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休闲农场:19个秘诀

日期: 2023-09-08 07:01:06|浏览: 416|编号: 23571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台湾休闲农场:19个秘诀

带领: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大陆团队来台考察现代农业发展,台湾农业发展的成果和模式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向台湾学习,甚至直接复制台湾的农业模式。 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只有骨头,没有精神”。 农业向台湾学习,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什么?

以下经验可供参考:

整合情感,表达个性

台湾的休闲农场主有一个共同点。 他们都热爱乡村生活。 建造休闲农场的初衷是为了完成儿时的梦想。 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在建设和运营的过程中,我们不断融入自己的创造力,将农场比作我们自己的艺术品。 客人可以明显感受到主人的艺术风格和个性追求。

定位准确、主题明确

台湾的休闲农场主题鲜明、个性突出。 这些主题包括水果采摘、竹子、药材、茶叶、名花、昆虫采集、奶羊、牛、螃蟹、鳄鱼、鸵鸟等体验。 不断的创新让游客充满新奇的感觉。

例如桃园观音乡的“清林农场”,常年种植向日葵,免费向游客开放,还有专门种植肉食植物的“薄氏农场”,有猪笼草、捕蝇草、毛毯苔等。 、猪笼草等

很多农场光看名字就能知道农场的特色,比如以香草为主的“寻致花园”、以奶牛为主的“飞牛牧场”、以兰花为主的“宾郎蝴蝶兰观光农场”等。支柱。 “花开农场”种植了大量名贵树木和奇花异草。

不断创新,多彩创意

比如头城农场的传统项目椰拖T恤,不断推出新花样、新创意,固定客源可以持续不断地重复过来消费。

金勇DIY农场每年都会增加新的番茄品种。 “联合国番茄礼盒”将各国番茄组合在一起,让游客在一盒礼盒中就能品尝到不同国家、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品种的番茄。 番茄的味道。

桃米村在地震废墟上修建了人工湖。 湖边竖起了几处泉水,支起了一条小船,上面竖起了一根桅杆。 人们站在船上可以体验到地震时摇晃的感觉,并把这艘船命名为“摇晃的记忆”。

深度体验,享受

休闲农场设有可供多人一起享受的设施,如烧烤区、水果采摘区、游戏区、农耕体验区等。

有的还设有充满台湾乡村乐趣的烘焙区,让游客享受土窑烤红薯、烤鸡的乐趣; 有的不定期举办涉农教育活动和趣味竞赛; 游客通过接触的机会,可以通过喂养小牛、挤奶、喝原奶的过程体验牧场农民的生活。

教育融入农业,深入人心

休闲农场不仅是休闲娱乐的场所,也是实践学习的好地方。 该农场通常接待学校教师和学生,用于毕业旅行或户外教学。 周末主要吸引家庭度假客人,每天都有生意。 。

比如“太一生态教育农场”精心设计了插花生活馆、才艺教室、亲子游乐区、花卉迷宫、浪漫小屋、蝴蝶甲虫生态馆等不同区域,游客可以按顺序参观。

就地取材,碰石成金

台湾休闲农场尤其善于发现和挖掘当地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资源,如草编、藤编、雕刻、手工艺品、地方舞蹈、戏剧、音乐、历史故事和古迹传说等,并通过打造特色品牌新颖性和包装。

例如,地震灾区的桃米村生态资源丰富。 台湾原生青蛙有29种,桃米有23种。 台湾有蜻蜓143种,桃米发现有56种。 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桃米村民挖掘了资源潜力。

不断宣传各种青蛙、色彩缤纷的蜻蜓,设计各种可爱的两只小动物的卡通形象,放置在村里各处醒目的地方,鼓励村民用纸、布、石头等农村材料制作手工艺品很快,桃米村从地震废墟变成了昆虫生态文化体验休闲区。

立足农业,高瞻远瞩

台湾的大型休闲农场大多主导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对自己产品的潜在经济效益和市场销量有着非常清晰的把握。

在农会的帮助和指导下,农民自己成为生产专家、流通专家和市场分析员。

他们关注产品的国际市场销售情况,善于捕捉国际市场变化信息,不断在新的国际市场建立和拓展贸易关系。 例如,清朝波兰花园种植的蝴蝶兰就是在农民协会的帮助下从日本进口的。 技术转让,利用母本克隆技术和传统授粉技术培育繁殖优良新苗。 培育的花卉苗木与国际市场紧密相连,提前两年向日本、美国客商下订单。

