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谈 | 在这里,看到休闲农业的无限可能
半月谈记者 徐宁
农业有哪些可能性? 上杭的回答是无限的。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地处闽西山区,森林覆盖率77.5%,水质达标率100%。 依托这一优势,近年来,上杭县重点发展以文化旅游养生、亲子研学、乡村旅游为核心的休闲农业,把四时瓜果、青山绿水打造成真正的钱可以促使人们致富。
休闲农业形成集聚优势
从古田会址出发,沿着蜿蜒但平坦的山路,驶入梅花山的竹林和云海。 10多分钟后,半月潭记者来到海拔900多米的上杭县古田镇无地社区。
“既要保护好一片山水,又要突破传统农业发展瓶颈,实现产业优、民富民、生态美的有机统一,这是我们思考的课题。” 上杭县委常委、古田镇党委书记华娟表示,调研发现,当地地处平坦宽阔的山间盆地,适合开发休闲农业。
沿着这一思路,古田镇乡镇企业与外资公司共同成立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在无棣社区建设“圆梦村”休闲农业项目,由无棣社区党支部带领合作社盘活村集体和村民。 资源资产投资。
漫步圆梦村,小桥、溪流、树林、稻田慢慢映入眼帘。 潺潺溪水从梅花山深处涌出,拍打着山脊,流向山脚。 游客在村民种菜的田野里感受如画的风景。 当地畲族艺人用榕叶演奏山村小曲,悠扬的音乐让一幅宁静的乡村田园画卷变得生动起来。
上杭县古田镇圆梦村
为拓展休闲农业经营深度,圆梦村建设了适合亲子活动的研学营,种植了20多个适合生长的水稻品种。 研究课程包括《一刀创意》。 每逢插秧、收获季节,不少孩子来这里听科研课程、体验农耕活动。
学生在圆梦村开展调研活动
圆梦村是上杭县打造休闲农业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上杭依托丰富的物产、悠久的文化、美丽的山川,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打造美丽的“乡镇邀您来上杭”品牌,打造“客家风情突出、绿色文化、独特的红色文化,优美的生态环境,项目充满特色的“休闲农业”发展模式。
众多游客来到圆梦村体验休闲旅游的魅力
以梅文化体验为主的观音井百果园、以休闲养生为主的云上·景生态农场、以亲子活动和学习教育为主的圆梦村、以赏竹为主的竹岭村竹文化主题公园、戏水……一批风格各异、特色突出的休闲农业项目在上杭形成了集聚优势。
不收门票,产业红利流向农民
过去,由于配套基础设施和服务相对薄弱,游客停留时间短,门票收入成为不少地方旅游收入的主要来源。 随着行业的不断完善和服务设施的升级,摆脱对门票的依赖已成为行业共识。
“这里不收门票,去年来的游客超过20万。” 上杭县湖阳镇观音井百果园负责人林青表示,早在公园成立之初,项目运营方就决定依靠多元化服务和娱乐项目来吸引游客。 这几年,老游客常回头,新游客也成粉丝。 如今,观音井百果园已建成集“生产、加工、观光、体验、科研、住宿、餐饮”为一体的休闲农业综合体。 游客在园综合支出持续增加,2022年营业收入近2300万元。
失去的是一张门票,但获得的是无限的机会。 2022年,上杭县休闲农业产业年接待游客230万人次以上,营业收入超5亿元,带动就业4000多人,人均年工资4.46万元。 同时,农户与农户之间紧密的利益联动机制,使8000余名农户参与民宿、农家乐等休闲项目,享受种植养殖以外的福利。
休闲农业项目的工作人员大部分来自周边乡镇。 他们有的刚刚毕业,有的则在务农之后来到景区表演节目、指导游客。
“听我唱一首民歌吧!” 周志钦是上杭人,从小就喜欢唱歌。 曾代表县参加全国民歌比赛。 现在退休在家的她,经常受邀到周边景区演唱红色民歌、山歌。 客家山歌每场演出可收入三五百元。
上杭县60岁农民徐开聪演唱当地客家山歌已有30多年。 春节以来,他已经演出了五六场。 “不仅向全国游客宣传了家乡的风景,还增加了收入,这是非常好的。” 徐开聪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