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跑用什么打造盈利跑道
在《2016上半年中国应用分类排行榜》中,体育类应用跑遍全球。 欢乐跑圈在运动榜单中仅次于小米运动。 成立于2014年的月跑圈想成为体育类App中的一股清流,保持体育的纯利润,但涌入这个行业的初创公司在两年内已经降温。 欢乐跑圈可以跑多久?
目前,月跑圈的竞品包括咕咚、Keep等体育类APP,大部分仍保持“广告+电商”的盈利模式。 谁能突破,将成为未来发展的关键。
游戏思维
卡森是一位极简主义者。 如果他的手机里没有必要的App,他就会清理掉。 欢乐跑圈在他的手机里保存了一年多,卡森会在下午5:00打开它,跑10公里。 在卡森的带动下,他的很多朋友都成为了月跑拳的用户。 他们会跑来看看谁的数据更漂亮。
卡森是月跑圈典型的高粘性用户,也是月跑圈的宝贵资源。 某种程度上,卡森已经成为月跑圈大用户中的意见领袖,可以带动其他用户,给出App开发和完善的方向。
截至目前,月跑圈用户规模已达2000万,日活100万。 从成立之初,月跑就没有以互联网公司的形式运营,商业化的每一步都十分谨慎。 如果广告痕迹太多,用户就会反感。 月跑圈CEO梁峰打造这款运动App更像是为用户设计一个从跑步到玩游戏的流程。
早期使用这款应用的用户都是游戏新手。 游戏中,首先需要找到组织,跑者则需要找到跑团。 接下来是升级。 跑者可以按照月跑拳提供的训练计划,一步步完成设定的目标。 在游戏过程中,玩家会不断有装备升级的需求。 同样,跑步者也会开始寻找更专业的跑鞋和运动装备。 然后就可以逐渐渗透了。 玩家达到更高的等级后,可以学习更多的技能,补充魔力、能量值等。跑步者需要有一个合理的一天、一周、甚至一个月的膳食计划。
参加马拉松是月跑圈众多跑者的目标,这也让月跑圈能够打造一条以马拉松为基础的盈利赛道。 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完成21公里半程马拉松或42公里全程马拉松。 欢乐跑圈设置了10公里、半程、全程马拉松设置,完成后即可获得奖牌,这不仅是对用户的激励,更重要的是让这个垂直细分领域的运动App充满了活力。
跑步+广告
在线马拉松目前是月跑圈的主要盈利板块,但这个平台的开放性似乎只是通过“加入跑步”的方式向用户张开双臂。 报名参加线上马拉松,用户需要在赛前缴纳19.8元报名费,赛后将获得悦润圈的奖牌。 这些奖牌也很受跑步者的欢迎。 点击月跑圈软件的在线马拉松版块,可以看到最新的在线马拉松赛事是“七夕在线马拉松”。 根据规则,活动当天没有地点限制。 使用月跑圈App单次跑完10公里/半程马拉松/全程马拉松,点亮七夕在线马拉松奖牌即可完成比赛。
报名费是悦跑圈线上马拉松收入的一部分,是自有产品创造的收入价值。 2015年,悦跑圈每场线上活动报名人数约10万人,其中付费人数7万人。 报名费20元至1500元不等。 然而,在线马拉松产品设计的收入关键在于以平台和海量跑者数据的形式嫁接更多体育产业链的品牌推广。 悦跑圈相关负责人表示,悦跑圈线上马拉松积累了大量跑者数据,借助大数据手段,帮助运动相关品牌进行一些针对性的推送、生成场景——基础消费。 月跑圈还在探索更多增值服务,例如付费培训课程,通过提供专业服务和内容来实现收入。 “跑团现在拥有1万多个跑团,‘跑团经济’是跑团盈利模式的一部分。线上马拉松可以找到赞助商,消费奖品、运动装备等产品,从而带来收入。”
对于用户来说,月跑拳既宽容又谨慎。 近期,月跑圈推出“认证品牌”功能,主要针对体育器材、体育赛事、服务机构等品牌企业。 品牌申请加入月跑圈后,即可获得带有V标志的月跑圈认证,并拥有独立运营的账号。 通过这个账号品牌可以与跑者互动、拥有自己的粉丝群、发起粉丝组织活动。 跑者通过关注即可获取该品牌的最新动态。
