减弱,因此膝盖直接承受冲击力。 因此,有些人虽然每天跑的距离不是很远,但也会因为速度过快而导致膝盖受伤。
注意跑步姿势
跑步时,应尽量保持脚踝位置在膝盖的正下方或稍靠后的位置,这样在膝盖弯曲时能起到良好的缓冲作用。 此外,尝试用脚掌着地,重心位于大脚趾和第二脚趾之间。 任何偏离该受力点的情况都会增加对膝盖的影响。 最后,你必须保持身体平衡。 不要向左或向右摇摆。 你不应该向前迈出太多步,也不应该过度挥动手臂。 膝盖前面承受的压力最大。 摆动幅度太大会改变重心位置,导致膝盖承受更大的冲击力。 力量。
控制跑步量
对于跑步量的增量有不同的意见,比如每周不超过10%或5%。 但每个人的个体差异巨大,跑步量基数也不同。 单纯用百分比控制只是一个统计结果,不太合理。 因此,每次跑步时的感觉很重要。 这种感觉就是你的肌肉和身体有多累。
对于有经验的跑者来说,在跑量增加的赛前时期,首先要感觉跑到与上周相同的跑量是否更容易。 如果是这样,他们就会在跑步量过剩的任何一点上感到无法控制跑步量。 每次摆姿势时都应该停下来。 如果你感觉没有比上周轻松,就不要选择增加跑步量。 持续增加跑步量或进行3-4周的高强度训练后,应设计1周的间歇期,将跑步量减少至峰值的70%左右,以便充分恢复和休息。 然后继续增加跑步量和训练强度。
对于新手来说,每两周增加一次跑步量比较合理。 相当于提高一周,巩固成果一周。 并且增加的数量不必限于故意的比例。 注意身体,当感觉落地变重或膝盖受压时立即停止。
降低速度训练
同样的跑步量,速度越高意味着冲击力越大,可能对膝盖造成更大的伤害。 同时,在速度较高时,跑步姿势会发生变形,以拉长配速、提高速度。 无意识的双腿在落地时根本没有弯曲,失去了关节弯曲时的肌肉缓冲能力,冲击力直接传递到了膝盖上。 这也是很多初跑者在跑步的前两个月跑得很少而受伤的原因。 虽然每天的跑步量只有2、3公里。 但他拼命跑,在肌肉保护不够强的情况下,巨大的冲击力让膝盖受伤。 对于长跑和耐力跑来说,即使是有经验的跑者,速度训练量一般也不会超过总训练量的10%。 而且每周一般只有一次间歇速度训练。 而且初学者根本不需要安排速度训练。 甚至有人开玩笑说,马拉松时间低于3分30秒的跑者不需要进行速度训练。 只要积累合理的训练量并安排好休息,成绩就会稳步提高。
这些因素相互影响,不能说一个因素是决定性的。 对肌肉的保护和对膝盖的冲击处于相互抵消的状态。 增加跑步量和速度时一定要谨慎,充分了解自己的能力,确定身体能够承受后再增加量。 随着我的水平提高,我训练的里程越来越多,跑得越来越快。 需要改善跑步姿势,增强腿部肌肉能力。
还有一个非常有争议的话题
赤脚跑鞋或防护跑鞋。 赤脚跑鞋本身并不能保护您的膝盖或增强您的肌肉。 但正是因为没有保护机制,所以对身体本身的刺激才更强。 它可以在相同训练量或相同速度下更多地刺激肌肉,使肌肉更快更强。 但前提还是要超过冲击力。 一旦冲击力过大,依然会造成损坏。 赤足跑鞋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的跑步姿势,让人们更多地使用前脚掌,更适合对膝盖影响较小的跑步姿势。 然而,正确的跑步姿势不仅仅只是前脚掌着地的点,所以穿赤脚跑鞋并不能直接、完全地纠正跑步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