精深加工,效益倍增

台湾的农产品深加工包括一整套的生产、生产和包装技术,从新鲜水果的食用、保鲜和储存、干品精制到成分提取制成面膜、护肤和美容产品等,大大延伸了产业链。

例如,九品荷花生态教育园就建立了自己系统的农产品加工销售中心或网点。 各种农产品从产品加工、冷藏、喷洒杀青到分拣包装的流程并不复杂,但其系列产品却令人眼花缭乱,从冰淇淋、鲜果饮料、水果制品、干果制品到护肤品都可用。

又如南投县信义乡农民协会,引进回乡知识青年,根据当地梅特产设计了数十种特色产品,并进行创意包装,使其成为当地最具特色的农业特产和最受欢迎的旅游代理。

规划先行,管理到位

台湾政府部门直接参与规划和指导。 农业行政部门负责休闲农业的管理和咨询,提供补贴和贷款。 还不失时机地出台各项相关法规和管理办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申请和审批制度。 大到省级,大到市、县、区、镇,甚至小到农场、农民,大多都有近、中、长期规划,包括指导思想、市场定位、发展原则、项目等。设置、预算和福利。 分析等,使休闲农业工作逐步规范化、程序化,有力地促进了休闲农业的发展。

每个休闲农场的建设都是精心策划、精心设计、精心建造的。 所有房屋和住宿都具有自己的乡村建筑风格和特色,并尽力挖掘当地的资源优势,如温泉、牧场、溪流、海洋、岩石、古树等。

在区域规划上,台湾目前的休闲农业已经脱离了早期的“点”经营模式,转而从事“点、线、面”系列营销。 这使得旅行社更容易打包不同的旅游线路,进行分类营销。

布局合理,农业旅游互动

台湾的休闲农场布局合理,大多位于旅游路线上。 每个景区都可以与旅游结合起来,保证了客源。

细分和区域一体化取得了可观成效。

例如苗栗县南庄乡休闲民宿区,就有近80家乡村民宿。 依托这些民宿,该乡将百年桂花巷打造成特色旅游街,推介客家特色餐饮、特色小吃、特色手工艺品等相关产品。 产业的发展,让游客来到这里,可以体验到不同的农家风格,全面体验具有地方特色的客家文化。

宜兰县还形成了根房休闲农业区、北关休闲农业区等区域性乡村旅游目的地,已达到一定产业规模,具有区域特色; 区域内各类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在资源和客源市场上已形成。 形成了相互促进、优势互补的良好局面。

事实证明,休闲农业必须具备一定规模,才能形成景观效应和产业集聚效应,为城市游客提供一日、两日甚至多日的旅游产品组合,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

配套设施齐全,服务周到

台湾休闲农业景点配套设施比较完善。 不仅景区外部道路、交通、水电设施完善,内部配套设施也安全、齐全、便捷。 走到哪里吃喝玩乐一应俱全,而且大多干净、温馨、舒适、价格合理,大多数休闲农场设有旅游部门,负责旅游宣传、接待和导游等工作。 有的还现场展示特色产品和特色烹饪,供游客尝试。

学术支持、产学研结合

台湾许多专家学者都非常关注休闲农业的发展。 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和丰富了休闲农业的理论,从休闲农业的含义、功能、形式到规划,从组织、人力、教育讲解到营销策略和成本分析。 ,从文化、社会、观念到环境设计等,研究得非常详细。

特别是台湾大学、屏东科技大学等院校还专门开设休闲农业课程,开展休闲农业教学和研究,建立了一整套休闲农业理论。

专家学者承担了大量的规划、咨询、调查、评估工作,为政府管理者和企业经营者提供持续的智力支持,并与企业经营者建立密切的联系,使理论研究不空洞,实践发展不盲目。

协会务实,中介发达

成熟的民间组织和健全的服务体系是行业健康发展的保障。 无论从台湾还是大陆的发展经验来看,休闲农业的发展初期,都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大力推动和引导,但政府不可能包办一切。 归根结底,行业的进步必须有行业组织和良好的服务体系来保证。

服务体系包括营销体系、培训体系、行业自律体系等,关键是充分发挥农民协会、农技推广社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帮助农民转型。

例如,台北市农会成立辅导小组,根据“一乡一休闲农渔区规划”,研究将台北市20个市民农场改建为休闲农场的可能性。

台湾省农业策略联盟发展协会与台北市农民协会共同开展农业休闲旅游,还与全省100多家休闲农场结成联盟,推广优惠休闲旅游。

休闲农业经营者还成立休闲农业发展协会,相互交流、组织联合活动,使休闲农业走向精细化、专业化分工。

即在区域内,通过行业协会、旅游企业、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等,引导当地休闲农业经营者按照“自愿、联合、规范、规范”的原则联合起来。自律”,对内统一服务标准,完善竞争机制,加强行业自律,避免恶性竞争,对外统一媒体宣传,安排专项资金制作光盘、休闲农业旅游指南,举办休闲农业推介活动。

