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会伤膝盖吗? 为什么人们的说法不同?
原版祝你健康杂志
据说跑步有很多好处。 不仅可以增强心肺功能,锻炼下肢筋骨,提高机体免疫力,还能舒缓情绪、延缓衰老。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跑步,其中包括很多中老年人。
但担忧也随之而来:
听说跑步会伤膝盖,是真的吗?
跑步伤膝盖?得分人群
先说结论:跑步确实可能会伤膝盖,但有一个前提:得分人。
比如说,一个体重严重超重的人,如果一开始跑步,他的膝盖就真的受不了了。
腿部支撑着我们身体的重量,而膝盖作为下肢极其重要的关节,承受着巨大的负荷。
如果负荷在正常体重范围内,膝盖可以完全支撑,但恐怕负荷超出了正常体重范围。
体重过重的人,膝盖承受的负荷过大,跑步时这些负荷会明显增加,可能对膝关节造成损伤,如半月板损伤、韧带、关节囊撕裂或破裂、膝关节退变等。
因此,对于体重超重的人来说,首先应将体重减轻到适当的范围,然后再考虑跑步健身。
不过,体重在正常范围内的人则无需担心这个问题。
破坏跑步成绩的 4 个错误
早在2017年,美国医学杂志《骨科与运动物理治疗杂志》就有文章指出:
以健身为目的的跑步者关节炎发病率为3.5%,而久坐不跑步的人关节炎发病率为10.2%。 慢跑不会伤害膝关节,反而有利于膝关节的保护。
跑步时,膝关节的机械运动主要是屈曲和伸展。 在从事足球、篮球、羽毛球等运动时,除了膝关节的屈伸外,还包括过度屈伸、负重下侧向受力、旋转活动等,再加上身体对抗,更容易造成意外伤害。
慢跑还可以增强膝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促进关节液的分泌,从而对膝关节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然而,仍然有一些人因为跑步而损伤了膝盖。 排除超重、肥胖的人,很多人在跑步时主要犯四个错误。
”
01
热身和伸展运动不足
刚开始跑步的人往往会不耐烦地穿上跑鞋开始跑步,这会增加肌肉、肌腱和其他软组织受伤的风险。
另外,如果跑步后只注重“自拍”、“打卡”而忽视拉伸,第二天就容易出现疲劳甚至肌肉酸痛,导致运动体验感下降。
”
02
错误的跑步形式
虽然跑步是人的本能,但有些初学者或多或少存在不正确的跑步姿势,会导致膝关节受力不当,造成膝关节损伤。
”
03
盲目奔跑
初学者不太擅长控制节奏(每公里所需的时间)。 一开始很容易跑得快,而且每次跑的长度各不相同,有时甚至会盲目增加跑量。 这样不仅达不到锻炼的效果,而且增加了受伤的风险。
”
04
缺乏肌肉力量
此前的研究发现,女性跑步者比男性更容易遭受膝关节损伤。 综合分析认为,这与女性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相对较弱有关。 由于女性的肌肉群较弱,对膝关节的保护不足,因此膝关节的稳定性相对较差,因此受伤的风险也较高。
慢跑可以增加下肢的肌肉力量,但随着跑步量的增加,对核心力量和下肢力量的要求也更高。 如果膝关节的力量相对不足,膝关节的稳定性就会下降,从而可能导致受伤。
迈腿之前,先了解正确的跑步姿势
对于想要从事跑步运动的人来说,跑前一定要进行充分的动态热身。 热身运动适合跑、跳跃等动态动作,如开合跳、胯下击掌、高抬腿等。注意,中老年人应量力而行。
在准备开始跑步之前,首先要学会正确的跑步姿势。
跑步时,挺胸,头部挺直,双臂自然摆动。
重心在腰部和骨盆的核心区域,躯干稍微前倾以保持前进的动力,髋关节带动大腿、小腿和脚向前迈出一步。
脚底着地,落地时膝关节微曲,踢腿后自然抬起,避免小腿受力过大。
步幅不宜过大,避免双脚离地跳跃,不要一味追求速度。
正确的跑步姿势不仅赏心悦目,还能有效保护膝关节。
跑步后还应该进行充分的静态拉伸,放松紧张的肌肉,有助于减轻运动后的肌肉酸痛,达到塑形效果,比如防止小腿变粗。
对于初学者来说,每周3-4次40-60分钟的有氧慢跑就足够了。 跑步时,建议佩戴运动手表和手环,随时监测心率,确保心率维持在最大心率的60%-80%。
※ 最大心率=(220人年龄)/分钟
这时,你感觉有点出汗,并有轻微的疲劳感,呼吸和步幅节奏平稳,说话不费力。
“跑步+举铁”,效果可加倍
需要注意的是,跑步是一种有氧运动,可以消耗体内多余的能量,提高新陈代谢,增强心肺功能,锻炼下肢的肌肉和骨骼,但没有明显的增肌作用。
如果长时间进行单一跑步运动,运动效果有限,建议结合一些阻力训练,适当举铁可以达到更好的运动效果。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懂得跑步有利于保护膝关节》。 原作者为海南省人民医院创伤骨科主治医师高博华。 点击下方卡片即可阅读原文。
——江苏凤凰科技出版社《祝你健康》编辑部出品——
内容策划/排版:朱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