目前,发现认证品牌中,有“Under”、“厦门国际马拉松”、“厦门国际马拉松”三个运动品牌,以及“42旅”、“招行企跑”两个服务机构品牌。 由于认证品牌不多,跑友们在信息推送时就直接打开。 但一旦认证数量变大,这种模式的宣传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 目前的认证品牌类似于微信订阅号的简化版。 认证品牌直接嵌入,无需点击关注。 虽然这些品牌肯定会出现在用户的眼前,但是有多少用户能够真正点击查看呢? 在微信中,点击查看朋友圈信息的用户数量大于直接点击获取订阅号信息的用户数量。
然而,现有认证品牌下的互动粉丝数量与月跑圈2000万用户相比显得微不足道。 目前,上述认证品牌发布的信息点赞数和评论数在100条左右,且大部分内容属于宣传层面。 在某竞争对手眼中,月跑拳形成的做法与其他体育应用类似。 他们都收集用户数据并做相关的品牌推广。 但这种模式并不长久,缺乏连续性。
近战
毕竟,垂直领域的体育类App很难像微信这样具有很强社交属性的任性。 经过两年的兜圈子,月跑圈于1月份开始盈利,今年的目标是1亿元。 期间,月跑圈已完成A轮融资300万美元,B轮融资1800万美元,即将完成C轮融资。 虽然梁峰一直想保持岳跑拳的运动纯粹性,但这款运动App却在小众领域发展出了章鱼式的发展。 欢乐跑圈将进行跑步全产业链布局。 与体育器材企业、线下体能训练机构、海外体育机构、体育文化公司等合作,加速资源整合。 据介绍,月跑圈目前已投资服装、营养、培训、旅游、杂志、赛事等11家公司。
据了解,月跑圈2016年计划举办60场路跑赛事和活动,近期还启动了电商业务,与合作伙伴推出电商定制联名服装。 联名品牌已经有30多个,基本上都是在网上体现的。 在马拉松合作上。 梁峰此前表示,月跑圈基本每月都会举办两场线上马拉松。 一场马拉松比赛纯销售物品收入约为200万元。 加上广告、促销等,在线马拉松一个月的收入在400万-500万元,赛事毛利润在20%-25%,利润空间不错。 至于线下活动,只要保证不亏钱就可以了。
虽然梁峰希望月跑拳拥有真正的造血能力,但从整个体育APP开发行业来看,其实还是非常困难的。 除了岳跑圈对盈利模式的探索外,其他体育类APP也在不断探索,试图找到适合自己的清晰盈利模式,摘掉烧钱的帽子。 咕咚创始人兼CEO沉波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咕咚目前主要盈利模式仍然是广告、活动、衍生产品销售和电商。 沉波介绍,咕咚目前与智能硬件提供商、金融、保险、线下健身领域都有合作。
Keep于今年4月宣布推出电商功能,测试商业变现。 不过从最新的电商版本来看,形式比较简单,包括商品展示、加入购物车、购买、查看订单等基本功能。 Keep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不便透露盈利情况。
可见,目前大部分体育类App的盈利模式仍局限于广告和电商。 “广告尺寸越大,越容易牺牲用户体验。 健身类APP与微信、微博等粘性较强的产品不同。 当用户粘性难以确定时,依靠广告费和服务费来实现变现,必然不会带来长期效益。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师说道。
该领域的资金也在慢慢冷却。 2014年,国内已有十几款体育类应用获得风险投资。 2015年,体育类应用领域的融资热潮降温,获得投资的项目大多是在A轮和B轮之后。2016年,情况更加糟糕,获得投资的项目寥寥无几。 4月,Feel宣布完成B轮融资,金额近亿元; 5月,Keep宣布获得3200万美元C轮融资; 同样在5月,咕咚宣布完成5000万美元C轮融资。
北京商报记者 刘宇 郭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