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百亿生态渔业产业链——观赏休闲渔业产业化模式
按照跳出渔业、发展渔业的开放理念,在城市功能区和其他区县郊区大力发展休闲渔业,拓展渔业传统生产功能定位,以市场为导向,打造休闲渔业。观赏休闲渔业公园和观赏鱼租赁业。 推动传统渔业向观光、休闲、旅游、心理健康、餐饮、渔业文化传承等方向发展,最大限度发挥渔业综合生产能力。 力争到2020年建成15个以上休闲渔业示范基地。
典型:
巴南区观赏休闲渔业生态产业示范
一、县城基本情况
巴南区渔业发展历史悠久。 20世纪80、90年代,池塘捕捞业风靡一时,催生了以渔业为主的休闲农场、别墅不断涌现。 最具代表性的是原巴县长生桥水云山庄、天文垂钓场等。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巴南作为主城南部,已形成了一条较为成熟、集“垂钓、餐饮、休闲观光、度假、娱乐”于一体的垂钓休闲渔业带。 据不完全统计,巴南区现有具有一定规模和接待能力的休闲渔业经营户(单位)103户,适宜休闲渔业的渔业水面4000余亩,年产商品鱼4000余吨。年销售量,实现渔业增加值5000万元以上,接待休闲垂钓人数50万人次以上,已初步形成渔业休闲观光长廊的雏形。
其次,巴南区池塘养殖、水库生态渔业有发展休闲渔业的传统。 养鱼一方面可以满足市民对原生态水产品和绿色环保理念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养殖水产品的附加值。 价值。 据调查,池塘、水库渔业至少占水产养殖总面积的30%。 尤其是周边无污染、水质良好、原粮喂养的水产品更受市民喜爱。
二、典型案例基本情况
重庆新港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位于重庆市巴南区鱼东街道干湾村二社区。 公司成立于2010年5月,注册资本1500万元。 公司是重庆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部、国家旅游局授予的首批“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重庆市巴南区渔业基地。 2014年荣获全国休闲农业创意精品活动创意银奖。
公司渔业基地(河云生态园)位于国家AAA级著名风景区云转山森林公园内。 拥有巴渝十二景之一的云转清风,全国闻名的知青文化(知青山庄)。 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 2014年,基地完成渔业标准化健康养殖示范项目建设,拥有休闲钓鱼池200余亩。 近年来,在区农委的正确领导下,基地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休闲渔业,取得了良好成效。 目前,基地已形成集旅游、休闲观光、养殖、垂钓、餐饮、住宿为一体的多功能休闲观光渔业基地。
3. 放养和采收条件
河韵生态公园休闲渔业发展主要以渔业主题打造为特点,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是鱼类观赏,有3个锦鲤观赏池,饲养红白、秋翠、金色、大正三色等珍稀品种。 二是钓鱼。 有标准竞技钓鱼池10个,可容纳近千人同时进行竞技比赛; 有特色钓池30余个,分别饲养南方大口鲶鱼钓池、土鲫鱼钓池、脆皮鲤鱼钓池、五常鱼钓池。 、青波钓池、钓鲶鱼池、钓丁鳅池、鳖池等。三是体验园,这里开展“钓鱼比赛、捉泥鳅”等狩猎、钓鱼体验活动,让游客在到田里亲自抓泥鳅,体验乡村生活。
4、养殖效益分析
2014年,河韵生态园总销售额约5000万元,其中涉渔项目收入约2000万元。 市场影响力强,经济效益好,在周边地区知名度较高。 每年接待游客15万人次休闲体验,已成为当地旅游休闲的重要项目。 直接带动周边农民发展养殖业1200亩,农民年增收1000万元,纯收入200万元; 吸纳农民工30余人,人均工资2000元,合计72万元。 直接带动农户约540人,提供临时就业岗位400个,间接带动农户约1000人。 河韵生态园休闲渔村的建设,将极大促进区域交通运输、批发零售业的发展,以完善产业链,培育壮大鱼东街道主导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带动渔东街道发展。区域交通运输、批发零售业。
五、主要实证措施
河韵生态公园的主要体验是聚焦体验式休闲渔业,分为三个方面。
首先,有自己的核心产品。 体验式休闲渔业的核心产品是让游客在旅游消费过程中寻求愉悦的体验。 荷韵生态园抓住了这一特点,根据游客的喜好和技能设置了钓鱼、钓鱼、抓泥鳅等体验活动。 这种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可以让人深深地沉浸其中。 以至于我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二是有相应的保障措施。 通过提供“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保证游客休闲渔业的体验和感受得到满足。
第三,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通过优惠措施(休闲娱乐价格套餐折扣)、特色服务(渔技教学示范)和品牌特色(荷花旅游文化节、钓鱼比赛)等,向游客展示特色,传递产品信息,并吸引游客前来体验。
6. 发布和营销
自2014年开园以来,河韵生态园已承办大小型钓鱼比赛数百场,与少先报社合作开展“青少年田野课堂体验活动”120余场,接待学生6万余人次。 4月举办樱桃草莓采摘节,7月举办巴南区云转山首届荷花旅游文化节,12月举办猪年美食节。 是单位会议、朋友聚会、周末休闲的理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