网络营销,强力推广

休闲农业除采用宣传册、广告牌、电视报纸等传统宣传方式外,应加强网络营销,利用技术整合信息,利用网页、搜索引擎、利用3G手机服务快速搜索休闲农业区地图和路线。 指导。

网络平台在台湾休闲农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据台湾民宿协会“悠芬民宿专家网”统计,80%的客人通过网络预订。

多元化发展,稳步提升

台湾的观光休闲农场各具特色,包括自助农场、森林游乐区、昆虫屋、休闲娱乐农场等,可提供水果采摘、露营、烧烤、垂钓等休闲活动,多元化、规范化经营。

他们特别注重靠海的优势。 农田凸显花果芬芳,山峦展现森林神韵。 一旦你去过那里,你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场地也在不断扩大。

从发展方向看,无论是发展类型、运行机制、组织形式还是投资渠道,都在走向多元化。

例如,台湾农业行政部门通过鼓励“青年返乡”,让大批受过良好专业教育的年轻人回到农村从事休闲农业的经营和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休闲农业的发展。整个行业的质量提高了,产品也出现了。 它确保了多样化并避免了产品的低水平同质化。

特产做强,节庆更精致

将特色产品与观光旅游结合起来,促进休闲农业、休闲渔业发展。 例如屏东县垦丁位于恒春半岛南端。 是著名的风景区。 每年这里都会举办以蓝鳍金枪鱼养殖、观光为主的渔业、春游活动。

展示并销售蓝鳍金枪鱼、油鱼子等海鲜产品。 屏东还根据农产品的收获期,将黑珍珠、香蕉、菠萝等农业特产纳入全年观光计划,带动旅游休闲产业发展。

剑鱼是台东的特产,可加工成多种食品。 他们结合工业、旅游、餐饮、民宿等业态,举办剑鱼节,推动休闲渔业发展。

更新观念,与时俱进

台湾休闲农业主推“体验经济”后,“共享经济”概念也应运而生,即休闲农业经营者与游客分享乡村生活,变“顾客就是上帝”为“首先与客人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 ”,倡导“拥有不如享受”的消费理念。

尤其是头城休闲农场创始人卓晨明女士,将现代农业的功能从“三生”(生产、生态、生活)拓展到“四生”,即增加“生活体验”。

台湾休闲农业领军人物陈兆朗教授强调,休闲农业必须有体验式活动,通过亲身观察、参与、体验过程,了解生物生长现象,感受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的价值。生活,分享生活的乐趣。

示范引领 强农富民

面对“入世”的挑战,台湾农业加速向“精细有机农业”、“科技生物农业”、“高附加值食品加工品牌农业”、“独特体验休闲农业”转型。

台湾休闲农场积极开展生态农业示范、农业科普教育示范、农业科技示范等项目。 通过集中宣传典型科技农业和农业传统知识,一方面向游客展示农业的独特魅力,增强游客的农业意识。 ,加深对农业的了解。

另一方面,加快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装备的试验示范和推广,让休闲农业承担起普及农业科技、促进规模农业发展的作用,并相应促进休闲农业的发展。带动广大农民致富。

回馈社会,共建和谐

台湾休闲农场不仅高度重视环境保护,营造宜居的乡村环境,还十分注重农场周边的社区文化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公益活动。 经常与社区联合举办社会活动,如歌唱比赛、书法笔会、乡村趣味运动会、儿童风筝节等,并且大多设有慈善捐款箱,举办爱心传递活动、义卖活动。

可以说,公益理念已经成为台湾休闲农场的重要文化。 例如,“寻之园”休闲农场在扩大规模时,优先考虑弱势青少年,让残疾青少年和有一定身体残疾的青少年获得就业机会。 还定期邀请当地独居老人免费体验药草园。

此外,员工还经常举办文娱活动、学习活动和郊游活动。 在他们看来,只有快乐健康的员工才能给游客带来快乐。

在采访了很多农场后,我发现刚刚开始种田的农民对农业形态的了解其实还不够。 他们认为农业很简单,最糟糕的是我还有一块地。

至于农业到底有多难,我想没有必要细说。 做一年后你就可以尝到它的滋味了。 农业是考验综合素质的行业,不能有短板。 因此,对其认识不够,就足以让一大批农民成为烈士,并且可能需要你付出难以想象的“学费”。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 很多人问过梅子。 原因很简单。 开放思想,更深入地认识农业,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发展。 第十三次台湾农业调查将于5月8日结束。 你想来吗?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101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